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原鄉部落之旅-山美。達那伊谷,忘記憂愁的地方
女兒去參加畢業旅行了,趁這個機會我們夫妻二人也來個畢業旅行,慶祝女兒小學畢業了!
這次旅行的目的地沒有選擇熱門的奮起湖或是其他風景點,而是是嘉義阿里山鄉最南邊的茶山村,至於為什麼要到茶山村,後面我會詳加細述,沿著台18線至龍美後轉進嘉129線道會經過山美、新美、然後才會抵達茶山村。
山美有個知名的景點就是達娜伊谷,意思是忘記憂愁的地方,6年前曾經走訪,2009年的莫拉克颱風將多年復育的成果摧毀於一旦,聽說好不容易又開園了,特地來看看美麗的達娜依谷別來是否無恙?

花了兩年才建好的新山美大橋還是嘉邑行善團幫忙建造的,橋的一端有裝置藝術-石雕,看得出來是什麼嗎?是山豬!不過這似乎另一個鄒族部落來吉的代表圖騰

達娜伊谷自然生態公園重新出發!!

進入園區門票是60元,10點40的表演剛結束,因為是平日所以幾乎沒什麼遊客,餐廳也多沒營業,沿著步道兩端都是櫻花樹苗,這應該也是重建的一部分
新建的達娜伊谷吊橋非常漂亮,基柱有美麗的彩繪,吊橋寬度僅容兩人通過,橋的另一端是鄒族家屋造型的涼亭,整座涼亭都是原木建築屋頂再覆上茅草,而非我們在風景區常見的粗糙鋼筋水泥建築再漆上木頭顏色,非常有特色,坐在其中輕風徐徐非常愜意!



賞魚步道是新建成的要恢復往日景觀可能需要相當時日,希望很快再見高山鲴魚悠遊清澈的溪水之中
阿里山原鄉部落之旅 茶山村。山居歲月,簡單生活
中午時分只在達娜伊谷園區吃了一根山豬肉香腸(貨真價實的山豬肉),路過山美看到路旁游芭絲小吃標示牌,聽說很好吃打算去品嘗鄒族風餐,沒想到運氣太好!剛好星期四公休,只好餓著肚子繼續向前行。
無數個轉彎後繼續前行看到路邊的指標茶山,旁邊還有一座大涼亭,茶山村阿里山鄉最南端的部落到了,茶山舊名珈瑪雅嘛拿意思是山腰上的平原。
茶山村地名的由來
的茶山村在1762年到1940年這段時間都沒有人住在這裡。 傳說很久以前居住在這裡的是「達古布亞努族」(是鄒族的姓氏),但不知道為什麼這個族群突然消失了,他們稱這裡為「珈雅瑪麻拿」(Ca Ya Ma Vana ),鄒語中「山腰上的平原」之意。
後來日本人來了,把這裡當作牧場,因為嫌原本的名字太長了,就把這裡改叫做「珈雅瑪」。
最後國民黨政府來到台灣,因為「珈雅瑪」和日語中的「茶山」同音,所以就改稱為「茶山」。
看到大涼亭就知道茶山村到了!

先來到這兩天落腳的民宿只在此山中,數年前偶然我在網路上看到只在此山中的介紹-我們提供精緻、乾淨舒適、安靜的套房給和我們一樣喜愛山林、流水、飛鳥及熱愛藝術的朋友。 就打定主意要找一天來造訪民宿的風格有濃濃的藝術氣息,聽說是民宿主人羅小姐一手設計打造的
羅小姐打開唯二兩個房間春夏與秋冬供我們選擇,房間的擺設很簡單,有冷氣與吊扇但是沒有電視,不過我早帶了幾本書打算好好讀完,特別的是房間內的彩繪頓時讓整個空間活潑起來


羅小姐除了是陶藝家還兼任彩虹媽媽義務課輔,沒多久有兩個小朋友來了,我一看到她們身上的制服大為驚艷,用紅藍黑加上滾邊的圖騰充滿鄒族風情,紅黑藍白色是鄒族的代表色,顏色來自於鄒族的神鳥-台灣藍鵲身上羽毛的顏色,請她們讓我拍張照,兩個小朋友資琇與湘琳也毫不扭捏大方的擺姿勢

行李安頓好後,與老婆先到處走走,一面拍照
可能因為是平常日所以路上沒什麼人更見不到外地人,自從莫拉克颱風重創聯絡道路後這裡旅遊人潮大減,對於部落的產業經濟形成重大影響,信步走到茶山國小這是個山區的迷你小學,全校不過43個學生左右,忽然瞥見教室公佈欄貼了幾張學生照片,咦!這不是剛剛我們在民宿以及路上遇到的幾個小朋友嗎?資琇、湘琳、浩恩、以諾…

.學校外牆的彩繪很有幽默感,住家外的彩繪更令我驚艷,這裡的居民似乎特別具有過人的美感與藝術天分




對茶山的第一印象就是四處可見的各式造型涼亭,還有石雕.木雕.彩繪.花木扶疏,街道也很整潔沒有髒亂,不得不令人聯想到巴里島中部一樣以藝術氣息聞名的烏布,簡直是世外桃源,尤其是涼亭不到500人的茶山村卻擁有近100座涼亭,甚至每年舉辦茶山涼亭節
傍晚時分就在茶山小吃部點了美味的炒飯,還有竹筍湯。
回到民宿晚上山村非常安靜,心情也很平靜,時光彷彿暫停一般,看著民宿後方小米田的趕鳥亭矗立在暮色中,真的仿彿置身巴里島,夜晚就窩在房間靜靜的看書,很早就在蟲鳴聲中沉沉入睡。
這次出遊有攜帶自行車來,明天打算晨起去騎車享受山村田野風光………….



阿里山原鄕部落之旅-認真生活最幸福,茶山的樂活人生
一早起床組好車準備出發去騎車,民宿的男主人鄭先生詢問我們是否要隨同他去鄒族文化部落參觀,剛好他也在哪裡上班,可以替我們做導覽,看了名片才知道他是董事長特助,由於往返需要進3小時所以做罷,下回在來參觀吧!
由於茶山地處嘉義與高雄.台南交界,沿著嘉129-1線的青山產業道路就可以一直抵達高雄的那瑪夏.鄭先生告訴我開車大概要40分鐘,騎自行車我猜兩小時以內吧,沒關係隨興之所至,累了就回頭,用完早餐後跨上單車出發,又看到一些不錯的景觀,有個開元農場的鑄鐵造型燈籠鮮豔的色彩,吸引了我的目光,又往前騎又被一戶三合院人家的外牆彩繪所吸引‘簡家手工黑糖’待會回程一定要來瞧瞧!!
山區的產業道路人車稀少雖然一路都是緩上坡倒也不太累人,偶而還會遇到道路整修的路段,為了避免公路車爆胎,就稍微牽了一下車,一個小時左右就到了高雄與嘉義的交界,一邊的路牌標示著阿里山,一邊則是高雄縣,跟老婆開玩笑一個小時就可以從嘉義騎到高雄,真奇妙!
又過了不久來到一片茶園,我們停車在茶園四處溜拍照,茶園居高臨下令人鋅曠神怡,前方的道路有些坍塌決定回頭吧這趟往返路程約18公里都是緩坡也算是有健身到了,下次再來要挑戰騎到那瑪夏的民生村,單程約18公里應該可以遊刃有餘!



回程特別到黑糖屋拍照留念,想買有機黑糖回去當伴手禮,簡先生告訴我們要等到12月才有 ,這黑糖不僅是有機的,連甘蔗也是自己種的

茶山天寶黑糖的詳細介紹
http://tw.myblog.yahoo.com/yore4/article?mid=13453&prev=-1&next=19315
路過剛剛令我經驗的開元農場信步進去逛逛,裡頭有個茶山休閒農業區生態解說館,陳列許許多多茶山部落鳥類的照片,農場內有更多的彩繪燈,每一個都很漂亮圖案造型不一,堪稱每一件都是藝術傑作,令我流連忘返,一一拍照,真是佩服創作這些作品的藝術家!
路過開元農場旁的茶山95號民宿,民宿主人正在泡茶熱心的招呼我們進去泡茶,一面泡茶閒磕牙,同時民宿主人許霹耀小P先生又招呼路過的哥哥許益源先生來喝茶,我正在稱讚開源農場內的鳥類照片與造型燈,沒想到許益源先生開口了,原來他正是開元農場的主人,鳥類照片全是他拍的!!
又一會一輛農用搬運車緩緩路過,車上正是剛剛簡家黑糖的簡先生,小P又揮手招呼他來喝茶,一面喝茶一面請我們吃黑糖,是梅子口味的黑糖!從來沒有吃過梅子口味的黑糖,更沒想到的是還有百香果.仙草...等各式口味,就這樣陸陸續續路過的人有老村長 .現任的村長. 甚至騎著小摺環島要往甲仙從香港來的騎士都被招呼來泡茶,讓我見識到茶山的分享文化,此時天空下起大雨,我們一面閒聊一面等雨停,談到莫拉克颱風對茶山的重創到現在觀光客都還沒有回流



由左而又分別是香港來的單車騎士,開源農場許益源先生,茶山95號民宿許霹耀先生,台北來的俗人我,年輕有為的村長,簡家黑糖的簡先生 ,
路過由香港來的單車騎士騎著小摺準備用15天環島,下一站是甲仙
雨停了,肚子也餓了,回民宿梳理一番,午餐打算到大埔解決,經過大埔管制站值班人員介紹我們到大埔佳香餐飲部吃沙鍋魚頭,到了佳香將近兩點,餐廳裡一個客人也無,看到價目表沙鍋魚頭從400元到700元都有,點了一份沙鍋魚頭加兩碗白飯,不一會兒沙鍋魚頭來了!哇!!這這也太豐盛了!鍋子幾乎跟洗臉的臉盆一樣大,裡面的料更豐盛,有花枝. 魷魚.魚丸. 油豆腐....魚肉也是很大兩塊,真好奇700元一鍋有多大呢?看到這麼豐盛的內容趕緊把白飯退回,專心吃這一大鍋沙鍋魚頭。


嗯 真好吃!比我在嘉義市吃到的林聰明沙鍋魚頭更好吃也更實惠,吃到剩下三分之一時,,老婆說他投降吃不下了,怕打包回去冷了不好吃,我繼續大快朵頤,好不容易才吃光,整個大滿足。一面吃一面與老闆娘閒聊,老闆娘說大埔這一帶觀光大不如前,許多人閒路途遙遠不願意來,不過佳香的沙鍋魚頭聲名遠播還有老顧客特地從台北開車來解饞,跟老婆商量明年年夜飯利用宅配訂一鍋,絕對夠大家吃。
中午的這一餐讓我們飽到晚餐都不用吃,晚上繼續享受山村的寧靜,看書靜靜冥想,享受安靜的時光,明天就要結束旅程了,我開始有點捨不得離開這迷人的茶山,茶山的迷人之處不在於它有絕美的風景,而在於這小小的山村有著這麼多享受樂活人生的人啊!
阿里山原鄉部落之旅-a veo veo yu,我心喜悅。山美.心美.水美.人美
晨起,今天就要結束旅程了,與老婆沿著民宿後方的小徑漫遊,做最後的巡禮,準備拍照再捕捉一些美麗的風景,昨天經過茶山部落往大埔鄕道路的出口有一座美美的涼亭,還有鄒族勇士的雕像,利用清晨坐在涼亭憑欄遠眺,沉澱一下心情,拍幾張照片,漫步到茶山村的三岔口,有一間充滿原住民風情的民宿"野摩居",這裡視察山村的老村長李玉燕村長所經營.







老村長正巧走出來打掃,今天星期六有客人來嗎?明天,明天經濟部有人要來....
提到如何振興茶山,老村長一面打掃一面說...我們要進行第二個五年計畫...
看了許多資料,得知老村長是茶山村發展的靈魂人物,過往茶山村是阿里山各部落中發展較緩慢的地方,既缺乏行政資源也缺少震撼人心的自然美景,加上過去部落文化的消逝迅速,曾經讓茶山村一度落寞頹廢。然而,幾年前擔任村長期間,正值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推動部落新風貌改造工作,讓茶山村有了一線曙光。但是在她的帶領下逐步凝聚村民共識,將茶山村打造成「部落生態公園」,並發展精緻民宿產業,更透過自治性的「部落公約」,內容包括不設立卡拉OK、不濫殺野生動物、喝酒不能乾杯、就寢時間保持部落安寧等十幾條規定。所有珈雅瑪部落居民共同守護自然生態與簡樸生活,,讓茶山逐漸打造出特有的文化產業與知名度成功吸引觀光客到訪.
另外聽說老村長是個奇人非常會講故事,可惜今天我們就要離開茶山了,與老婆約定下回要來光顧老村長的民宿,請老村長導覽,對了!還要去開元農場,因為開元農場的許益源先生,豐富的生態知識,一定可以帶給我們滿滿的收穫!
關於李玉燕老村長與茶山村的故事可以參閱下文
新台灣新聞週刊
珈雅瑪部落古老的靈魂還在這裡!
陳乃菁
2003/08/21 第386期
從前,他們獵人頭,現在,他們學著利用有限的資源和特殊的文化歷史,來獵取人心。
「唧-!唧!唧!唧-」像是預先調整好的鬧鈴一般,清晨五點不到,夏蟬便鳴唱得生氣盎然,震天價響地驚醒整座翠綠山巒,提醒部落裡人們,新的一天又將登場。此時位於阿里山最南端的珈雅瑪部落,早已準備就緒,街道上到處可見提著水桶與掃帚的居民和民宿主人,伴隨濃郁的野薑花香和清新薄霧,循著住家四周細細清理......。
如此簡單潔淨的景象,事實上,在珈雅瑪曾經消失過一段很長的時間,「過去,我們珈雅瑪就像是被上帝遺忘的地方。就在幾年前,還有人會譏諷地說道如果要找到珈雅瑪部落,只要循著垃圾前進就可以。」站在被打掃得一塵不染的涼亭上,李玉燕卻感嘆地敘述那段珈雅瑪蛻變的故事。
◆男人高大英俊 女人美麗非凡
「珈雅瑪」是阿里山鄉茶山村在日治時期的名稱,意思是「山腰上的平原」,位於海拔三百八十到一千七百公尺間的山區,也是阿里山北鄒族原住民最接近平地、也是發展較晚的部落。而茶山村的族群組成也較為複雜,除了百分之六十的北鄒族人口,另外還有百分之三十的河洛人與百分之十的布農族。
傳說,早期居住在茶山地區的原住民並非今日的北鄒族,而是一支被稱為「達故布亞努族」的族群,不知何故而遭到滅族的命運。珈雅瑪部落的原名「ca yama ca na」,便是達故布亞努族語。
「部落裡關於達故布亞努族的傳說很多,老人也相信,這個族所留下的靈魂到現在還留在部落裡......。」茶山村前村長李玉燕語帶神秘地說。在珈雅瑪部落族人的心目中,達故布亞努族是一支智慧極高的族群,男的高大英俊,女人則美麗非凡,過去珈雅瑪部落正處於布農族與鄒族聚落的交界處,長期處於敵對狀態的兩族彼此間爭戰不斷,卻從來不敢招惹珈雅瑪部落的人。
「老人常說是因為達故布亞努族擁有魔力,打仗時不用刀槍,而是使用魔法......,部落裡到現在還常有他們出現的傳言,說他們常會捉弄喝醉酒的族人,帶著他們在山裡白費力氣的兜圈圈。」部落裡的人繪聲繪影說著達故布亞努族的故事,語氣仍有所敬畏。
◆部落生態公園大家共守公約
近來國立科學博物館學者在茶山村發掘出一千六百年前到三千年前的石棺石器,可望進一步了解達故布亞努族的文化,李玉燕也成立了「珈雅瑪文史工作室」,為珈雅瑪部落文化的傳承做努力。至於神奇的達故布亞努族故事,逐漸為珈雅瑪部落增添色彩,吸引旅人至此一聽再聽。
「從前我們獵人頭,現在,我們學著利用有限的資源和特殊的文化歷史,來獵取『人心』。」李玉燕說,茶山村是阿里山各部落中發展較緩慢的地方,既缺乏行政資源也缺少震撼人心的自然美景,加上過去部落文化的消逝迅速,曾經讓茶山村一度落寞頹廢。
幾年前在李玉燕擔任村長期間,正值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推動部落新風貌改造工作,讓茶山村有了一線曙光。幾次村民大會後,部落裡的人決議讓茶山村朝向「部落生態公園」的方向前進,並發展精緻民宿產業,更提出自治性的「部落公約」,強調珈雅瑪部落居民必須共同守護自然生態與簡樸生活,內容則包括不設立卡拉OK、不濫殺野生動物、喝酒不能乾杯、就寢時間保持部落安寧等十幾條規定。
◆女人的性器官 畫在醉鬼臉上
「部落公約」並無現代法律約束,而是發自部落內部的共識,也不是死板板的律條,若有不合時宜之處都能在村民大會中做表決修正,「茶山村的人不分族群,包括河洛人,都是在這裡住有數十年的老居民,還相當團結,公約很快成為居民的默契,例如原本到處林立的卡拉OK店也紛紛結束營業,打掃環境也成了習慣。」李玉燕深具信心的說。
李玉燕說,部落內偶爾還是會有不守公約的人,多半只能靠部落的人多加勸導,「但有這麼一次,部落裡的人想出一個辦法,讓經常喝酒喝得不省人事的酒鬼,清醒後再也不敢沉迷......。」想到此,李玉燕禁不住放聲大笑,「一群年輕人突發奇想,用不會褪色的奇異筆,趁那個人醉得睡倒在地時,在他的臉上畫了-女人的性器官。」
李玉燕說,長期以來,許多人對於原住民的印象就是「很會唱歌跳舞、很會喝酒」,令人感到悲哀,「事實上,過去鄒族只有五十歲以上的長老才有資格,在祭典時喝酒,而且只能品嚐不能乾杯。」公約在珈雅瑪部落裡所產生的力量,超出村民們原本所預期,現在部落內已很難發現有人喝醉的模樣,居民會主動維持茶山村的清潔美化,而夜晚十點之後街上除了大自然的聲響,村內則是一片寧靜。
「我們營造出什麼樣的地方,就會吸引什麼樣的旅客進來。」包括從來自異鄉的旅人,一但進入茶山村,民宿的主人或居民也會先拿起公約,讓進入這塊土地的人了解進入村內應有的默契。
◆a veo veo yu! 心情與你共享
短短幾年內,由於政府資金抑注加上部落內部共同努力,珈雅瑪逐漸打造出特有的文化產業規模和自治雛形,然而,跨出了第一步,新的問題也正在珈雅瑪內慢慢浮現。
「如何讓這樣的成果永續下去?如何在基礎工程與環境改造的工作完成之後,還能繼續建構與人心息息相關的軟體建設?是茶山現在面臨最大的問題。」誠實地面對未來,李玉燕仍露出一絲擔憂,「有難能夠同當,將來有福能不能同享?民宿的經營讓部落獲得經濟利益,但將來也可能因為產生競爭關係,或因為理念分歧,而讓我們失去原有的純樸和凝聚力?」
這一連串的問號,勢必會對珈雅瑪部落產生衝擊。
「a veo veo yu!」鄒族語裡找不到「謝謝」這樣的客套話,而以深具涵義的「我滿心喜悅」來代替感謝之意。「a veo veo yu!」當獵人將獵物與族人共享時,族人會向獵人這樣說;「a veo veo yu!」舉辦婚禮時,前來祝賀的客人會向新婚的夫婦說;「a veo veo yu!」遠來的客人受到熱情款待後,則不忘用這句話回應主人的盡心;到過茶山村的人都知道,若想要吃食部落居民所種植的新鮮芭蕉,只要指著芭蕉說一句「a veo veo yu!」,便立刻能得到主人微笑允諾。在鄒族部落裡,這句話就是一道打開人心的鑰匙,表達「分享」時內心的快樂。
下次到珈雅瑪部落時,別遺忘了這樣的心情。
hufu文化
「hufu(涼亭)文化」是現在茶山村的特色之一,以茅草與木頭搭建而成的「hufu」,是傳統鄒族部落的傳統建築,卻逐漸被醜陋的鐵皮屋和水泥所取代,這幾年茶山村又達成再建hufu的共識,村內幾乎家家戶戶又蓋起具有特殊風貌、又具分享意義的hufu。 Hufu可以說是鄒族人的家庭娛樂場所,因過去鄒族習慣將先人埋葬在屋內,為了不干擾到祖靈的安寧,房屋內不准喧嘩玩耍,因此過去鄒族會在住家附近搭建如涼亭般的hufu,提供家族聚會或分享獵物時的休閒空間。 如今每年十一月中旬到十二月,珈雅瑪部落會舉辦「hufu」節,並舉辦美化涼亭比賽,每一座hufu上都刻飾有鄒族或布農族的歷史故事,做為教育傳承之用,同時也塑造出珈雅瑪部落的獨特風貌。 (陳乃菁)
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bulletinid=12866
結束晨間散步回到只在此山中,吃完早餐端詳著展示櫥窗中的作品,跟羅小姐買了三個手工彩繪吸鐵,又被一隻小山豬陶偶吸引,老婆則看上一個陶碗,陶碗的外表用草書般寫意的筆觸,勾勒出有點狂野的線條,羅小姐說這是男主人鄭先生的作品,我端詳著這件作品說:鄭先生是不是外冷內熱?是啊!你怎麼這麼會看人?
是啊!因為這件雖然有作品樸實的外表,卻又不經意流露出狂野的內在,所以我猜作者是外冷內熱的性格啦!



買完紀念品我們就告別羅小姐上車準備回家,歸途我們打算往中埔接台三線再上二高中埔交流道回家,車行不久來到中埔,聽說這裡有個出名的"阿婆灣",幹譙阿嬤家的外牆寫滿粉絲留言,縣府還設置景觀台和公廁;公廁外留言板,已經被粉絲寫爆,真是奇景。


車子奔馳在北返的高速公路上,這三天的小旅行的收穫比我期待中還豐富太多,我突然靈機一動:老婆妳看這阿里山南三村依序是山美、新美、茶山,我覺得應該是山美,心美,人美,水美才更貼切!!暑假或是涼亭節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組一團再來!!!
更詳細圖文請至我的部落格
http://snm1234tw.blogspot.tw/2012/06/blog-post_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