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峰亭的年輕老闆姓郭,他在日本修業的時候客人都叫他Kaku(郭的日文)桑。原本Kaku也是科技人,之前在觸控面板公司,後來因為興趣前往日本念語言學校,原本打算學成進入日本公司服務,後來卻因為愛吃拉麵而吃遍了日本五十幾間拉麵店後,親自寫了一封信推薦自己進入他心中認定的拉麵店學習。就這樣一頭就栽進了拉麵世界四年多。

那天來到八峰亭時算是一次美麗的誤會,其實Kaku說他還沒正式開幕,但對於我們不小心誤闖這件事,他卻巧妙轉變心態讓我們成了他的第一批客人。當天他正在試煮出保有日本拉麵的風味但又能讓台灣人所接受的味道(也就是說不會太過於死鹹而讓身體產生負擔)。這是Kaku四年多在日本拉麵店修業下所學習到日式完美的料理精神,希望讓客人品嚐拉麵後除了好吃還保有身體健康。

這樣八坪不到的店面,目光可及大約十一個座位,這位年輕老闆獨自hold整個場面,這不禁讓我很懷疑這樣的人力足夠應付將來的客戶嗎?Kaku桑娓娓道來他的想法「料理是面對面感受,我希望能讓客人感受到廚師對他的熱誠。不過我會引進食劵機,另外,這裡還有自動洗碗機都可以大大降低我的工作負擔,讓我可以專心的跟客人互動。」其實,Kaku的堅持從他的口中我們可以一點一滴的慢慢瞭解所謂日式精神,不論是食材和碗器的選擇,甚至於冰箱對食材的保鮮冷度也讓他一度退掉原先的冰箱,而選擇從日本進口習慣使用且溫度穩定的機種。在整個店面中,古味日式的風格,簡單的木頭裝潢搭配著水泥牆,灰黑基調中透露著溫潤感!真的很像在日本街上隨意而遇的拉麵店,每每經過都會不免佇下腳步想要入內品嘗。

八峰亭的拉麵硬度、湯頭濃淡、背脂(豬背油)和蔥花、蔥白等配料都是可以調整的,之後在食劵機上頭都可以滿足客戶的選擇。

湯頭基底是白湯,純正的日本湯頭在搭再配Kaku桑所挑選的食材熬煮而成,其實一進到店內就有撲鼻而來的豚骨香味。白湯在搭配著醬油和紅味增兩種調味讓客人選擇,醬油是老台南的東成醬油和Kuka嘗試二十幾種的組合而調製而成,至於味增!一品嚐絕對是札晃的紅味增才可以帶來的濃郁香氣。

其他配料也著實讓我們睜大了眼,叉燒特選豬的梅花肉,光這個成本與口感就不是一般叉燒肉可以相比擬。另外,三星蔥和特製筍干的份量也非常有誠意的佈滿整個湯碗。

其實,瞭解整個八峰亭的創業歷程後,我們六大三小早就飢腸轆轆了。接著就看Kaku的表演了~

甩麵是拉麵很重要的一個手法

裝飾拉麵的技巧也是拉麵送至客戶面前美感的重要形成環節
http://attach.mobile01.c<img
醬油拉麵(青蔥選擇)



醬油拉麵(白蔥選擇)

味增拉麵(青蔥選擇)

味增拉麵(白蔥選擇)

叉燒拉麵~~光看份量就夠誠意了

加了豆芽菜

為了台南的炎熱夏天,Kaku還提供了沾麵讓客人多了一份選擇(麵量依舊十足)

拉麵還不能滿足你嗎?沒關係,還有老饕限量版,叉燒飯~

八峰亭的拉麵,有一種傳承的味道,湯頭傳承著日本佬師傅對味道的堅持,麵條則有著台灣製麵師的尊嚴。叉燒與其他配料的點綴更帶入食材的本質,融合而成為品嚐拉麵過程中幸福的過程。


餐後,看著Kaku收拾料理台上那把藤次郎的料理刀,也看著店內我們這一夥人品嚐美食的滿足感。八峰亭的年輕老闆辛苦的修業過程,成就出日式風味拉麵的堅持。一碗拉麵或許享用的時間不長,但已帶給我們這群誤闖八峰亭的一夥人~另類的幸福饗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