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北的米糕型式有很大的不同,南部是炊蒸式,北部的則是炒過的筒仔米糕,比較近似於南部人說的油飯。下大道是舊地名,位在府前路與西門路口,這裡剛好位在小西門城牆下,所以也有人叫小西腳,以前城門附近這裡賣小吃的很多,後來為了讓人車更便於行走,便在民國57年時,將小西門分解拆下,再運到成大光復校區內,靠勝利路側的原小東門遺址組裝起來,所以現在成大內的城門遺跡是小西門加遺留的小東門城牆,這算不算Kuso呢。
小西門拆除後,聚集的攤販便四散到附近另覓地營生,許多人便在扛棒前加註下大道,以示正統,就像其他加註原民族路夜市、原沙卡里巴、原大菜市的一樣意思。

現在掛著下大道米糕的有兩間店,另一間是康樂街的米糕蘭,這間店創於民國50年左右,目前由第二代經營,附近都是原下大道的名小吃店。

低矮的平房,店面不大,配料區位在路旁,有加玻璃罩。店裡面還有流理台,座位在靠牆處,不然門外的路旁也有座位,有遮陽棚。

老闆娘正在整理桌面上的竹葉,這是供外帶包用的,不過要加錢,現在因包材選擇多,反而較少人選用這種古早味的竹葉米糕,但如果要贈送親友的話,倒是不錯的選擇。

米糕、四神湯。特選長糯米浸洗後先泡一個晚上,瀝乾後再炊蒸,加上爆香炒過的肉燥,香氣逼人,另外還有加去油解膩的黃瓜及香軟的土豆仁。

加了薏仁的四神湯,清香爽口,煮的香軟的豬腸,醇厚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