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尋找兒時記憶中的涼麵


yehjj wrote:
其實最早期應該在嘉義...(恕刪)


以前有聽老一輩講過,看到你寫的;那我聽到的應該是真的...
是黃記隔壁鄰居教的,但那鄰居是某家雞肉飯教的,因為是親戚...

所以是某雞肉飯教他的親戚,這個親戚再教給黃記...
至於魚粳的部份是聽說當初花1500去台南學的~~
至於是不是真的,就得去問黃記了
畢竟是老一輩在閒聊時聽到的,也不知是不是在純講古?(老一輩聚在一起總愛聊以前的事)



凡骨 wrote:
大大說的是河溝還沒蓋...(恕刪)

教黃記的那鄰居,我記得小時候是在崇文國小西門這裡賣早餐(靠近崇文街角)...
一個小攤子有賣炒麵肉粽跟饅頭肉包
我都買芋頭饅頭加蛋加醬油,飯糰則是買崇文街靠近吳鳳南路用機車載出來的那家

我的記憶是在河溝還沒加蓋及下天文崇還是日式宿舍那時,不知這樣夠不夠久?
繼續潛水....
涼麵好甲,喜歡吃涼麵的朋友可以藏試看看喔
只是久久吃才好...

sunny0803886 wrote:
崇文國小西門這裡賣早餐(靠近崇文街角)...,...(恕刪)

我就住在這附近
可是你說的場景我已經都不記得了
哀......
悲哀.......

yehjj wrote:
其實最早期應該在嘉義女中大門正對面有一家,後來興中街的黃記的做法是這家傳給他們的。
不知樓主兒時的記憶大約是幾年前(恕刪)


20幾年前吧
那時他們在現在店面的對面
石棉瓦的違建那種的
我都跑去吃綜合冰
有間原本是在嘉義公園萊爾富的位置,現在搬移到新生路(嘉義家商側門)算是很老的店了,只推這一家。

凡骨 wrote:
我就住在這附近
可是你說的場景我已經都不記得了


我念崇文時,河溝還沒加蓋。一側是沿河路(更早之前是沿河街),一側是垂楊路。

對面那個崇文天下,當時是宿舍沒錯,好像是一些教職員眷屬在住,我有同學住那。

四年級時就偷騎腳踏車去他家放,再走路進校門。(以前年代,國小不能騎腳踏車,高中就算你有駕照也不能騎機車。)

我記得國小後面的崇文街,也有一棟叫"崇文…"的。

至於吃的,當時才國小,也不會去注意那麼多。
尋找陳氏登瀛派子孫~ 版上網兄如有登瀛派宗親請PM給我
個人鮮少來嘉義市這裡看看美食的相關資訊,因為在我腦中一直有著記憶中永遠抹不去的味道,就是版大提到的空軍市場,曾經身為其中的一分子,還有童年所有記憶都自這個大家所謂的麵食街長大,以下是個人一些小小的回憶,讓某些老朋友重拾記憶、讓一些新朋友聽些故事。

大家所謂的空軍市場是當年空軍眷村的"建國二村,這個地方只是當初政府用來安置空軍軍士官及眷屬的地方,當然,有人就會有生活採購的需求,因此慢慢就形成比較簡易的生活圈,住在這裡的人不用跑到很遠的地方去購物,可以就近在附近解決基本吃的問題。

就個人在民國60年初到88年搬離嘉義的記憶中,60年初到88年,父母親在空軍市場裡面經營麵食攤,從一開始的陽春麵、水餃,到中期的炸醬麵,以至後期夏天賣涼麵、冬天賣水餃的季節變轉,要說眷村涼麵,就個人記憶所及,應該是第一家,只是母親一直堅持他自己記憶中的味道,所以家裡的涼麵從來不放所謂白醋,當然口味是很主觀的,就像個人現在一直找不到心目中最好吃的方塊酥~~民國路的來來方塊酥~~一樣。

父母親經營生意的原則,就是不做一次生意,謹守本分的做最好的產品,從以前中山路郵局一次團購3000顆水餃、到便利商店曾經來與父親商談讓涼麵上架,這些都證明父母親的身教哲學,不要忽視客人背後的客人。

離開嘉義這些年,住過很多地方,也嘗試過許多不同的眷村味道,所謂味道是很主觀的,喜歡就是喜歡,完全沒有模糊空間,我跟版大及樓上幾位一樣,這些年在外地(嘉義以外的地方),始終忘不了家鄉味,唯一與大家不同的是,我沒有忘本,而我比大家幸運的是,有空就回經國新城跟老媽一起溫習一下手藝,當然也連帶造福老媽的朋友、我的同事,也許再過幾年,待北部的工作告一段落以後,我可能還會回到這個生長的地方,繼續著可以傳家的手藝。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