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炸意麵是台南常見的麵食,像是鱔魚意麵、鍋燒意麵都是用這種麵條,經過油炸後較易保存,而其中鍋燒意麵又分成2派,一派是以古早味為號召,另一派則是走冰果室風格,通常在水果店內搭著涼飲、水果盤一起販售。


位居大同路的這家古早味鍋燒意麵,斜對面還有上富排骨飯、小南國榮肉燥飯、信義炒鱔魚,這幾家都是這地區居民的日常食店,每到用餐時間就都是人。

其中來古早味鍋燒意麵的人最多,因為它除了鍋燒外,還有不少家常小炒,而且還有炒飯,包山包海,所以不吃鍋燒的人也有很多選擇,常看到一家大小來吃晚餐。



目前是由第二代在經營,之前還有看到第一代的老闆,旁邊爐子上的4個麵鍋用餐時間沒空過,有趣的是還聽到不少人要煮客製化的,像不加蝦,不加魚…之類的。



點了份九層塔煎蛋、炒青菜,一份炒意麵,還有老台南愛吃的煎虱目魚肚,我從小就從喜歡吃那面金黃酥脆的魚皮。


湯頭是各家自有巧妙不同,但古早味鍋燒意麵要有幾個條件才算是,第一是外觀上,小鋁鍋配上井格架,不過最傳統的是把小鋁鍋放盤子上,第二是炸物,不能只是放些火鍋料之類的,要有魚塊。

而最經典的要算這味,活魷魚,目前檯面上只要有賣這道菜的,都是民族路夜市時代流傳下來的,最早是由現民族路落成米糕店老頭家曾朝枝所發明,後來覺得只賣一味太單調才加賣了米糕一味,而這口感爽脆的活魷魚加上蘸醬,也成了味覺裡的經典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