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美飯店
久聞台南近年來致力於城市美學,推廣了很多一府二鹿三艋舺的舊文化
本來想吃阿霞飯店,可是星期一店休,就選了這家同質性的阿美飯店,不知道與阿霞有什麼關係,來品嚐一下老台菜的珍饈。

對於這種老台菜的風格,我比較陌生,因為這類型的風格流行時,我年紀尚輕,當然沒什麼記憶,我想很多人會與我有相同的輕驗,現在也算是復古。

2 樓的擺設,因為2樓早被訂滿了,所以我們被安排在1樓。當天用餐,有遇見台南賴市長,非常親切與我們這群來自台中的外客打招呼,頻頻推銷台南市,希望我們常常來台南,看的出台南人真是有福氣,有此父母官,致力為市民謀利。

今天我們是訂8000/桌的合菜,因應在地代表性,有做一些菜色的修改,
阿美飯店的宴席料理,5000元起價到$9500。相當實惠,cp值很高很高。
一烏魚子

哇,看見這道菜。馬上咻--回到久遠的記憶,店家提供的烏魚子是品質很高級的台灣子,一般餐廳用的多是巴西的烏魚子,簡稱巴西子,是比較價廉的平價貨。台灣子有著濃濃的魚子香,有點黏牙又不會太黏牙的令人難以忘懷的海洋鹹香味。平日也少有機會接觸到這種等級的好食材,雖然高膽固醇,偶而破例一下了。把烏魚片與青蒜苗和蘿蔔片 ,一同食用,青蒜苗的辛激素和蘿蔔的辛辣和清脆,在口中與烏魚子交互,交錯的不只是3種食材,而是無數難以計算出的美味在唇齒間迴盪。
二,四碟冷盤

蟳丸
為什麼叫蟳丸?還真的是搞不懂,
沒有蟳又不像蟳,倒有點像甜不辣

香腸
這個大家沒問題吧;看不出有什麼值得介紹的,不過主廚說,小時候住台北,有親戚住高雄,逢年過節到台北,總會排個隊買台南黑橋牌的香腸,專程帶到台北當拌手禮。所以他(主廚)的印象中,台南香腸是很有名的東西,應該是年紀差距或是流行的元素不同所致,我當然沒有這種感受了。

蝦棗
喔這個還真是老舊年代的美食取向,一口咬下,好像咬到油,早期是有這個需求,多油重鹹,補充體力,,還真的是敬謝不敏了。

醉豬心
豬心在台南是個很招牌的美食,有店家叫**豬心。受歡迎的程度可見斑斑了,煮熟的豬心泡在帶有中葯香的酒中,脆脆的豬心會有淡淡的酒香,放在前菜非常對味。醉什麼醉什麼,是中式料理中很特別的工法,一般常見有,醉蝦、醉雞; 雞鵝; 醉豬心、醉元蹄…,上次有看見大陸的廚師做醉鵝肝,很特別,也太高貴了,當然價格也是。
三,紅燒大翅

很道地的台式宴席,無翅不成席,雖然隨著生態的觀念的掘起,漸漸少有這種料理,只好惡小為之了。還是要介紹一下,很豪華的一盤大菜,有滿滿的海鮮料,蝦仁、魚皮、蟹肉…

單單一碗就可以看出豐富的食材了
四,台南鱔魚

台南鱔魚,是在地非常具代表性的一道美食,地位不亞於擔仔麵。早期在民生路圓環的鱔魚最是有名,常常下午出擔到了上7、8點就賣完了。
本來店家的菜色是白醋大蝦,但是我們比較不在意所謂的cp值,而是選擇自已想要的。

這盤鱔魚炒的相當好,因為快火爆炒是鱔魚好吃的關鍵,通常像這種份量,一次只能炒一盤,所以十盤就要炒十次,有別於大鍋菜的和一和,鱔魚鮮脆,醬汁酸甜。
說到鱔魚,還是得再說說,市場上有寧式鱔糊、無錫脆鱔,再來就是台式鱔魚的大本營--台南鱔魚,風味與手法各異
五,雞仔豬肚鱉

這也是一道高級的台式料理,與萬鳥朝鳳一樣傳奇。
是把鱉處理後,填入雞中再塞入豬肚內,然後精燉成湯。,上桌時切開豬肚時,會先有驚艷是看見一隻雞(通常會稱為鳳凰),當食客誤以為僅此再切開全雞時,會看見霸王鱉橫陳其中,又是視覺上的另一個高潮。不過這裡顯然是偷工了,沒有我所謂的套法,只是把東西全燉在一起,真是乏了。
五,紅蟳米糕

紅通通的大沙母,飽滿的蟹卵,一上桌就抓住了眾人的目光。要價不菲的大沙母,一次放了2隻,真是大氣喔。正宗的紅蟳米糕,是把紅蟳處後,放在米糕上,放進蒸籠蒸約7、8 分鐘。在蒸紅蟳的過程中,會讓紅蟳的湯汁滲進米糕,讓米糕多了紅蟳的鮮甜,而快火紅蟳切開,可以縮短熟烹調時間,控制好米粒的濕潤度。不過這個米糕,是米糕與紅蟳分開蒸,然後再組合,更新了流程,少了傳統的味道。
而一般人通常不知道沙公、沙母與紅蟳的區別。沙公、沙母是對來自菲律賓或斯里蘭卡,公的與母的紅蟳,因生長的水域與台灣、越南或是孟加拉的潮間帶淤泥不同,蟹身上的花紋明顯不同,身體的特徵,也會有些許不同,蟹螫很巨大,最後一對腳有明顯的花紋,通常是生長在岩岸的紅蟳。沙公沙母肉質清甜,而紅蟳(公的通常叫青蟳或菜蟳)則螃蟹香氣較重。
六,五柳石班

五柳魚,也是台式魚料理的經典作,比較適用於扁平的鯛科魚類,原來店家是蔥油石班,一般般的石班料理。石班因為魚皮富含膠質,魚肉脂肪有特殊香氣。不太適合先炸後料理的工法,容易產生一股油味,這當然是個人的淺見啦。基本上五柳魚,也是味酸甜,只是一般以清芡鹹甜表現,再佐以烏醋; 香油提香酸,甚是對台灣人的口味。
七,砂鍋鴨

砂鍋鴨(來自官網)
以大骨湯為底,蒜頭、扁魚蔥酥為香料,鍋底加入兩斤半大白菜燜煮至熟爛,再放入整隻嫩鴨熬煮三小時。阿美五十年來堅持使用炭火烹煮,過程必須不停注意火侯、添湯、攪動,並加入食材(金針、杏鮑菇、鵪鶉蛋、豆腐)是非常費工的一道料理。砂鍋鴨料理全部使用本土食材,高雄海浦的嫩鴨、高雄茄萣的扁魚、雲林西螺的大白菜、台南北門與七股的蒜頭、蔥酥和金針。品質不用擔心,因為食材的新鮮、才使得湯頭更加鮮甜。
相信不用我再多說了。會不會是因為吃飽了,就少了一份感動,反而覺得還好,除了濃郁還是濃郁。
布丁

老式的布丁,手工焦糖,甜的蒸蛋,不添加任何添加物,相較於現今的食安,反而單純才是追求的幸福。
甜點

很大大大的一碗刈冰,手工熬製的材料,自家蜜芋頭、芋圓、蜜大豆,有著古早味,樸實不花俏。當然一上桌,大家傻眼了,還真是古早,不過多了幾分玩味。
許久沒來台南了,近些年來,台市官方致力城市美學,定位在觀光。把古老資產,再包裝行銷,規畫出方便觀光的路線。同時也為產業帶來了消費。昨天聽到了一件有趣的事,宮原眼科為振興了台中中區,原本是老舊的城區,市府投入了十數億,都沒有辦法匯集人潮,為中區注入人潮與消費。可是宮原眼科與第四信用合作社,卻為中區帶來了人潮和錢潮。我想其中差異,不言而喻,市府只想做自已想做的事,修修路面、修修綠川,還有我也看不出來做了什麼事,而商業的宮原眼科,很明白的定位,為台中的振興中區,當頭棒喝,成為來到台中必遊之處,一開始也沒想到,一份理想、一份執著,成就了一個感動。
而台南讓我們看見,善用古蹟資產,把小吃、拌手禮、連結成一個網絡,可以很輕易的安排一日遊,又很輕鬆的帶品拌手禮,也很容易的分享給周遭的人們,這不就是網路世界的魅力。而最重要的是尊重年青世代,看台南海安路的年青設計與規畫,對照台中的一昧禁止。尊重、引導、規畫、實現,然比把頭縮在沙裡,來的有作為。
阿美飯店、阿霞飯店是老一代的台式美食,拜城市行銷與城市連結出文化的特質,可以歷久不衰,讓這種不流行的料理找到安身立命,讓像我們這群尋找懷舊復古的人們,可以再品嚐先人的飲食智慧與文化,何其有幸。當我們在注目,所謂的時尚料理、甚至是盲目崇拜的米其林,只不過是飄洋過海的虛榮罷了,要不要回頭發掘隱沒在時光的塵封中,那滿山滿谷的沒有散發出異彩,卻讓我們可以站在它的肩上看的很遠的在地飲食文化。不要省思,做就對了,認真吃,認真發掘,認真分享。
本文同步發表於:台南阿美飯店--城市美學中的飲食文化--值得一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