兩年前,家中女兒滿十六歲,所以帶回臺南去「做十六歲」;兩年後,輸到家中兒子了。 儀式的舉辦時間是在農曆七月初七附近,所以我們在國曆八月中回臺南一趟,去了主祀臨水夫人的臨水夫人媽廟與主祀七星娘娘的開隆宮。
這篇的第一段,紀錄的是在臨水夫人媽廟做十六歲的過程。
這張照片是向臨水夫人媽秉報完,在廟門口留影。
臨水夫人信仰源自福建閩江流域,相傳能護佑孕婦、順產保胎,因此在廟內常會見到孕婦來求順產,或是帶著年幼小朋友來求平安的。像我們家中這種的,只有「畢業」時才看的到。

前段祭拜臨水夫人的過程,由於老狗陪著兒子一同祭拜,因此沒有拍到照片。
畫面直接跳轉到燒答謝金給臨水夫人這一幕。
家中的小狗,向臨水夫人稟報完自己己經成年後,拿著要答謝神明的金紙、敬禮等,到金爐旁,準備化開。


金紙、敬禮等一點一點的敬獻給臨水夫人媽,答謝十六年來的照顧。

回到大殿,還要「出鳥母宮」才算儀式全部完成。
每年農曆七月,廟方都會把這座鳥母宮準備在正殿中央。

再次向神明們稟報完畢後,鑽鳥母宮三次,男向左,女向右繞。

完成儀式後,兒子說要和鳥母宮合照留念。

接下來是第二段,在開隆宮進行的「做十六歲」儀式。
我們離開臨水夫人廟後,步行前往開隆宮。
因為臺南市區中實在很難停車,所以雖然兩座廟宇有800公尺左右的距離,還是選擇在大熱天中步行移動。
開隆宮,主祀七星娘娘,是臺南「做十六歲」的主要活動廟宇。
開隆宮廟體不大,可以說是座小廟,但到了農曆七月七日附近,幾乎日日人潮洶湧,因為「做十六歲」的家長,大部分會帶著他們家中即將成年的小朋友,來到此地向七星娘娘秉報家中有子/女已長成。廟方也配合信眾們的需要,設計了許多成人儀式,讓原本讓年輕人感到無聊的成年儀式變的生動有趣許多。這本相簿除了紀錄整個過程之外,同時也紀錄了整個儀式內容。相較於臨水夫人廟的傳統,真的是生動了許多,當然也吸引了相當多即將成年的大小朋友們的參與。
位在臺南市中山路旁的開隆宮山門,這一陣子都掛著照片中的紅布條。

照片中是開隆宮的鳥母宮,相當精緻的紙紮。

走到廟前,有一整排的服務人員義務指導信眾如何進行「做十六歲」的儀式。

開隆宮其實是座面積很小的廟宇,照片中是正殿全景。
每年一到這個時候,廟前人馬雜遝,熱鬧非常。

正殿內部主祠七星娘娘。據說開隆宮是臺南唯一主祀七星娘娘的廟宇。


準備好供品,包括有胭脂水粉和壽桃,放在廟方臨時準備的供桌上。
因為人潮實在太多了,各家準備的貢品實在是放不下。

照片中是廟方準備的供品,因為農曆七月七日同時也是七星娘娘的誕辰。

先拜天公。

然後到七星娘娘前稟告自己已經長大成年,從此之後所做所為都要自己負責了。

然後到鳥母宮前祭拜上香。

之後「鑽鳥母宮」,男左女右共3圈,一旁還有工作人員幫忙指導。

鑽完鳥母宮,兒子和老媽合照留念。

除了傳統的部分之外,廟方還準備了祈福儀式。
來參加「做十六歲」的少男少女,寫好願望單,掛在看台上,活動結束後廟方會一起向神明稟告。

把願望單掛在看台上。

然後走到台下,摸摸與牛郎作伴的那頭牛。
摸牛頭、牛身和牛尾,代表不同的意義。



從牛頭摸到牛身、牛尾,代表好運到來。然後,和廟方提供的「畢業證書」合影留念。

最後,再進大廳拿金紙供品,向七星娘娘再次稟告。

利用空檔紀錄開隆宮這座精緻的紙紮鳥母宮。

它是很漂亮的紙紮藝品,活動結束後應該就化掉,敬獻給七星娘娘了!!

開隆宮前貌。每年大概就是過年和七夕前後最熱鬧了。

這棟位在開隆宮方的建築,是很經典的50年代建築樣式,似乎曾出現在某部電影中。

如果看倌們對臺南的「做十六歲」習俗有興趣的話,不妨造訪開隆宮官網,會有更詳盡的解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