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價目表

2010年的現在,台南小吃界茶餘飯後的八卦就是50年老店,全生小食店分家了,全生創辦人葉生一開始開店在成功戲院對面,即現在的海安路、成功路口附近,現海安路、保安路口的石頭鄉烤玉米也是從那裡起家的。伙計蘇明爐、陳皆得、吳福南三人是店內幫手,創辦人退休後就由三人主掌店內大小事務。

全生是台式自助餐的飯桌仔形式,每天現煮賣供應客人,就類似現在的清粥小菜,只是菜色當然沒那麼多,阿霞飯店也是從飯桌仔起家的,另外一間有名的飯桌仔是石精臼的福泰飯桌。那時的海安路仍只有小小的二線道尚未拓寬,後來戲院倒了,就搬到海安路靠保安路口,近來因創辦人後代也加入全生小食店經營,與老伙計久了有些經營理念的不同,最後就分家了,所以現在附近就蹦出個福生小食店,兩店相隔約50m

新店的外觀當然是氣派多了,直幅、橫幅的紅布條及各界致贈扁額、花圈堆的很喜氣,現在的工作人員也有穿制服,蠻不錯的

攤位上掌廚的是較年輕的中年平頭老闆,另外較老的那2位則會四處走動指導或跟老客人閒聊


這裡剛好有條分支的小路,所以福生的外面座位就擺在紅磚人行道上,當然這種行為不是很好,不過,台南嘛…餐桌旁地上還有放紅水桶供客人丟棄垃圾

中午用餐時間,連外面這排半露天座位也是大客滿

進到店內,一樣高朋滿座,我特意找了個地上看來不那麼壯觀的角度來拍,不然它中午人多時餐桌上也沒垃圾桶,大家吃乾抹盡後抽來張衛生紙用完放在桌邊,被電風扇一吹都吹到了地上,下一群客人來就踢啊踢的鏟到旁邊,滿地的白色衛生紙,看來很像拍過謎片的戰場。當然過了中午用餐尖峰時間,服務生手上稍空,整理完後就好多了。

中午一行人就點了肉燥飯、香菇肉飯、乾煎魚肚、魚丸湯、魚皮湯

它的肉燥飯肉燥是用紅蔥頭爆香炒過再加甘草水、醬油及黑糖燉煮的豬皮脂及肉丁,是它的招牌,另外還有必點的虱目魚肚,肥美鮮嫩,剔刺後連不善「稱」虱目魚的客人也可享用

香菇肉飯則是瘦肉,個人覺得全生的澆的比較溼黏一些

魚丸及魚皮湯,Q脆有勁的魚丸是自製的,攤位上就可看到許多籃,有虱目魚跟旗魚丸。魚皮也有另外處理過,不是那種魚身整片片下來的那種,湯頭一樣清鮮可口。


我覺得餐飲業競爭是好事,得利的是消費者,多開幾間店也可促進就業,反正最後市場會決定誰留下來。一碗飯、一碗湯,再一盤魚肚,合理的價位就可解決一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