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建於1912年的建築物,由日籍建築師森山松之助設計,為日治時期臺灣三大建築之一,也是現今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法院建築。
在它存在的過往歲月中,見證了許多歷史事件,例如發生於1915年的噍吧哖事件,發生於1949年的二二八事件等。
就建築本體而言,臺南地方法院相當具有可看性,光是左右兩側大門的建築,入口門廳12支愛奧尼式柱,以及中央的巴洛克式圓頂,就相當具有可看性。
目前內部空間作為"2016古蹟風華再現 司法文物特展"的展場,司法院打算把這座全台獨一無二的日治時期法院建物做為司法博物館。
建築內部也保留了當年的法庭空間,參觀者可以藉由說明還原開庭時的實況。
此外,也保留了許多珍貴的舊時司法相關文物,讓參觀者了解臺灣司法的演化。
對於司法博物館這個構想,個人的想法是樂觀其成。
畢竟,舊建物應該還是維持它本來的任務為較為恰當。
在開始參觀前,先來個新舊時空對比!
上方的照片是老狗在今年的12月24日拍的,下方的照片取材自2007年由國家圖書館出版的"映象臺灣系列(2)-日治時期的臺南"書中的第24頁。
新舊對比,是不是饒富意味?

由於我們一家人是"走後門"進法院的,所以先看到的是地方法院的背面。這一長排的紅白相間,有長廊的紅磚建物都是法庭。

走進其中一間法庭,可以見到當年法庭室內的佈置。

這應該是三十多年前,當時的蘇市長贈送給地院的時鐘,現在應該不會報時了吧??

原臺南地方法院的舊址是萬壽宮,就是供奉清皇帝牌位的地方,後來日本領臺後把它拆除,蓋了現在的地方法院舊址,因此在法院裡還保留萬壽宮的部分建築構件。

螭陛,為刻有龍形的宮殿台階,位於宮殿中軸線上台基與地坪,以及兩側階梯間的坡道。
因為是專門給皇帝走的,又稱御路。
但老狗看這上面凹凹凸凸的,皇帝走這裡不摔個四腳朝天才怪。
事實上,皇帝出門都是搭轎子,轎夫也不能走這裡。
照片中這片是萬壽宮前的螭陛。

原地方法院內的老樹。今年遇上梅姬颱風,倒了,希望它可以好好的活下來。

室內空間之拘留室,是用來給在押的嫌疑人從監獄或看守所開庭時暫時停留的空間。
在這小小的空間內,最多可以關到二十多人,所以要像老狗家這隻普龍共躺這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遠方的矮牆後面是蹲式馬桶,給拘留者大小解的地方。
沖水的開關設在外面,有需要時由法院管理人員負責按壓沖水開關。

女兒也跑進去拘留室探險。基本上拘留室空間狹小,裡面的人只能像照片中的人形立牌坐著而已。

往主入口走,到了圓頂大廳內。上方橫匾中的"勤慎廉明"是司法人員的守則。
可以見到大廳內三支一組的愛奧尼式(Ionic) 柱。

圓頂大廳上方的巴洛克式圓頂,真的很漂亮。

圓頂大廳的四個角落各有三支像這樣的愛奧尼式柱,裝飾相當華麗。

愛奧尼式柱的柱腳,雕塑華麗。

圓頂大廳內的牛腿飾。

圓頂大廳內的勳章飾。

由東大門入口向圓頂大廳望去,這內側的大門也很有造型。

圓頂大廳內的維多利亞風格幾何圖案彩色拼花地磚,因為已有百年歷史,走在上面挺滑的。

在大廳旁是奉安所,在日治時期是放置日本天皇與皇后像及《教育敕語》的建築。

奉安所上方的屋頂。
從這裡可以見到馬薩式屋頂的內部結構。

"勤慎廉明"內的房間陳設整個原臺南地方法院的模型,從模型來看,整座建築相當精緻。
西側高塔在模型中被復原了,是和現況不同的地方。

連結整個原臺南地方法院東西側建築的中央走廊,兩旁有一些房間,現在都作為展覽空間使用。
在走道的盡頭是庫房,放置法院內重要資料、提存金等的地方。

庫房是整座法院中最重要的地方的,內外的警備都相當森嚴。
外門以厚重的鐵門構成。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來這間庫房的牆相當厚,據導覽牌上說明,牆厚度是一般牆的三倍。

庫房的內門,用鐵欄杆構成。

庫房內的檔案架,放置重要文件檔案。

庫房內另外還有小金庫,放置如交保金之類有價值的物品。

在西側建物內的長廊。以往在這裡是有些功能會和民眾接觸的,例如繳交一些罰鍰等的,因此沿走廊側邊設置長椅,讓等候的人可以休息。

西側建物中,原本上方設置高塔的位置,現在放置稱為"天塔"的裝置藝術。
上方放置倒入的塔模型,下方放置反射鏡。

從下方的反射鏡裡可以看到高塔的樣子。
這個在1969年就被折除的高塔,它的外觀只能用這種方式來想像了。

這個西側高塔所在位置旁的房間,當年應該是繳交交保金、罰款等的空間,因此有鋁窗的存在。

從這個房間的上方,可以見到馬薩式屋頂的內部,以及讓光線透進來,具有通風功能的牛眼窗。

整修時拆換下來的牛眼窗框。

在這個房間裡放置了幾個原臺南地方法院的模型。照片中這個模型,和前面那個相比小多了。

另一個原臺南地方法院的模型。算一算,整個建築內有三處放置模型的地方。

在這個房間,同樣可以看到馬薩式屋頂的內部,另外還看的到維修用的貓道。
要上去貓道參觀必須要參加定時導覽,每天定時開放2次的樣子。

外面的長廊是很適合拍照的地方。

幫母女偷偷合照一張。

這個門和這條通道位在剛剛西側入口旁,是法官專用走向法庭的通道,目的就是避免法官和嫌疑人有接觸的機會。

我們接下來走到第二法庭。這是第二法庭的外部迴廊。

第二法庭內部有目前司法人員開庭時的穿著展示。
法庭空間不算大,但相關法務人員共有9位。
法庭內也有愛奧尼式柱的裝飾。

在一旁有一小棟建築,是獨立在一旁的第一法庭。

這第一法庭內部真的很迷你,後面還有人型立牌可以合影留念。

從主席的位置看整個第一法庭。居高臨下的眼神,是可以讓下面的原、被告震懾的。

第三法庭是各個法庭中最大的一間,昔時噍吧哖事件就在這裡宣判。

走到法院外圍,在西側邊可以見到有個偽入口,一樣有四支立柱,但沒有門可以進入內部。
在這裡遇上幾位玩人偶的朋友,在這裡幫人偶和地方法院建築合照。

在原台南地方法院建築尚未修復完成前,這裡有一些造景,提供拍婚紗的朋友使用。這些造景還是保存著。

這是尚未整修前留下來,有關台南地方法院的簡單說明。
上面所說的"福安坑溪",以現在的眼光來看是條小排水溝,位置就在法院前方的人行道下方,也就是老狗站著拍這張照片的地方。
記得小時候跨越這條小溪的上方還有幾座小橋。

原臺南地方法院的西入口立面,開始想像入口上方有個高塔的景象吧!!
西入口在從前就是次要入口,因此規模較東入口略小。

從這個角度可以見到整棟原臺南地方法院的立面,東西兩個入口的規模還是有些差別。

這段圍牆是原臺南地方法院僅存的正面圍牆,其他段都被拆除了。
圍牆上有完整的"禮記 禮運大同篇",圍牆外還有"二級古蹟 臺南地方法院"立碑。
在未精省前,臺南地方法院屬二級古蹟。

圍牆的另一側,有馬兵營遺址碑和連雅堂故居遺址碑。

在東入口正面幫兩個小朋友拍個到此一遊的合照,只可惜角度問題,拍不到後方的圓頂。

重新走回中庭老樹旁,終於可以完整的拍到東入口的圓頂外部。

東入口的近照。八支愛奧尼式柱及三角形門拱,很壯觀的感覺!

原臺南地方法院的地理位置,和臺南市區內眾多古蹟及小吃聚集的保安街都不遠,去臺南玩的人可以考慮去走走看看。
除了欣賞美麗的西方建築外,對司法制度會有更深一層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