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老狗請了2天假,帶著家中的2隻「馱獸」回到臺南找許久未打招呼的祖先們聊聊。
路途遙遠、開車來回又只住一晚。扣掉採買貢品、拜拜和來回交通的時間,
剩下時間無幾,只能用來覓食。
而除了拜祖先和好兄弟外,這2隻「馱獸」最大的功能就是扛貢品。
所以當然也得帶他們去吃好料的(不然罷工怎麼辦
)。於是,第一天的中午就先到老家附近的,被飲料耽誤的海鮮店—金三益健康茶飲去報到,
吃吃年輕人喜歡的,噱頭十足的浮誇系海鮮意麵。
【是的,您沒看錯,這是看不到意麵,只能看到海鮮的意麵…
】
晚上原本要找丹丹漢堡的,無奈店內內用人太多,3個人只得步行在市區覓食。
很巧合的是好幾家想吃的小吃店都休週二,於是走著走著,就逛到了神農街。

想想也2年不曾造訪,兩側店家在歷經疫情之後,好像又變了不少。
不過遊人很明顯的比2年前剛結束三級警戒時多上許多。
在平日晚上開門營業的店家也變多了。

走出神農老街,原本想造訪「戽斗米糕」,可是同樣休週二。
正巧看到附近有家小吃店,招牌上寫著「溪仔香腸熟肉」,門口又有人在排隊。
這2隻馱獸不知道什麼叫「香腸熟肉」,於是就被老狗抓進門。
讓他們試試五十年前的老臺南小吃攤的風味。
【沒見過老臺南風味的小吃攤嗎? 這裡就是了…
】
吃飽後回家休息去…

所以這篇分享文裡沒太多新鮮風景,但是好吃的東西倒不少。
朋友們,如果想了解現代與傳統,兩種不同飲食風格的「臺南味」,
那就請繼續看下去…

🥢 金三益健康茶飲
這家店就在老狗的老家附近,走路5分鐘可到的距離。店名雖然叫「健康茶飲」,可是他們的「搖搖」並不怎麼有名氣。
反倒是鍋燒意麵,因為浮誇的海鮮「點綴」在麵上,
而在南臺灣眾多飲料店中闖出名號來,聽說現在已經開了十多家分店。
而在老狗家附近的則是總店,已經在這裡好多年了。
老狗印象中曾經造訪過2次,那個時候還沒有這麼多種類的海鮮可以選擇。
但每次來都排上1個小時左右。
這次是平日中午造訪,來試試上餐速度會不會快一點。
老狗利用點好餐後的空檔,先四處看一看。
店面相當小,用餐的空間大多是騎樓。
點餐櫃台上方有照片可以作為參考,但是在這裡不用耽心圖片與實務不符。
因為麵上的海鮮就是放了那麼多。

如果覺得圖片看不清楚,點餐櫃台前還有「實物」可以作為參考。
雖然這些都是模型,但是千萬不要耽心與實物不符。
不相信的話,再往下看就會看到老狗點的餐點照片了…

然後,這些料理模型擺放的地方,有沒有覺得那裡怪怪的???


現在的金三益開發出好多浮誇系的餐點。
光是看名字,老狗每一項都想給它試一試。
不過胃只有一個,一次裝一份也差不多了…


除了看板外,還有整本的菜單,做的挺精美的。
老狗只拍了自己想吃的「火燒蝦」,這可是臺南人口中的美味。
自從上臺北念書後,在北部不曾吃過「火燒蝦」。
也許有人會說蝦子不都一樣? 要真正吃過才能下定論。
火燒蝦的肉質與口味與常見的養殖白蝦就真的不一樣。
肉質偏硬,蝦味、香氣較濃,如果是喜歡吃蝦的人一定會喜歡上這一味。

除了料理外,店名稱為「茶飲」當然要有茶飲料啦!
只是這裡不像一般飲料店有像鬆餅、蛋糕等西式餐點。
清一色是搭配各式各樣的海鮮意麵。

點完餐,開始等…等…等,就算是平日一樣要等,因為餐點全是現作的。
我們3個人隨便點一點,接近900元,有種口袋破洞的感覺…

這種料理偶而吃吃可以,常吃的話要吃倒了…


等了幾分鐘,飲料先上桌。臺南天氣熱,飲料先上是一定要的…
那杯「少糖」是老狗點的,其實應該要點「全糖」才符合臺南人的身分…

至於女兒點的是「微糖」,據說感覺還是很甜。
兒子的不能調甜度,但是檸檬很夠味…


點完餐10分鐘後,餐點一道道上桌了。
這叫「貝受矚目」,滿滿一堆干貝。
旁邊紅紅的那一小盤是加點的鮭魚卵,據2個小子說是正品,不是人工合成的…


來張特寫,干貝放的量頗多。

鮭魚卵這麼小小一盤要價70元,到底是貴還是便宜,就不了解了。

兒子點的蒲燒鰻拌麵,鰻魚挺大塊的。

當然要換個角度,來個特寫。

老狗點的火燒蝦蒜辣拌麵,火燒蝦給的量也挺多的。
個人覺得口感、味道,就是記憶中的火燒蝦,相當好吃!
如果到海安路去吃蝦仁飯,飯上可能只舖了少少幾隻而已…


說實在的,先不講食材的豐盛度,金三益的餐點口味還真的很不錯。
再加上給的食材的量,絕對對的起他們的價格。
也難怪可以在美食雲集的臺南撐這麼長一段時間。
金三益健康茶飲總店的位置,離觀光客會造訪的市區有一段距離。
平日來訪的食客,感覺大多是在地人。
假日才會比較多外地遊客慕名而來。
🏛 神農街
其實,我們這天是誤打誤撞的逛了一趟神農街。原因還是因為要覓食,雖然神農老街上沒賣什麼吃的…

度過了採買與普渡的一個下午,又來到了覓食時間。
這時忽然出現一個念頭:來去吃丹丹漢堡,如何? 平常在中北部吃不到。
所以就來到了臺南市區當中的丹丹漢堡。
看了看店外的價目表,果然挺划算的!

可是,平日的晚上,丹丹漢堡的門口好多人在排隊。
而店裡幾乎滿座,沒有任何空位。
我們只好放棄這裡,再到市區找找其他吃的吧!

偏偏星期二是許多店家的休息日,家中兩個小子想去的餐廳都休息中。
於是,老狗想起了「戽斗米糕」,一家臺南當地人很支援的小吃店。
但是要到這家店,經過神農街是最方便且最有得逛的。
所以,來到了海安路,又見到了這些熟悉的燈籠。

看到路邊的這個小攤子,名為「咖哩道場」。
可是老闆說不賣咖哩,那賣的是什麼…


答案揭曉,鴨胸肉排,手工精製,1份這麼大片,要價新台幣400元。。。

更厲害的是,攤位旁還有人在等候起鍋…

這真是太神奇了,真有那麼美味嗎?
老狗覺得400元可以讓我們3個人好好吃頓晚餐了…


即然從神農街走過去是最短距離,那不如就順便逛逛街吧!
距離上回來神農街,應該已經又2年過去。
如果沒記錯的話,上次來訪是COVID-19的三級警戒剛解除不久的時候。
位在海安路口的這家吳留手,看來是撐過了疫情這2年,依然營業中。
店面的外觀保留清治時期河港街屋的樣貌。

現在的遊客比起那時,很明顯的多上了許多。
不過,神農街不是夜市,人潮當然不能和「大大武花大武花」來相比!
但是平日的晚上,在街上能有這麼多遊人,已經不能說少了。

位在側面的小路裡懸掛的燈籠還是依然存在。

夜間,有一些店家還是在營業中,畢竟還是有遊客會上門光顧。

當然也有像這樣,就純粹提供大門給商圈協會造景用的住戶。
像這樣樸實的木門,大概也只有在臺南這一帶才看的到。

老街的樣子依然沒變,在街道兩旁很多都是清治或日治時期留下的河港街屋。
話說百餘年從前,我們現在走的街道可是小小的河道,各家店舖就位在碼頭旁。
人力小船把貨物藉由河道運進來,到達各家店舖的門口。
靠人力搬入店裡,或是吊到二樓。
要輸出到大陸的貨物則從店裡搬到小船上,運到位在外海的大船,送往海峽對岸。
大陸與臺灣之間的貿易,就用這麼原始的方式來進行。

金華府,可以說是每次來神農街必訪的廟宇。
因為昔日的神農街就是河港,港口總是需要有工人搬貨。
而金華府就是由碼頭工人集資創建而來,祀奉他們從家鄉帶來的神祇—關老爺。
之後再增祀馬李黃三王爺。

附近的這一戶經過整修,但還是保留昔日清治時期河港街屋的外觀。
一樓是店面,可以做生意。
二樓則作為倉庫之用,朝河道的這一面設有門,可以把貨物直接吊掛上二樓存放。

在神農街兩旁的街屋,大部分都是這樣的外觀,而且是連棟興建。

這戶在數年前整修後,變成了帶有西洋風格的街屋。
雖然很漂亮,但是失去了原有風貌。

這戶門口有著好幾盞特色傳統風格花燈。

至於建築物木身,看起來像是日治中末期或二戰後興建的老屋。
外表已經是水泥或洗石子構成。

另一戶老屋,應該也是日治末期或二戰後改建的二層樓街屋。
現在內部是文創商品賣店。

兩個小子看到街邊在賣衣服,覺得好奇過去一探。
這些衣服號稱是古著,從款式來看像是老狗的父母親那一輩會穿的衣服。

另一戶保留二樓貨物出入口的老屋,一樓店面也有賣些雜貨小物。

這應該是整理的較好的街屋吧,已經是洋風建築了。

另外這戶應該有在營業,也是整修過的洋風建築。

隔壁是神農街裡的老店—太古,喝小酒、聊天的地方。

這一戶應該也是小店吧? 賣什麼就不了解了。

神農街裡少有的飲食店,不過今天星期二,休息!

這戶保留了1970年代民居的外觀,是老狗童年時的民宅印象。

穿過康樂街之後,神農街兩旁的街屋開始有了不同的樣式。
不過在街角這棟還是清治時期老屋的樣貌。
記得這裡變成「久川」已經很長一段時間了。

再往前走開始出現了老屋中的食肆。

這家好像是新開的店,兩年前來訪時還不是營業用。
至於賣什麼? 店裡有狗有貓,看起來像是寵物友善餐廳。

這家也是存在頗長一段時間的小店—肥貓咖啡,應該六、七年有了。

再往前看到藥王廟,就知道已經到了神農街底了。
其實,神農街之所以被稱為神農街,就是因為藥王廟在此處。
廟裡祀奉的正是嚐百草的神農氏。

在廟旁的大榕樹,尊稱為「榕樹公」。
以臺灣人的習俗,認為這種高齡的樹已經有靈,必須好好的祀奉。

之後當然是穿過藥王廟,到金華路上找晚餐去!
在找到一家很有臺南特色的小吃飽食一頓後,我們又沿著神農街往回走。
家中兩個小子好多年沒逛過神農街了,多逛一回當然無妨。
回程換上了超廣角鏡頭,用不同的視角來看看夜裡的這條百餘年老街。
所以老狗廢話不多說,看看夜裡的神農老街,在超廣角鏡頭下又是什麼樣子!










這面鐵窗實在太有特色,老狗不得不出聲,標記一下…


以下就請繼續欣賞照片…









這是一家專門修電器的商店,已經在神農街上非常久了。
這天遇上了老闆心血來潮,拿出了電唱機播放傳統黑膠唱片…






回到了海安路這一端的神農街交叉口,這天晚上的老街夜遊算是告一段落。

市政府在巷子裡牆上釘的銘牌,告訴我們這裡是五條港當中的南勢港。
「五條港」是清治中末期在臺南府城西側出現的商用港道。
當年臺灣對大陸的貿易主要就靠這裡。
因為港道分叉進入陸地,看起來像是手指一樣,所以統稱為五條港。
詳細的內容可以看看維基百科上的五條港 (臺南)。
現在這些港道大多變成了中西區的小巷子,有興趣的人到臺南可以去走走。

神農街的位置,因為名氣夠大,應該很好找才對!
🍢 溪仔香腸熟肉
從神農街底的藥王廟旁走到金華路上,原本的目的地是「戽斗米糕」,但沒想到他們一樣休週二。
正巧看到附近有家門口有人在排隊的小店,招牌上寫著「溪仔香腸熟肉」。
一看到「香腸熟肉」四個字,老狗的童年回憶又來了。
這裡賣的雜七雜八可都是老狗愛吃的。
所以連忙叫住2個小子,叫他們看一看這是什麼。
重點是如果吃這個,好不好?
兩個小子看一看之後,又看到店裡有冷氣。
於是今天的晚餐就這個了…


「香腸熟肉」是以前的臺南人對於賣這類雜項小吃的通稱。
基本上只要有一鍋熱湯,用來川燙食材,
再加上煎或烤香腸,就可以稱為「香腸熟肉」。
在臺灣其他地方也有類似的作法,不過名字不一樣。
有的地方稱為「黑白切」,有的地方稱為「關東煮」。
用這2個名詞來說明,應該就大概知道什麼是「香腸熟肉」了。
不過,賣的東西、食材還是有那麼一點差距。
正統的香腸熟肉攤一定會有「長的像香腸」的紅色粉腸。
也一定會有豬內臟、也可能會有海鮮,加工食材少。
重點是一定不會有菜單。
「溪仔」放了張菜單在旁邊,算是經過改良的…


這家店看起來相當有趣,就是爸爸、媽媽;兒子三人共同打拼,各自分工忙各自的。
所有可以點的食材全部一字排開在眼前。
想吃什麼跟小老闆講,他就會切好、處理好、裝盤。
媽媽負責弄肉燥飯,爸爸當助手分切。
然後,在香腸熟肉攤點的,通常是吃涼的,頗符合南臺灣的炎熱天氣。

基本上,所有可以點的菜全都在這裡。
如果被客人點完了,媽媽負責再補貨。

眼前的竹筍、小卷、豬舌都是老狗愛吃的。
不過豬舌可能不受小子們歡迎,就算了。
於是只點了前兩樣,再加上不會被嫌棄的三色蛋
老狗、女兒和兒子另外點了米血、肝連和豬腸湯。

另外這邊是油炸的部分。
女兒點了大腸和香腸,老狗再加碼魚蛋。
再加上墊肚子用的肉燥飯,三個人應該足夠了。

點好了,回到坐位上等老闆娘上菜。
但是怎麼後面還有這麼多人排隊呀?

回到座位上等了一會兒,點的全部菜色都到齊,看起來頗為豐盛。
那一大碗湯其實是米血和肝連的混合,湯喝不夠還可以續加。

這一盤就是小卷(其實論體型已經算中卷了。)、魚蛋、四色蛋和竹筍的組合。
小卷很新鮮,那個生鮮的甜味都還在,而竹筍口感鮮脆。
至於其他的兩種蛋,喜歡的人應該很喜歡。
因為有它們特殊的風味。

這邊都是炸物,香腸和大腸。
不會太硬是它們的特色!

米血湯與肝連湯,反正湯頭是同一鍋,所以就放一起。
然後,2個小子一直說這湯好喝,所以我們一連續加了2次…

至於湯頭味道呢?這可是臺南飲食文化中特有的甘甜味,
和一般關東煮常喝到的柴魚湯截然不同,令人是一口接一口。

可是老狗在湯裡撈了半天卻找不到豬腸,原來是小老闆忘了放。
所以另外用盤子裝給我們。
只是老狗是點豬腸,怎麼給我們大腸呀?這個比較貴呀!
後來看照片時才想起來…

算了,好吃就好!

至於肉燥飯真的是墊肚子的。
味道是還不錯,但和其他專門賣肉燥飯、米糕的相比,就是差了一點。

吃飽喝足,走出店門,原來招牌挺大的呀!
記得這家了,下次有回臺南再來吃!

溪仔香腸熟肉的位置。如果真想試試老臺南口味的話,可以來光顧!
這次回臺南的時間實在太短,只有吃吃喝喝的時間而已。
下次如果停留較長的時間,再來分享一些好久不曾造訪的景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