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裡有間老一輩人稱新町鹹粥的在地人鹹粥店,沒有店名、招牌,已經營業超過50年,較年輕一代的則會稱呼為大勇街鹹粥,位在大勇街與大智街街口的這間是日據時期房子,頂樓的立面山牆仍為漂亮,不過未經維護的情況下,二樓改建,加上那珠寶樓的看板,減了很多分,不過一樓是間賣豆漿、饅頭的店,不是今天要介紹的這家。

menu

鹹粥店在它隔壁,鐵皮搭建的平房,沒扛棒,但營業時間從這裡經過就會看到一堆人,最早是在原新松金樓附近的日式房子,不過搬至現址也已有近20年。

這家店有兩間店面,另一邊的有個小攤車,這裡是負責煮生粥的,掀開鍋蓋後熱氣直冒出來,老闆娘也會在用這一鍋高湯將魚皮燙熟,我小時候住附近的保安路,算是厝邊,跟老闆娘聊了好一會兒,這位是第二代的女兒,現年40多歲,從小便在店裡幫忙,老闆娘說那時她家裡小孩多,為了集中資源,只好犧牲女生,國小畢業後便未再升學,後來就接下了這間店。

後面則是現殺魚皮的處理地方,檯面看來還算乾淨。

另一邊則是櫃檯,負責舀餐料、鹹粥及煮魚丸。

檯子上堆著成堆像山的虱目魚肉及蚵仔。

如今下一代的也利用課餘在店內幫忙,其實現今工作難找,有間家裡打下基礎的小吃店,加上年輕人的觀念較新,如能針對衛生環境改善,也未嘗不是件壞事。

兩個店面裡面都有座位,會來這裡吃的都是在地人,簡單的桌椅,牆上有裝電扇。

說起來它的環境不很優,地上是灰色水泥地,長久使用下就灰黑舊舊了,不過桌面、牆壁也還不算太糟就是了。

虱目魚、蚵仔綜合鹹粥,$45元,用魚骨、雜魚煮出的湯頭清香有味,半粥煮法煮出的米粒沒有全煮爛,仍帶些米飯的口感,再加些芹菜末與蒜頭酥,份量剛好,吃完仍讓人意猶未盡,阿堂的鹹粥要$70元,不過阿堂的粥量有多一些。

魚丸湯,點這道時,店家才會開始煮魚丸,而不是一開始就煮一大鍋,自家製作的魚丸,Q彈有勁。

魚皮湯,在前台剛汆燙好的新鮮魚皮,完全沒有土腥味,脂肪連魚肉的地方肥嫩可口,也去完了魚刺,不用再蘸豆瓣醬就很好吃了。
其實有些美食節目都有想來採訪這家,不過老闆娘說她做厝邊隔壁的生意就夠了,倒也不需再透過節目宣傳,這樣也好,把空間留給在地人,老闆娘也還有時間跟客人聊幾句,不至於像阿堂鹹粥,總是被觀光客擠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