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著彩虹去旅行《Day 1 台南‧老店美食與謝宅》

zoom in‧放大

2008.12.20 從台北南下到台南(自在嘻遊的據點),當剛改建完成的老房子《謝宅》的第一批訪客。神秘的老房子藏身在台南的西市場裡(俗稱大菜市),之前只聽聞小黛說那個隱密的入口以及很陡的梯子絕對帶給你印象深刻的開始.....


週六台南的天空萬里無雲,十二月難得的好天氣,一到台南先到市中心的奉茶茶館會合~



台南府城除了以美食小吃聞名之外,茶飲也是非常興盛,許多好喝的茶飲連鎖都是台南起家的,除了清心福全之外,這次來台南才認識早於1982即成立的人文茶館:奉茶,老房子的長廊下擺著幾桌古味的木圓桌與矮藤椅,坐滿了許多年輕男女在此享受好天氣相伴的午茶時光~



小黛正與台南在地的一位知名人物:莉莉水果店的老闆聊天,寫人的角度去寫文化寫內涵是小黛的專長,也是她對自己生命的使命感,看她把錄音筆拿出來專注傾聽,連分神跟我們打招呼的中斷都沒有的那份認真,是令人感動的~



奉茶有許多創意茶飲,我點了杯不是本店最推薦,但卻是我個人喜好的《芝麻奶茶》。茶要好喝底很重要,茶葉本身優良,加上其他調味都會十分順口好喝,因此雖然不是本店招牌,但是卻一樣好喝值得推薦,尤其是喜歡吃芝麻的人,喝起來有濃濃的芝麻香,還有芝麻研磨的細細顆粒感~



小時候常見的藤椅,有弧度的椅靠背坐起來很舒服~



《奉茶》這兩個字在小時候上學的途中常見到,那時候的農業社會互助風氣濃厚,路邊常有好心人家用一個大茶壺裝茶水及提供塑膠杯,放在路邊方便路人口渴時可以喝,會用瓦楞紙寫著奉茶兩字,記得念幼稚園小學的時候走路上下學,就常靠路邊的奉茶解渴:)....



莉莉水果店的老闆李文雄,是台灣第一位將水果結合文化,自己辦了一份《莉莉水果月刊》。台灣是水果王國,但卻沒有一份以水果為主題的刊物,李文雄因為開水果店,為了讓等待的客人有刊物能翻閱,也可以更瞭解台灣各時令的水果,開始著手辦刊物,自己台灣到處跑採訪種植水果的達人,編寫文稿,校稿跑印刷等,心中沒有一份熱情的人是作不出來的,也因為這個開始,讓他開始接觸台南歷史、文化,成為台南文史工作者,看著他陳述這些歷程時眼中散發的帶著微笑的光芒,以及講到為已經過世的母親寫詞出記錄書本時,對著初次見面的我們依然掩飾不了眼眶泛著濕潤淚光,讓我深深感受到這位台南人心中的溫暖與感性...(延伸閱讀:台南人│莉莉水果店‧瀟灑的李文雄 by 黃小黛)




離開奉茶,智惟開始擔任台南在地導遊,首先帶我們到《小西腳》吃午餐~



Menu上有好幾道特殊的小吃,感覺食物美味又價廉~



小西腳是以碗稞著名,已經有五十幾年的歷史了~



裡面的餐桌是古時候的大方桌與長板凳~



桌上有一罐小西腳豆仔湯的原料,是一顆顆圓形的豆子,不像黃豆,是一種罕見的椪豆~



牆角的古老碗盤櫥櫃我家到現在還有一個喔~



上菜了,每人小碗油飯、豆仔湯、皮蛋蒸蛋切盤當小菜~



油飯一點都不油,吃起來非常清爽,肉也很嫩,不知道油飯也可以這麼清爽好吃~



豆仔湯用大骨熬湯為湯底,再加上獨家原料椪豆、軟嫩的骨碎肉、菜頭、油豆腐等,湯頭非常夠味,好吃:)



碗稞來了,跟小時候常吃的中部碗稞不太一樣,色澤金黃、內餡豐富,有蝦仁、香菇、肉燥等,我們合點了一份大家分著嚐嚐味道,我個人沒有特別喜歡吃碗稞,但相信喜歡的人一定會喜歡這道小吃~



吃碗稞專用的木板片,現在也成為一種文化被保留下來~



門口擺著一輛展示的古老腳踏車,還有熟悉的白底紅字的帆布袋...這些陪著我們長大的事物,在過程中大部分是悄悄地消失滅絕,要不是有心人士的收集與重提,好像就那樣無聲地淹沒在時間的河裡,連同那份我們記憶中美好....



當年時尚的金雞排高級車~



小時候也騎過隔壁伯公的這種腳踏車,記得車中間有個橫桿,腿不夠長從後面或從前面跨過去都蠻驚險的~



吃完到門口跟老闆閒聊~



一整鍋的大骨湯與燉得軟爛的豆仔~



還有洗得乾淨外觀肥滿的腸仔~



皎白的菜頭~



小小吃完午餐後來到《西市場》,這裡曾經是南台灣最大的市場,販賣各種雜貨、蔬菜水果等,台南人俗稱為《大菜市》,擁有華麗宏大的建築外觀,如今昔日風華不在,僅有市場的部分繼續保留下來,成為布店的聚集市場~



這裡的布店聚集形式跟台北的永樂市場有點相似,但更多了一份古早味~



每個店家建築是僅黏著,在二樓的高度建共用的屋頂,讓市場成為一片室內空間,客人可以在建築中穿梭避開日曬與淋,與台北現今的五分埔有點相似~



琳瑯滿目、五顏六色的布料,為這個室內如迷宮般的神秘空間添增了繽紛的色彩~



店家的招牌是最鮮明歷史痕跡,簡單的字樣寫著商號的名稱與電話,那時的電話只有簡單的五碼~



西市場裡藏身著許多近百年的美食小吃,是陪著當地人長大的美食,也是只有當地人懂著門路的美食,所幸我們有道地的台南人小黛與半個台南人智惟的帶路,讓我們能體驗這屬於台南人在地人的生活與記憶~


這家西市場裡的《江水號》是小黛力極力推薦的糖水店,據說他的芋頭非常好吃,可惜當時我們午餐還沒吃飽就先跳過了這家,但這趟旅行也錯失了品嚐的機會,下次去一定要補償一下。



隔壁還有一家老店~



《鄭記吐魠魚羹》,創立於民國25年,距今已有73年歷史了~



看到這炸得金黃酥脆令人垂涎的吐魠魚條,讓我們決定午餐剩下的胃交給它了~



這一鍋快滿出來濃稠的羹,裡面有新鮮的高麗菜~



一碗羹裡面有份量充實的吐魠魚塊,清脆的高麗菜,湯頭香中帶微甜,沒有一般人對台南美食通常過甜的擔心~



魚塊外皮酥脆,咬下去魚肉香Q扎實,好吃的真材實料~



這道美食小吃可說是此趟台南旅行最令我懷念的,排名第一喔~



走出西市場,外面還有一家老店:小卷米粉~



一大鍋清湯煮的米粉,麵條粗細跟米苔目有點像,當客人點了之後才把新鮮的小卷放入大鍋中煮燙~






一碗裡面有豐盛的小卷,一咬下去小卷的海鮮原味鮮甜滿溢,湯頭也很清澈甘甜~



午餐的胃被各式美食填飽之後,智惟開始帶著我們看看整個《大菜市》,這一部份是荒廢掉的,黑暗沒有日照的空間裡,卻處處遺留著當時的繁華證據~



《XX行》的招牌都還保留著~



智惟帶著我們在市場裡穿梭,穿出來之後又要穿入市場的另一個入口~



回到剛剛布店集中的市場裡,這扇高高窄窄的藍色鐵捲門裡藏著什麼秘密呢?



鐵捲門往上一拉,出現機關了,是一個陡峭直通2F的的小木梯~



階梯面版很小,要橫著踩才行~



樓梯的陡度與梯面的窄小,上下都要抓著鐵扶手比較能確保安全:)



這就是神秘的《謝宅》,的確是入口就給了一個驚喜~



樓梯一上來是2F謝宅的書房,擺著一台老鋼琴~



有浮在半空中的L型小圖書館~



角落裡還放著老式的腳踏式縫紉機~



半空中的圖書館有小巧溫馨的閱讀空間~



L型的圖書館,另一面貼著上樓的樓梯,因此有個小出入口可鑽出樓梯~



鑽出來的樓梯是大理石的材質,通往3F的餐廳/廚房,以及有大片陽光灑入的大陽台~



餐廳裡保留著古老的木頭圓餐桌,圓板凳,貼著磁磚的水泥碗盤櫃現在是音響播放音樂的所在,窗櫺、木櫃門都漆成一致的乳黃色,與《奉茶》一樣復古的吊燈~



黑膠唱片播放機,那個針頭一放上唱片,從巨大的音響傳出的滋滋聲似乎還在腦海的記憶裡迴盪~



謝宅裡的Toilet,也是整棟建築裡唯一一個,對常跑廁所的人可能不甚方便,但特色建築的住宿體驗像家裡一樣方便應該不是主要條件,而是建築本身要傳達的意義與異意~



我特別喜歡這個用窗戶與餐廳隔間的長型廚房,總覺得從餐廳往廚房望過去的風景很美~



走進廚房,感覺很南歐風的廚房設計,以細黑的大理石為抬面,溫暖的木頭為櫥櫃門,同色調的磁磚貼牆,色調非常舒服~



竹條編的棚子搭在天花板上,讓透明的屋頂灑進適量的陽光與溫度,垂掛的綠色盆栽添增綠意~



餐廳與廚房的另一邊是大陽台~



這個陽台空間本來是個房間,把屋頂打掉之後,卻保留下了面向外面的這道牆,牆面有個原本裝大扇窗的洞,窗戶摘掉後,像個畫框一樣框住陽台外的風景~



陽台上放著幾張老藤椅~



這個角落的陽台四周被其他樓房給包圍,引入剛剛好的光量,加上白牆讓整個空間的色溫很舒服,不會太霧濛濛的曝光白,也不會太暗,白天坐在藤椅上享受舒服的陽光閱讀,晚上坐在這享受市區角落裡的安靜夜空~



闊葉植物在白色的牆角伸展,點綴成幽雅的窗邊花紋~



繼續往上走到4F,是鋪著塌塌米的和室大通舖,塌塌米嵌在和室木頭地板裡,鋪成可以睡4~6個人的大床,上面掛著特製的六人大蚊帳~



蚊帳用中間一根大竹筒撐起,兩旁用略低的竹筒撐開蚊帳,側面看就像個家的形狀一樣,從沒看過這樣的大蚊帳佈置成的臥室,一家子或一夥 好友睡在一個大帳棚裡,感覺很溫馨~



澎鬆柔軟的枕頭與大棉被,深藍色白花紋的被套很有質感~



床邊一整排的木窗可以推開,俯視樓下的大陽台~



繼續往上到5F,一整樓層規劃為浴室,與樓梯口間採用三層式的拉門~



角落放著書櫃與檯燈,讓等待浴缸放水的時候有所排遣~



浴缸、洗臉台淋浴間的地板都採用同一系列的大理石~



淋浴間與毛巾衣物置放櫃用透明玻璃隔開~



窗戶玻璃採用老式的顆粒霧玻璃~



復古的燈近看才發現有隱隱的美麗花紋~



浴室門外的小陽台種著葉子細長的竹子作適當的遮蔽....

佔據2F~5F共四層樓的《謝宅》,雖沒看過原本的樣貌,但改建的本意是建築在維持原貌的基礎上,因此也不難想像當初的模樣,但經由改建的巧思卻讓老房子有了新意,也藉由分享具備了文化傳承的意義~


待續....

原文:http://blog.roodo.com/rainbowiscoming/archives/8180511.html
2009-02-15 17:17 發佈
大大 真是圖文並茂,
讓台南看起來值得一遊~~

尤其最震憾的一幕,
就是看到我爺爺家的"招牌"出現在文中。

隨然現在圖片看起來很殘破~
但二、三十年前可是很閃亮的喔!!!
台南很多很有古味的地方

但卻慢慢刁零中

有時漫步在以前的街道市集中, 去遙想不同時空的故事, 是很不錯的感覺
adiabatic wrote:
大大 真是圖文並茂,...(恕刪)


真的嗎?那真是太巧了~
台南老市場、老房子的多與時間悠久,著實令人大開眼界
彷彿歷史與記憶被真實的保留下來一樣
讓身為異鄉人的我倍受感動~...
天使晚安 wrote:
台南很多很有古味的地...(恕刪)


是啊,的確是走訪過後令人驚豔
接下來第二天的遊記會走訪更多老房子,與老房子被賦予的新生命喔
敬請期待....:)

好酷!
像是秘密通道,一般看不到的住宅~
幾個吃飯地點,都是要很在地的台南人才知道的好料,
最讓人驚艷的是那個謝宅,雖然在台南還是有很多類似
的老房子,但他的內部擺設跟裝潢真的很讓人眼睛為之
一亮,是個很棒的分享文,心得跟描述都很有個性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