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螺的醬油工廠有好幾座,先前不是才去過在西螺街上的丸莊醬油觀光工廠,怎麼這次到西螺又去醬油工廠,這條老狗是有多愛醬油呀??

其實,老狗是被「全臺最大醬油甕場在瑞春」所吸引而來的,因為新相機Olympus E-M5 MKIII lympus E-M5 MKIII 剛入手,想來這裡練練功呀!!!

所以這一篇中,就會有不少老狗的練功照,傷眼的話請多包涵呀!!
話說這家瑞春醬油成立於1921年,可是近百年歷史的老店了。
雖然工廠於2012年才設立,但在這裡可以看到的是瑞春醬油如何把傳統醬油的製造精髓融入在現代醬油的新製程中。從黑豆的蒸煮、製麴到下缸日曝、裝瓶、包裝等所有過程,在這裡都看的到。雖然老狗到訪這天是星期六,製造廠的員工沒有上班,只能看到靜態的廠區,但搭配一旁的海報解說,一樣可以了解醬油製作的工序。
對我們吃的醬油是怎麼來的有興趣的話,就跟著老狗來參觀瑞春觀光工廠吧!!
瑞春醬油工廠的大門。

從這裡走進去是販賣部,不是工廠內。
基本上,觀光工廠雖有觀光之名,但是遊客是不能進製造區的。

因為要看工廠和拍照,所以販賣部先跳過。
然後,就看到瑞春伯在一旁歡迎遊客了。

這是參觀走道的起點,先講講品牌故事是一定要的。

醬油六元素。西螺的地理位置有這6元素中的4項,而原料的黑豆和麴菌,就是各家醬油美味之關鍵所在。

釀造過程海報。基本上,每家醬油工廠都是類似的製程,但精妙掌控各有不同,造就不同的風味的醬油產品。

瑞春醬油的歷史照片。

這些應該是歷年來的紀念品吧!!

終於見到廠房內部。
基本上,瑞春醬油的製造設備放置是呈U字型,在參觀走道的一側放置製程設備,而另一邊則是包裝設備。這裡是原料黑豆的下料蒸煮區。

還有洗豆機。黑豆與黃豆當然是先洗選過再蒸煮。

這裡介紹了為什麼可以在西螺釀出好醬油的地理特色。

再介紹瑞春醬油所使用的原料。

特別強調他們使用的是臺灣黑豆。

種麴攪拌機,拌勻麴種用,才能完全發酵。


釀造方式介紹。不過釀造的空間不在建築物內,而在戶外,因為釀造用的醬缸必須經過日曬、發酵,才能有好醬油。
不過現代的醬油不止是釀造,還有化學法和混合法。

釀造醬油和化學醬油的比較。
老狗看到這裡,想想外食居多的人,應該會比較習慣化學醬油的口味吧!


製造醬油的倒數第二步,就是把醬缸內釀造完成的醬油調整好,然後由機器自動充填。

這些是瑞春醬油的不同等級產品,在不同年代的包裝。
民國100年

民國80年

製程的最終段,就是把充填封蓋完成的醬油自動裝箱、封箱。

瑞春醬油的特色產品—黑豆醬油冰淇淋。

這些是從前手工製造醬油使用的設備,很難和工廠內的設備連結在一起。

過往的醬油封裝與販賣方式。老祖宗就是這樣一路走過來的!!

來個冷笑話吧!還真的挺冷的~~~


接下來,就是「滿山遍野」的醬缸……

老狗講的太誇張了,是一望無際啦~~~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這裡還有瑞春伯當model,陪著醬缸一同拍照~~~
- A
-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