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五、六年級生在年輕時應該都聽過他創作的歌曲,
許多聽過這些歌的人可能只知道
吳晉淮的老家就位在臺南柳營,一座傳統的三合院,
身面寬
是日治時期的傳統農居。
大廳壁面採穿
為日治時期頗為精緻的民
就與老狗一同來參觀日治時期的農居,回憶三四十年前台語歌壇
吳晉淮故居位在臺南柳營的火燒店。
臺南市政府為了紀念這位知名歌謠作曲家,不僅把故居列為歷史建築,還在門前畫上彩繪。

故居大厝身面寬五間,圓柱面為洗石子,柱上的吊筒雕刻相當華麗。

柱上的吊筒,雖然沒有上漆,但雕工相當細緻。

標準的傳統大木結構,樑、短柱、椼、木隨、托木等,結構完整。


舊時的窗櫺和窗下的磁磚裝飾。

故居的左廂房及右廂房,面寬均為三間。


故居的背面,很傳統的閩南式建築。

故居大厝內,壁面採穿斗式大木構架,牆面有編竹夾泥。

現在故居內的裝飾以50, 60年代的佈置為主,這小客廳內的桌、椅都很有歷史感。

女兒和姪子,玩起在側邊廂房內擺設的桌遊來。

故居內的擺設--昔日吳晉淮所灌錄的唱片、曲譜等。。

吉他是吳晉淮最擅長的樂器,女兒看見吉他就玩了起來

故居內的擺設--留聲機與當年吳晉淮四處表演的宣傳海報。

在故居外的吳晉淮塑像。雖然作曲家已遠去,但名曲仍將繼續被人們傳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