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黃色的外觀,應該會喚起一些文藝人士的回憶,261號在現任髮廊經營者接手前,已經空了5年多,前身是新生態藝術環境及信禾古董傢具。
新生態原本在永福路二段138號,該棟日據時期為銀行,目前也閒置了,只有競選時會被租做為競選總部,1992年由負責人杜昭賢開始經營,當時400坪的房子,有前後棟及中庭,共規劃了當代展覽廳、專題展覽廳、生活劇場、人文書坊,中庭則做為咖啡館,在當時一出現即造成話題,後來因為叫好不叫坐,熱情及夢想隨著時間消耗之後,要面臨現實的人事流動、財務資金問題,1997年時就搬到了民權路上,只可惜雖然租金少了,但空間也變小了,最後仍然回天乏術,2008年時杜昭賢另外在友愛街南台戲院旁,開設了加力畫廊,In Art Space,繼續讓民間藝廊的形式延續下去。
她說過,「我以前很怕失去新生態,但現在明白一件事,只要我夠有能耐,我到哪裡,哪裡就會變成『新生態』。」,台南有這種人,真好。
261號的屋主是位老先生,本身經營公司,當年能在十字大街站街立足的,非富即貴,不是布行就是商號、貿易公司,發達之後有人移民,也有人搬離這裡,留下了一棟棟的起家厝,雖然說不久前因為登革熱問題,拆空了一間247號,如今只剩素地,但仍然有不少7、80年的老房子,髮廊隔壁的老房子也在整修,目前還看不出來用途。

晚上在燈光照射下,呈現了另外一種感覺,期待隔壁整修完成的新風貌。


將工業用的玻璃吸盤,拿來當成門把,裡面兩邊分別是理髮椅及大鏡子,保留了磨石子,只將牆壁換漆成活潑的芥末綠。

中間採光天井處則是休息區,可以讓陪同來的朋友在此休息,長形街屋,最大的缺點是中間採光不好,所以台南老房子多半會在室內設置天井,在這裡跟設計師談了好一會兒,現任經營者Toby跟太太兩人,原本在大林國宅的幸福強棒樓上開設林桑頭毛店,一樓的幸福強棒是太太的哥哥小康所開設,小康業餘還有兼職DJ及玩音樂。因二樓位置不多,他們一直想找個大一點的店面,後來因緣際會下知道有朋友代管這棟房子,便跟小康一起到了這棟房子參觀,然後再去拜訪現任屋主,但屋主一開始並不同意經營髮廊,兩人經過一番努力,並說明經營的方向後,同意先讓他們做看看,開幕後老先生也來看過,覺得很滿意,有時還會自己走進來說要洗個頭。



從明亮漸漸的轉到幽微處,建築是光與影的遊戲。



越過了天井,後方是洗頭區,門打開後的外頭,是共用庭院,有一棟被漆成白牆的清朝老屋,往上一看,幾何形的鐵窗多已鏽蝕。



回頭進到屋內,光站在天井往上看,四樓高的建築,每一層都有個環形走廊,配合著鐵欄杆及保存良好的日式洗石子,很有情調。

目前的二樓以上其實還是空置的,前後各有一個房間,長期閒置下,地板都已經積了厚厚的一層灰。



本來前後棟都有樓梯,現在只留下了單邊,剩下了一個口,但從二樓以上仍然是雙樓梯。



「走上去到4樓後,是個大平台,從這裡看台南,有不一樣的感受,未來整理好後,再開放吧」

玻璃門上的當代展覽館,是當年留下的見證,想像當年曾經摩肩接踵的新生態,再過不久,在新經營者的巧思下,會綻放出不一樣的光芒。


「搬離了原來的地方後,我一直想著未來的方向,會有新的伙伴,新的思維加入,這就是蛻變」,Toby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