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30年代,百貨公司的成立為都市繁榮的象徵,店內必定有當時最先進、最時髦的設備,林百貨內就有南臺灣第一台的「流籠」。
林百貨位於當時的臺南州末廣町,開幕當時,與週邊的仿歐風洋樓市街,共同形成南臺灣最高級商圈,與位在臺北的榮町相輝映。
1945年,國府接收臺灣後,因林百貨原為日人產業,因此由國民政府接收。
而後,先後為製鹽總廠、糧食局、空軍、保三總隊等單位使用。
當製鹽總廠改制為台鹽公司,保三總隊隊部遷移後,便陷入了長期閒置。
在老狗的印象中,應該已閒置近二十年左右。
老狗記得在念國高中時期,約為1980年代,整棟林百貨大樓在夜間是暗的,而在一樓騎樓上只有1個小攤在營業。
這小攤的老闆專修奇奇怪怪的電器,像是電燈泡。。。

現代人應該很難想像電燈泡要怎麼修,這不是燒掉了就丟的電器嗎???
2013年1月,臺南市政府將林百貨整修完畢。
同年的6月30日到8月31日舉辦林百貨回顧展,當時老狗就曾在7月中旬帶著家人一同去參觀。
當時據現場志工說,未來將回復它原本百貨公司的面貌,以販售文創商品為主軸的百貨公司。
那時老狗,以臺南的消費形態,心想怎有可能有人願意做這虧本生意?
沒想到在2013年底,臺南市政府要將林百貨外包經營時,竟然還有好幾組團隊願意投標,後來由高青開發得標,再經半年左右的內部整修,終於在2014年6月重新以文創百貨公司的面貌開幕。
五棧樓仔從此回到了它原本的任務,而且獲得重生機會。
在之後的這幾年,老狗有機會回臺南,總會找機會進去晃晃,或從外面繞過看看林百貨的人氣如何。
剛開幕的那一年,如果是例假日,很常見到要排隊入場的狀況。
這次因為是平日出差的晚上,觀光客人數較少,才得以從容入館詳細拍照紀錄。
如果沒去過這棟臺灣第二座百貨公司的,歡迎來看看老狗的分享文。
老狗這次是在平日晚間造訪林百貨,璀璨的燈光把老建築照耀的光彩奪目。
林百貨的位置在街角,照片右邊的街道是臺南市中正路,就是日治時期的末廣町,在老狗小時候是全臺南最熱鬧的街道。

林百貨的另外一側。由於這棟樓從外表上看來像是五層樓,因此臺南人管它叫「五層樓仔」

由於是平日晚上,因此沒有太多遊客,老狗不用排隊就可以進門玩耍。
這是門口的館內人數看板和林百貨的簡介,可以看到在晚上6點多,林百貨內似乎沒有太多遊客。

林百貨一樓,在忠義路側的騎樓。國防色的磁磚及以簡單線條裝飾的廊柱是搶眼的重點。

林百貨一樓,在中正路側的騎樓,外觀上和忠義路側相同。在中正路兩旁的建築物,除了高樓之外,如果是4層樓以下的建築,很多都是日治時期留下的建物,經過外牆整修後變成現代樣式。沒記錯的話,對面的中國鐘錶和郵局這幾棟建築,都是從老狗小時候就在的,而它們的外觀,就像它們中間夾著的那一棟一樣,日治大正時期市區改正的產物。

騎樓上的國防色溝面磚,是1920~30年代常見的建材。

走進林百貨內,現在一樓賣場販售全臺各地特色名產。

建築本體則回復原本面貌,照片中的柱子在柱頭還有線條裝飾。

類似舊時客廳的擺設,有皮沙發和拉門電視。

在沙發後方的主柱,下半截有很特別的磨石子直條立體裝飾。

一樓的看板,「流籠」就是現在的電梯。
在1932年林百貨剛落成時,對當時的人來說是很新鮮的物品,因此才會出現戴斗笠,穿拖鞋的鄉下人,大老遠跑來市區內的百貨公司「體驗」電梯的景像。
但曾幾何時,「淺拖仔」卻成了時尚,百年前的人們大概料想不到吧~~~


這是林百貨內的電梯,是利用原本的電梯空間裝設現代新電梯而成的。因為要保留原電梯井,因此內部空間很小,僅能乘6人。

1932年落成時的電梯樓層指標,現在當然已經不能動了。

電梯內部地板,是磁磚拼貼的林百貨logo及落成啟用年份。

搭著電梯上五樓,會發現其實林百貨是6層樓,因為第五樓只佔了一部分的頂樓空間,而第五樓上方的第六樓則作為機械室與瞭望臺。第五至六樓間的部分位置保留了二戰時受創的外觀。

這是第六樓的空橋,很特殊的設計。

五樓定名為「台南好美味」,現在販售臺南在地小吃【茂記黑豆花】。



從五樓爬樓梯上六樓,就會見到在中央立面的凸出部,還有位在一側的神社。

從六樓看中正路,左方的建築物是原日本勸業銀行臺南支店,從老狗小時候,它就是土銀臺南分行了。

中正路盡頭的湯德章紀念公園。這是座很神奇的圓環,可說是臺南市區的道路中心,總共7條道路從這座圓環分出。這座圓環有好多名字,日治時期稱大正圓環,老一輩臺南人稱石像,國府時代地圖稱民生綠園,現在稱湯德章紀念公園,因為二二八事件時,律師湯德章在此地被槍殺,故以此命名紀念之。

位在六樓頂的「末廣社」神社,由於夜間光線不足,看不出它的樣貌。

放一張老狗在2013年7月拍的林百貨六樓末廣社照片。

林百貨六樓的中央屋凸部,下方是文創紀念品店。

從六樓俯視原日本勸業銀行臺南支店。

六樓頂的機械房,沒有開放參觀。機械房和賣店間有空橋相連。

剛剛看夜景的瞭望台。

據說這是防空機槍座,槍架移到室內展示。據說是國府時期空軍所設。

從五樓走下四樓,見到這個舊時鐘。基本上它已經不會走了~~

四樓以「台南好文化」為名,為音樂、銀飾等賣場,另外還有咖啡廳。

設於頂樓的防空機槍座的一部分,是國府時期空軍所設。

林百貨建築師 梅澤捨次郎介紹。他也是原臺南警察署的建築師。

四樓的林咖啡,販售咖啡、小點等。

舊時的電梯門

一些舊時建材配件,在整修時拆下保留,在這裡展示。

戶外燈座

地板上的磨石子地坪

手搖鐵捲門的機械結構。

門把把手

溝面磚。林百貨的溝面磚比較特殊,表面的溝為不規則狀。

位在樓梯間的圓孔窗

三樓以「台南好時尚」為名,販售衣物鞋履皮件等手件商品。




刻意保留,位在二樓的彩色地坪,展示不同年代、不同做法的的磨石子地板工藝。


二樓的大片面窗,可以把外面的中正路看的一清二楚。

舊時的梳妝台。

最後再回到一樓,看看那刻意加工的半截磨石子柱。就用它來結束這篇分享文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