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崁樓原為1653年荷蘭人興建的普羅民遮城,又稱紅毛樓和番仔樓,曾為台灣統治的中心,現為台灣國定古蹟,是來台南必遊景點。
現在赤崁樓並不是原本普羅民遮城的模樣,在經過鄭成功、清代,在普羅民遮城上興建了海神廟、文昌閣和普羅民遮城的殘跡所混合而成的,成為現今所看到的赤崁樓。

赤崁樓入口處,進入赤嵌樓都必須要購票。門口還有一對石獅守護著赤崁樓,左邊有小孩子的是雌獅,右邊帶有繡球的則是公獅。

售票處,參觀的收費標準都是非常親民的,不用怕參觀古蹟還要花大錢。

進入赤崁樓後,左手邊就有赤崁樓的簡介。

鄭成功議和圖。原本是鄭成功受降圖,於2009年2月修建改為鄭成功議和圖,本來的荷蘭人是採跪姿的,修建後為了符合歷史,才改回站姿。

九座贔屭碑。據說是清朝乾隆皇帝為了表揚福康安平地林爽文事件,建立了高3.1公尺、寬1.4公尺,十座在金門雕刻而成的御龜碑,但是在運送途中一座不慎掉入海裡,一直到1911年才被漁民打撈起,供奉在南廠保安宮,供人膜拜。

赤崁樓重建碑文。

海神廟正面。在海神廟的下方也是放著很多的石碑,雖然匾額上寫著赤崁樓,但卻是建築在普羅民遮城的海神廟。

乾隆時代的石碑。

赤崁樓的建築特色介紹。


赤崁樓的保存與維護。

何據與明鄭之開發。

熱蘭遮城日誌。是荷蘭統治時期的基本史料,內容主要是關於荷蘭人在台的活動。

鄭成功像。

古井。走出海神廟,旁邊有口井,傳說荷蘭人在跟鄭成功打戰時,藉由古井底下的密道,逃往當時的熱蘭遮城(安平古堡),但考究後認為當時的技術不太可能打造這種長距離的地下隧道。

文昌閣。在海神廟隔壁的是另一主要建築:文昌閣。

科舉制度。文昌閣內部主要是介紹當時的教育制度。

書院教育。

當時的書籍成列。


五文昌與魁星信仰。

魁斗星君。這裡供俸的是五文昌之中的魁斗星君,魁斗星君在道教信仰之中被認為主宰文運之神,只要參加考試者,都會來祈求考試順利。

考生祈福卡。

普羅民遮城遺址。文昌閣的後方就是普羅民遮城的遺址。


普羅民遮城解說。普羅民遮城本為四方型的堡壘,用於防禦,清光緒年間,普羅民遮城傾倒後,在上方該了五子嗣,但又應颱風被破壞,一直到日治時期才被日本人挖掘出當年的遺址。

原普羅民遮城入口。走到文昌閣的前方,可以看到普羅民遮城的入口遺址。

原普羅民遮城入口處。

原普羅民遮城入口解說。

蓬壺書院。在赤嵌樓最旁邊的位置,一棟獨樹一格的建築。

蓬壺書院內部。在內部放有以前的書,都可以拿起來翻閱。


赤崁樓是台灣很重要的歷史古蹟,漫遊在赤崁樓之間,可以了解過去的人文歷史,是來台南絕對不能錯過的景點,這裡還會有不同的表演活動,為赤崁樓增添了一份色彩,最後提醒大家,在參觀古蹟的時候要好好愛護它,不要做出破壞它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