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揹上專業的相機, 調整到自動模式出發拍照去了

本來是想先去吃午飯, 想說在路上會不會發現甚麼好吃的東西
沒想到經過一家土地銀行, 一看又是老建築, 忍不住順手拍一張做紀念
雖然我真的很討厭日本在台灣殖民的那段歷史
不過每次看到日本人留下來的建築, 還是忍不住要讚美一下
人家當年的美感, 即使跟現在比起來也還是好得多

經過土地銀行沒多遠, 路邊突然又出現一座三級古蹟!!
上面寫得很明白, 這是鄭成功他們家的家廟... 看起來廟不大的樣子, 就進去看看先吧~~
門口有個簡潔有力的告示牌, 說這鄭氏家廟是1663年鄭經建來祭拜鄭成功的
正門口看起來非常迷你, 跟一般有錢員外的三合院差不多
完全感受不出這是當年鄭成功他們家的祠堂

走進圍牆, 大門口看起來還是很像某個田僑仔的家門口
正式進入祠堂前, 旁邊有個2000年才立的小石像, 看來很刻意強調鄭成功有一半的日本血統
不過想到鄭媽媽悲慘的人生, 死後讓她跟兒子站在一起, 也算是個安慰吧
門口有個比較有質感的木製說明牌, 不過對老外來說就殘念了
還好內容跟圍牆外面那個說明差不多就是了~~
在門口可以隱約看到鄭成功的塑像, 看起來是走Q版可愛風?
看到這塊乾隆年間的匾額, 落款人是石井四代孫
我疑惑了半天, 想說鄭成功媽媽舊姓是田川啊, 怎麼又跑出個石井來? 鄭成功到底跟日本有多少關係啊?
於是忍不住又google了一下, 原來這個石井不是日本姓氏的石井
而是福建省安南縣石井鎮... 網路上有很多資料, 有興趣的鄉民可以自行google

大殿中供奉的當然就是國姓爺鄭成功囉, 雖然這尊塑像沒有延平郡王祠的那尊威嚴
當然更沒有延平郡王祠外面騎馬像的帥氣... 不過很有一種鄉土風, 讓人覺得挺可愛的
最前面兩邊的分別是劍官和印官, 要是有人對這兩位有興趣
可以參考一下小弟我先前逛延平郡王祠的遊記(這算是廣告文吧?)

後殿是鄭姓宗祠, 裡面傳來陣陣鄉民們聊天哈拉的聲音, 所以我當然就不方便進去囉
其實裡面也沒甚麼值得看的, 比較像是鄉民活動中心的樣子~~
門口的古井據說是1663年建成的時候就挖的
現在已經蓋上蓋子, 以防有人掉進井裡...

離開鄭氏家廟後, 肚子快餓死了... 但是路上沒甚麼引起我興趣的店家啊
有一家看來也是老店重新包裝的帆布包, 招牌還挺顯眼的
看了一下, 可惜沒有我需要的商品, 就拍個招牌吧~~
另外在天公廟門口, 這家超有名的飯店赫然出現在眼前
可惜小弟我阮囊羞澀, 而且只有一個人要吃飯, 只好殘念了
其實我這次出發前有稍微做點功課, 知道附近這家再發號肉粽很有名
可惜上次五妃廟附近的楊哥楊嫂肉粽, 讓我有點小失望... 所以這次我就不抱太大期待囉
看到菜單一定又有人要喊搶劫了~~

甚麼肉粽要賣到一顆100、150?
小弟我只是小小的職員一名, 這種高貴的料理還是留給真正的美食達人去欣賞吧

上菜囉, 看起來還OK的樣子
店裡有標示特別註明, 那個叉子喜歡的話可以買, 但是請不要A走
把肉粽剝開的剖面圖, 看起來就是個中規中矩的粽子
醬汁的味道也挺清淡的, 整個吃起來有點微微的甜味, 很像印象中台南的傳統味道
坦白說, 我點了肉粽, 蝦丸湯跟一杯冬瓜茶
事後又加點了一碗魯肉飯跟燙青菜... 到底是我胃太大, 還是店家的菜色太袖珍?

不過平心而論, 這是一家很OK的店啦, 雖然價格為了配合百年老店而貴了一點
至少不是一家吃了之後, 心中會偷偷問候老闆母親的店

吃飽喝足, 終於要走進今天的目標
府城三大名匾之一的天公廟~~
在進入參觀之前, 照例還是先google一下, 拜一下維基大神吧
講到天壇這個名詞, 大家心裡首先想到的應該是北京城那個號稱天圓地方的天壇
那是古時候皇帝向上天禱告的時候用的地方...
台南市的這個天壇也不例外, 是當年鄭成功政府在台灣祭天的地方
話說我也不知道身為延平郡王的鄭氏家族有沒有資格祭天啦, 還是說請當年的監國寧靖王做代表祭天
總之那個時代也沒辦法講究這麼多, 祭天的事情又不能不做, 於是台南的天壇就這麼流傳下來了
另外呢, 一般民眾當然沒資格祭天, 只能在家裡或是廟裡透過香爐和天公伯溝通
照顧天壇裡這一尊香爐的責任又這麼重大, 所以就要靠當地有錢人家輪流, 負責一年中各項祭祀跟相關支出
1683年鄭氏王朝滅亡之後, 當然就沒有祭天的活動了, 但是輪值天公爐的習俗還是繼續在民間流傳
到後來由於漢人移民逐漸增加, 輪值天公爐這件事也變成用擲筊來選擇下一年的輪值人選
被神明指定的人, 就要負責做下一年的"爐主", 資助廟宇的各項開銷

而目前所見的天公廟, 最早是在咸豐四年(1854)落成
其後經過多次整修, 最近的一次是1996年, 由於每次修建都沒有所謂的"復舊"
所以整座廟看起來並沒有很古老的感覺, 也因此只有被市政府列為三級古蹟
好了, 枯燥的維基時間結束, 還是看圖吧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 折凳跟電風扇!?

我們還是決定視而不見好了....
走進殿裡, 天井中懸掛的就是有名的一字匾~~
渾厚的一字周圍, 寫著一圈詩文
小弟照相技術不佳, 有些地方細節不是很清楚... 所以我本著好奇心上網找來這段文字的全文如下
世人枉費用心機
天理昭彰不可欺
任爾通盤都打算
有餘殃慶總難移
盡歸善報無相負
盡歸惡報誰便宜
見善則遷由自主
轉禍為福亦隨時
若猶昧理思為惡
此念初萌天必知
報應分毫終不爽
只爭來早與來遲
據說這塊匾從咸豐年間建廟之初就有了, 但是不知道是誰寫的字
也許有博學多聞的鄉民可以替大家解惑?
大殿中供奉玉皇大帝的神位
聽說由於這座天壇是官民合建, 所以不像一般民間寺廟供奉著泥塑木雕的神像, 而是用神主牌代替
天壇歷年的修建除了維修老舊建築之外, 主要還是為了擴建用來供奉各個不同的神明
像這張圖片裡供奉的是三清道祖, 三官大帝, 還有坐在中間那一排的斗姥元君
小弟我對宗教也不是很有研究, 但是光聽這些名號就知道, 祂們的地位應該比玉皇大帝也低不了多少吧?
旁邊有個老先生手拿黃紙, 口中大聲念著某人的生辰住址之類的東西
應該是在幫相片中這位婦人消災解厄之類的吧?
廟裡的通道彎彎曲曲, 一殿接著一殿, 神明多到讓人目不瑕幾
對道教神祇有興趣的鄉民來這裡參觀的話, 應該會很有收穫
可惜小弟根基太淺, 慧根不足, 只能走馬看花了....

到了傍晚下班回家的途中, 看到路邊孔廟泮宮牌坊下的石獅子
心想這才叫做古蹟嘛... 台灣這些年來保存下來的古蹟實在是太少了
想到小弟不久之後又要回到台北這個忙碌不堪的都市叢林討生活, 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回到南部的故鄉啊
也是一家台南的名店 (不是婚紗店好嗎?)
後來小弟一時興起買了支六百元的毛筆, 還真的挺好寫的
大家不妨也上網google一下這家店的來歷, 店裡八十多歲的老闆也是個活歷史喔

回到高雄車站.... 在人行道上看到很有趣的祖孫兩人和鴿子
最後看一眼活在我青春歲月中的高雄車站
等到車站重新蓋好的時候, 我可以在高雄找到好的工作嗎?




點不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