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耳門廟,即正統鹿耳門聖母廟,建於西元一六四一年前至今約三百六十年,當明永曆十五年西元一六六一年,鄭成功登陸鹿耳門港時,因獲神助,登陸後感念神恩于翌年永曆十六年西元一六六二年,重建聖母廟,添建兩廂側室,稱文館,武館,並豎旗杆以誌其功德,為台灣官建第一座廟宇。五王殿內奉祀五府千歲、水仙尊王、境主公、、中軍府、中壇元帥、王船。大士殿內奉祀千手千眼觀世音、南海觀世音、西天佛祖、金面佛祖、普庵祖師、十八羅漢、千佛。天公殿內奉祀玉皇上帝、三官大帝、三恩主、南斗星君、北斗星君、張天師、普化天尊、王天君、斗姥元君、南極仙翁、月下老人、六十星宿神。佛祖殿(大雄寶殿)內奉祀釋迦佛祖、文殊菩薩、普賢薩。媽祖殿內奉祀天上聖母、註生娘娘、福德正神、財神爺。公石獅母石獅
嗯,樓主的資料看來應該是廟方提供的。據小弟粗淺瞭解,「土城正統聖母廟」原來並不是奉祀媽祖的,而是五府千歲。至於後來會變成「正統聖母廟」則是有一段鮮為人知的緣由的。這涉及顯宮(也就是據台大林雲萍教授考據最接近當年鄭成功登台的北汕尾的一個小村落)的「鹿耳門天后宮」與土城「正統聖母廟」之間的「正統」之爭,要非這兩庄土生土長,還真不知道呢!很久以前,因為「正統」之爭,兩庄據說還有不相結親、不相往來的事發生呢。小弟也是從小聽媽嗎和阿媽說才知道這件事。
遠望土城聖母廟< >< />土城聖母廟的大門< />< >< />< />土城聖母廟的建築格局仿照北京紫禁城四面都有護城河土城聖母廟的護城河< >< />< >< />護城河裡面的鴨子優遊自在< >< />虎邊的護城河< />< >< />後面的護城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