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地方也是這次造訪烏山頭水庫的最主要重點。
有關八田與一技師的故事,在維基百科上可以找到有關他的頁面:八田與一
在這裡就不再多述。
原本這已經是世人漸漸淡忘的歷史故事,奈何有2位人士在2017年4月16日將八田先生的塑像"斷頭",於是相關事蹟重新被媒體炒熱。
這次回臺南過年,也希望利用機會,讓小朋友們在實地走訪後,能多了解有關近百年前,影響臺灣經濟發展甚巨的一段歷史。

這是在烏山頭水庫風景區內的發電廠,2016年5月才峻工使用。

發電廠附近的舊送水工作站,送水口,和水庫一樣在1930年完工啟用,目前已有新送水站取代。

嘉南農田水利會在舊送水工作站上方興建的八田技師紀念室,裡面展出與八田技師有關的事蹟。
內部禁止拍照,因此無照片可分享。

舊送水口的近照,據說在它還在使用的年代,只要一送水就有萬馬奔騰般的"珊瑚飛瀑"美景可賞。

大年初二這天只有其中一孔閘門打開,因此"珊瑚飛瀑"只有一孔,氣勢差多了。

舊送水口遠觀照片。
此外,這裡也是八田妻子外代樹投水自盡的地方。

導水路,從送水口來的水藉由此管道進入嘉南大圳送至嘉南平原。
我們吃的米、糖、蔬菜,大半靠它了。

位在導水路上方的平壓塔。因送水口水門啟閉時管內產生瞬間水壓,此一平壓塔即為平衡送水管水壓,以保護設施之安全。

導水管樣本,管徑相當巨大,成人可進入。

轉換場景到八田與一銅像與墓園處。從銅像的背後看去,還真是一個人坐在地上沈思。

八田與一銅像正面,旁邊是八田妻子外代樹的墳墓。

銅像特寫,底座是後來才建的。
被人斷掉的頭,後來很巧妙的用奇美博物館的複製品接回,如我這般的外行人看不出痕跡。

墓園外有八田家鄉石川縣獅子會所贈的石燈籠。

八田銅像及墓園原本的入口。現在因為防止再被破壞用紅龍圍起,不過也是防君子不防小人。

八田技師的事跡介紹看板。

從八田墓園處向水庫望去,一望無際。

在八田墓園附近規劃為「八田與一紀念園區」,裡面的櫻花現正綻放。


還很幸運的遇上蜜蜂採蜜。

「八田與一紀念園區」外是烏山頭水庫風景內唯一的旅館,在多年以前是國民旅社。
老狗讀國中時,班導師帶我們來烏山頭水庫遊玩,住宿的地點就是這裡。
現在外牆上還留有"國民旅舍"字樣。

場景再轉到位在烏山頭水庫外的八田與一紀念園區。
這裡在從前是興建水庫的工作人員們的宿舍群,如今殘跡所餘無幾
目前看的到的這幾棟--田中及市川宅、八田宅、赤堀宅、阿部宅,都是復舊或重建的。
現在要進入園區,必須由烏山頭水庫風景區大門購票進入,或許過一陣子規定會修改。

從外面的八田路走進園區裡,第一棟見到的是市川及田中宅。
當時擔任機械方面技師市川勝次與田中義一比鄰而居之處所,是雙拼之日本式建築,在每月第一週開放。

市川及田中宅正面,我們到訪的那週未開放。

再往內走是八田宅,也是目前園區內最大的日式宿舍。
可能由於過年期間恰逢開放週,所以外面掛了好多日式燈籠。

八田宅的介紹。八田宅屬於獨棟之建築,西側增建的洋間為八田技師之書房,係為配合其職位升等而加蓋。

八田宅入口。

八田宅建築本體入口。

八田宅建築本體入口,要進門要換穿拖鞋。

八田宅的外側。據說這棟建築已經損毀到只餘地基,其他木造部分是經過考據後按原貌重修的。

八田宅內部,有一幅八田與一技師的畫像。

八田宅內部的書房。

書房的擺設


舊皮箱與收音機。據說八田生前的娛樂是聽音樂,因此出現了舊收音機擺飾,不知真假。

八田宅書房,兩扇標準日式上下開窗。

接待客人的桌椅。

日式建築內的迴廊。

日式建築的"緣側",就是露台了,可以直接走進庭院。

庭院內臺灣造型的小水池。這不用說當然是整修過的,只是當年,這裡有沒有水池就不知道了。

日式建築內的座敷

手動裁縫機。

房間內的木箱,仿古仿的很真,老狗個人很喜歡。

日式建築常見的木窗櫺。

日式飲茶茶道。從前看過受日本教育的長輩,冬天時會用像這樣的器具,在屋內起炭火煮茶。

這是日式百寶盒嗎?

八田宅內的浴室。這個熱水室與浴缸實在太不真實了,百年前應該不會有這種浴缸。

八田宅內的台所(廚房),應該也只是想像吧~
那個年代應該還是用傳統大灶。

走出室內,到戶外看看八田宅的另一側。

八田宅庭院內的外代樹塑像。

庭院內的臺灣形狀水池。

八田宅後方的樹木,看起來好像枯木。

在每月第三週才開放的赤堀宅。

在每月第四週開放的阿部宅。


八田與一紀念園區內的服務中心,是2棟像是舊時日式建築改裝的。

服務中心裡面有個小小的展示園區。

展示的物品,包括衣物等。


整個八田與一紀念園區的建築物模型

要離開這個懷舊園區了,再看一眼成排的日式燈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