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南][東區] 古都碗粿;樂活台南
碗粿可說是站長小時候最愛的早餐之一,但隨著前一代人的凋零,那大樹下記憶中的味道也慢慢消失不見。台南的碗粿分為兩類,舊台南市區的碗粿偏好以醬油調味,顏色會較深,味道也會比較重,例如像是富盛號;而舊台南縣的碗粿比較偏原味,顏色比較白,味道也相對較淡,例如像是麻豆碗粿蘭和助仔碗粿。
站長記憶中的味道是市區的醬油味碗粿,但又不是富盛號那樣全黑的碗粿(20年前第一次去富盛號有驚訝到)。剛好有一天看了報紙上刊了王建民的廣告,上面說他學生時代喜歡去一家古早味的碗粿店用餐,於是也就循著報紙上的廣告找到了這間古都碗粿。
就是這個顏色與味道,與小時候吃得感覺非常類似,碗粿 NT. 30

這裡的肉燥飯可選擇肉燥的肥瘦,肉燥飯(肥),NT .20

肉燥飯(瘦),有肉燥的香味卻不會油膩

味噌湯,內含油條,中規中矩的口味,但是搭配碗粿最好的湯 NT. 15

滷丸 NT. 8

皮蛋豆腐,處理的較差,但相對便宜就是了 NT.20

魚皮湯,普普通通,無法與台南一些名鮮魚湯店比較,但也不會太差 NT. 35

浮水魚羹,據說是大樹哥哥的最愛,台南所謂的浮水魚羹一般都是在說虱目魚羹 NT. 30

最後是乾擔仔麵,表現也是中等 NT. 35

1980年創立的古都碗粿,在這個動輒有50、100年以上老店的台南來說,不能算是非常有歷史意義。但碗粿的味道卻已經深植在台南人的腦海中,就好像大樹哥哥喜愛的浮水魚羹一樣,與其說是美味,倒不如說是一種找回從前感覺的滋味吧。也許,台南的小吃之所以如此盛行,就是蘊含了人們想尋找的這種「記憶中的味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