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安平區】台灣第一座西式砲台-二鯤鯓礮臺

二鯤鯓礮臺,舊稱「安平大砲臺」,現在一般稱為「億載金城」。
清治時期同治十三年(西元一八七四年)日軍侵入今屏東縣一帶,引發了牡丹社事件。當時欽差大臣沈葆禎奏請朝廷架設仿西式的砲台獲得批准。該工程於光緒二年(西元一八七六年)八月完工。在這之後二鯤鯓砲臺在中法戰爭和乙未年(西元一八九五年)劉永福抗日時,都曾對敵砲擊而發揮了其防禦外敵的功能。


進入二鯤鯓礮臺前,要先通過一座橋來跨越護城河


深不見底的護城河,環繞砲臺四周以阻絕侵入者,於進出口引橋處較寬,為22公尺,四個頂角稜堡處較窄,為13.3公尺。上面有著水上腳踏車,可以悠閒的在水上踩著腳踏車,緩慢的繞著古城,好好的品味這昔日海邊隘口的風貌。



二鯤鯓砲臺基本上是一座方型砲臺,而四個角落則是突出的稜堡,上頭安置大砲一座。稜堡比周圍環境較高,並留有馬路與矮牆,而砲臺牆體則成45°傾斜。稜堡之間的牆壁內凹,主要是規畫讓槍隊在此防禦已經侵犯到近處的敵人。砲臺周圍有護城河圍繞,過去要進出砲台只能經由東面門洞可升降的木橋進出,在砲臺正中央便是操兵用的廣大中庭,而周圍則有兵舍及彈藥庫等。其建材主要是以三合土及磚材為主,磚材的部分是從當時已經傾圮的熱蘭遮城取來的。



沈葆禎的紀念銅像



小砲砲位
原設有四十磅前膛砲四尊,二十磅後膛砲四尊,現僅存一尊二十磅後膛炮為當年所遺,其餘均為民國六十四年(西元一九七五年)所仿製的觀賞砲



大砲砲座
二鯤鯓礮臺為方型,四角為凸型,中央為凹型,凸者列大砲以利遠攻,凹者以列洋槍以防近撲,本砲座為凸出稜堡之砲位


時間一到,這裡都會有大砲發射的表演,再表演前會先有一段歷史的解說,讓大家能更深入瞭解億載金城的由來。


發出來的聲音其實不會太大聲,不過還是有些小孩被嚇到。

阿姆斯脫郎大砲
英製阿姆斯脫郎十八噸前膛大砲,外型如酒瓶,日俄戰爭後大砲不知去向,目前所擺設的三尊大砲是民國六十四年所仿製的觀賞砲



兵房及小砲用彈藥庫遺跡
西元一九九六年三月,因修復扶壁而清理兩側及基礎發現兵房及小砲彈藥庫基礎遺跡,但三合土坂屋頂已不存在,已用鋼架和安全玻璃罩加以保護。




目前億載金城離海漸遠,四周茂林密佈,早失軍事價值。城門右邊的紀念碑上面,記載著億載金城的建築歷史。城內有沈葆禎的紀念銅像,目前放置在城內供人參觀的砲台。
民國65年(西元一九七六年)台南市政府推動觀光年,為紀念此砲台創建一百週年特別仿製的成品。億載金城現已列為國家一級古蹟。
【台南】【安平區】台灣第一座西式砲台-二鯤鯓礮臺 5
地址: 台南市安平區光州路3號
營業時間: 8:30 ~ 17:30
2017-11-19 22:24 發佈
內文搜尋
X
景點說明
  • 【台南】【安平區】台灣第一座西式砲台-二鯤鯓礮臺 5
    地址: 台南市安平區光州路3號
    營業時間: 8:30 ~ 17:30
    電話: 06 295 1504
    無線網路: 尚未提供
景點體驗評分
【台南】【安平區】台灣第一座西式砲台-二鯤鯓礮臺
名稱: 【台南】【安平區】台灣第一座西式砲台-二鯤鯓礮臺
地址: 台南市安平區光州路3號
體驗評分: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