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店外觀

前一陣子二姨因腳受傷而休養了一陣子,上禮拜重新開張了。
平常日就是二姨、二姨丈及秋霞表姐顧攤。假日時人較多,另外的表姐、表哥也都會來幫忙。其實一直都沒名字,最早是時報周刊、慢食府城來採訪過後,才冠上了蘇家鍋燒意麵的名號。
因為外公以前是總鋪師,所以將煮呷的好手藝傳給了大舅,就是現在民權路、國華街交叉口的米糕,二姨本來是賣當歸鴨的,後來才轉賣鍋燒意麵,這兩家也分別都賣了半世紀。
鍋燒意麵原自日本,最早是以單人份小鋁鍋盛裝,底下襯瓷盤。
後來為增加精緻感,有些改以井字型木架取代瓷盤。
又因鋁鍋本身散熱快,冬天湯易冷,後來就又改以塑膠或瓷碗取代。
最早的鍋燒意麵用的是烏龍麵,並以柴魚高湯做底,搭配炸魚塊、炸蝦及青菜、櫻花麩等配料。後來有台南店家把煮鱔魚意麵用的油炸意麵,拿來製作鍋燒意麵,因麵條吸湯,又略帶油脂,就沿用至今。現今用來煮鍋燒意麵的麵條有2種,一種就是油炸意麵,另一種則是未油炸過的意麵條,蘇家目前就是用這種「頭鼎油」。
攤位上的麵條

煮麵中的秋霞表姐,旁邊的是姨丈

從側面拍,後面的是表哥

古早味鍋燒意麵好吃的關鍵在於麵條、湯頭 配料。而強調古早味的湯頭都會比一般店家的淡,因為熬煮過程不加味精來提味的關係,店家通常一大早即用柴魚塊去小火慢熬煮,煉出甘甜味的湯頭。所以有些古早味鍋燒意麵店家下午才營業是因早上在熬湯、備料等下午開市時,湯色轉深,此時入口湯頭就是清爽甘甜。
今日晚餐

鍋燒意麵麵條

古早味炸魚塊及炸蝦

配料的特色通常一般都有雞蛋、魚板、魚丸、蝦、蛤…等,古早味的店家還會加入炸魚塊的旗魚天婦羅,可以說是碗豐盛的海鮮意麵了。雞蛋的話,古早味的都會將蛋煮成蛋黃半熟,將蛋劃開時,濃稠的蛋黃就會遇高溫凝結在湯裡
蘇家另外還有個招牌就是滷豬腸,香醇的滷汁軟爛的豬腸,蘸點辣醬及蔥段,超好吃。
滷豬腸

目前重開後,因鍋燒意麵價位已調漲,二姨考慮到本來的小鋁鍋份量小,如果漲價後仍維持原本份量對老顧客很不好意思,所以目前先把小鋁鍋及墊底的瓷盤收起來,改用麵碗,不過許多老顧客最愛的仍是那種小鋁鍋獨有的氣味,古早味少了小鋁鍋也怪怪的,未來可能會改回來吧,仍在研議中。其實賣的東西種類很多啦,每樣都很美味喔。

以前用小鋁鍋及瓷盤裝的鍋燒意麵

2007年價目表

2009年價目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