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發茶行

府城人愛喝茶,從街上三五步一間的搖搖飲即可見一班,全台大型連鎖店也幾乎都是台南起家的,清心福全、五十嵐、紅太陽,不過近來倒是有間台北下來的歇腳亭,開了幾間分店,成效尚待觀察,除了這之外,賣茶葉的茶行、茶莊數量也是不遑多讓。



店外觀~振發茶行始姐嚴朱,生於清道光16年,祖籍福建泉洲,咸豐年間來台後一開始在大稻埕,後搬至台南,在五條港之一的南勢港水仙宮附近開盛發錢莊,因作保不慎而倒閉,便改在宮後街開設盛發茶行,專賣福建武夷山茶,後來漸上軌道後才又搬到元會境,即今民權路的現址。

茶行後傳子朱財,又名朱才,孫嚴鍾棋,又名嚴鍾奇,再到現今的近90高齡的店東,嚴燦城,已經是來台的第四代(若從祖譜算則是第七代),嚴家在台歷史久遠,兒孫輩眾多,不過許多人移民的、北上的、外出的,如今在台南守著本業茶行的就只有阿公,2009年初則加入了生力軍,來台的第六代,1984年出生的7年級生孫女嚴聆甄。



店內一覽,抬頭可看見書著大大的振發兩字木匾,原本是盛發,因錢莊倒閉後,將盛字塗掉改刻振字的痕跡仍清楚可見。





頒發的老字號證明,92年時市府曾調查過市內開業超過百年的老字號,並頒予證明,振發茶行理所當然的是其中之一。


茶桶特寫

初次進來的看到牆上黑黑灰灰又凹陷的茶桶都會有點摸不著頭腦,因為市面上茶莊的的茶桶,平平是鍚製的,看來都乾乾淨淨的很新,不過櫃檯後這排茶桶,是當初創店時向福建茶商租賃而來,後來才慢慢分期買下,上面寫著很有氣勢的名字則是山名,以山名來區分茶種,當然這是行業裡區分的一種手法,若要google這山名是找不到的。凹陷的原因則是二次大戰時,為了躲避空襲,而事先以牛車將茶桶、茶架一起搬運至鄉下收藏的過程中,來回顛顛簸簸,所以本來完整而美麗的瓶身,就凹了,但這也成了一段故事。



店內一角,這古董工作桌是阿公在用的,桌上有書冊、放大鏡,還有,電腦,不要懷疑,阿公會用,還會上網用skype跟國外親戚聊天視訊,當然字體要放大就是了。



另外這個工作桌就是孫女在用的,筆電、筆袋、記事本及安全帽,整理的很乾淨。



店裡沒辦法試茶,因為它的招牌就是保證,不過店家可以取出一些微量的茶葉,包好後讓客人回去品嚐後再決定是否購買,今天長孫女不在,店內除了阿公外是六日回家幫忙的小孫女,跟客人閒聊並簡介了一下茶種後,轉身從檯子上取出茶罐。







取出茶葉後放在紙上然後讓客人聞香,這過程,阿公都在旁觀看,有時會指導幾句。若近看一下,它的這個櫃檯也很有趣,本來是木板釘製的大木櫃,裡面是空的可放物品,而上面方形的小洞是為了讓掌櫃者賣茶所收的銅錢、銀兩由此投入,而且只能由掌櫃的從內側拉動檯面才能翻取,外人無法探取,如今這也成了古蹟。



人稱阿公的嚴燦城已近90高齡,身體也不若以往健壯,而且一隻眼晴已看不大見,略彎的脊背,枯瘦的雙手,站在茶行的櫃檯,背後的茶罐襯托下,反而有種歷史高度。



決定要買的茶種後,兩人則分頭行事,孫女取出別罐裡的茶葉,秤完重後換由阿公包裝。



這種手包茶的方式,嚴格來說若是在現代資本主義社會,賺錢至上的大旗下,講求的大量生產機器包裝中央廚房下,是要被淘汰的,除了等待的時間過慢外,不能密封的紙也會讓茶味發散或染上別的氣味,而且如今這源自福建安溪地區的傳統紙包方式也愈來愈少人會了,看著阿公認真的將相疊的兩張長方紙包裹成長方型茶包,孫女再拿出印章盒,拿出百年歷史的牛骨印章,烙印上店章,再放入透明塑膠袋將裡黏妥,如今年事已高的阿公,包出來的茶包已不若孫女方方正正,但這益顯珍貴。


手工茶包

我覺得與其說送人的拌手禮,振發的手工包茶更適合是給自己的拌手禮,老房子事務所的游智惟說,「我認為每一個到台南旅行的人都應該要到振發,買一包茶作紀念。」進來店裡聽一下歷史,花個半小時,才是最大的收獲,在每一包手包茶裡,可以看到一家百年老字號,如何堅持撐下去,就算是便宜的一兩3、40元的茶,一天能包的茶,能賺的錢,其實不多,算算還比超商的時薪還少,但不論從阿公或是年輕一輩那全身貫注的包茶身段裡,那種堅持,透過這方式能讓人看到某種時代的精神。

除了振發外,台南的百年茶莊還有新美街上,創建於清同治7年(1868)的金德春茶鋪及民權路二段,創建於清同治10年(1871)的文峰茶莊,不過另外兩間的店面有重整理過,比較嶄新,而振發茶行內則完完全全是另一個時空,裡面桌椅櫃茶櫃…等都是古董,連人也是國寶級的,百餘年的茶行歷史就是府城發展史的縮影,如今五條港千帆落盡,民權路也盛極而衰,但茶行在新一代的經營思維下,仍繼續延續它的歷史。

台南歷史悠久,小吃眾多,像振發就鄰近東菜市,所以也可到阿美買鳳梨酥,或到廣興肉鋪店買肉鬆,再到不遠的蘇家建國肉圓,吃完再到隔壁的太陽城冰品店來碗紅豆奶霜冰。要不要去老戲院新建國看場戲就看各位看倌了…現在台南外頭要找放這種謎片的也沒有了。若運氣不錯,還能看到東嶽殿的打城儀式,廟宇附近都是佛具、金紙等給神佛血拼的百貨,旁邊的左藤紙藝薪傳也是清朝年間創建的老店。
振發茶行 5
地址: 台南市中西區民權路1段137號,東嶽殿附近
營業時間: 09:30-21:00
2010-06-01 14:00 發佈
有時會去買古早味紅茶回來泡..
尾韻回甘...好茶...
有精采歷史故事的店家,該怎麼傳承實在是一大難題~~!!

店家隔壁是"盛發錫器...",有關係嗎??!!
The best or nothing.
這篇文章深得我心!!

濃濃的人情味+歷史味,加分囉!
先前看三立節目報導過,台南真的是許多老店深藏不露~~
靜靜的在一角,每天重複著"不變的堅持"~~~讓看了都很感動!!
這家店,自從看了三立的節目以後曾經有去找尋過一次~~
後來知道在哪裡,~~現在只要每次經過民權路都會看上它一眼~~
哪天心血來潮~~一定要進去買個茶葉來泡~~泡它百年也不厭倦~~~呵呵

倫敦男孩 wrote:
府城人愛喝茶,從街上...(恕刪)

哈~我又去過,整體感覺超經典
包裝我特愛~因為像海洛因磚(可以唬人.....)讚哦!

倫敦男孩 wrote:
府城人愛喝茶,從街上...(恕刪)


阿公到天上做仙囉~

振發茶行第四代嚴燦城辭世
創立於一八六○年、南市中西區知名的振發茶行第四代嚴燦城,日前往生。嚴燦城十八歲開始就協助茶行經營至今,已有七十餘年,業界指出,他賣茶講的是信用,「信義招財以為記」,如今凋零,讓人不勝唏噓。
 
嚴燦城日據時期,就讀台南州立台南第二中學,曾擔任台南市役所勸業課雇員,光復後,民國卅六年,為市府建設局課員,至民國七十七年退休。十八歲時,因為父親逝世,開始協助幫忙茶行生意。國史館台灣文獻館編印的「走過兩個時代的公務員續錄」一書,記錄他的事蹟。
 
振發茶行,創立已一百五十一年,「開基祖」嚴朱,從福建泉州度海來台,先在台北大稻埕落腳,後搬遷至台南。最早於水仙宮宮後街設「盛發茶行」,販賣福建武夷茶,後遷至建國路即今民權路一段,並改名「振發茶行」。二傳嚴財,三傳嚴鐘奇,嚴燦城為第四代,民國九十二年曾獲市府選為府城百年老店代表之一。
 
該店目前仍保留不少傳統特色,如店內存放茶葉的「錫板茶桶」,是一百多年前從大陸帶過來,茶桶上寫的都是武夷山各產地名稱,如虎嘯、龍團等。仍有傳統「手工紙包茶」,再蓋上商號的印章,為一特色。
 
台灣茶協會第五屆理事葉東泰指出,早些年向嚴燦城購買茶葉時,嚴燦城拒絕讓人「試茶」,他認為,和人交易,首重誠信,不會故意抬高價錢,或不顧品質。嚴老先生這種重信用的人文素養,讓他深感佩服。
 
內文搜尋
X
景點說明
  • 振發茶行 5
    地址: 台南市中西區民權路1段137號,東嶽殿附近
    營業時間: 09:30-21:00
    電話: 06-2223532
    無線網路: 尚未提供
    網站: 立即前往
景點體驗評分
振發茶行
名稱: 振發茶行
地址: 台南市中西區民權路1段137號,東嶽殿附近
體驗評分: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