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店面不大,賣的東西也很簡單,就只有土魠魚羹麵、米粉兩種,沒有其他炸花枝之類的小菜。

店家後來有在臨路的地方加了透明塑膠帆布,放下來時除了可以擋風外,也可阻擋一些飛塵,廚房檯面上放著米粉及油麵,台南土魠魚羹老店多半源自大菜市鄭氏,鄭記第一代老闆鄭忠枝,退休後將大菜市的老攤傳給嫡系大房長子鄭金龍,如今第三代的兒子鄭宇欽兄弟倆也一起上陣經營, 海安路阿川則是三房所開,好味是五房在經營,公園口土魠魚羹是鄭阿川的親戚所開,所以早年才會掛他的名號。

如今母子一起顧攤,它的油炸槽在後方的地方,由兒子處理,台南現今的土魠魚羹店,仍用土魠魚的很少,用的多半是同科目的馬加魚,金華路的張家、開元路開元及民族路陳家則是用白北魚,因為馬加與白北炸起來的口感會較土魠魚細緻。

店裡座位不多,又臨騎樓,所以有許多人會來來去去,外帶的也不少,旁邊就堆了許多的紙碗,看了一下地上拿來當垃圾桶的,他們家用的是新萬香的豬油,馬加魚腥,所以油炸時多會用豬油來壓味並提香。

後來叫了一碗土魠魚羹,米粉及油麵則各半,源自大菜市的土魠魚羹有幾項特色,第一是那種酸甜的台南味,第二是大白菜隨湯一起滾煮,吃起來入口即化,魚塊炸的香噴可口,沾裹了酸酸甜甜的勾芡湯汁,溫熱中還帶著醃製香料的香味,吃完整個很滿足。
大菜市出來的還有一項特色,就是只單賣土魠魚羹,除了海安路阿川後來發展出的眾多產品外,其他的嫡系都十分單純,來吃的客人就是為了這碗土魠魚羹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