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考完的那一刻,瞬間出發前往日月潭渡假去。
話說是渡假,其實是路過一晚,因為我們要接著返鄉過年。
原本的打算是住一家景觀不錯的旅館,隔天可以在房間內看日出的;
沒想到天空不作美,陰雨連綿的天氣讓這個計畫完全「泡湯」。
在早上日出時刻拍到的照片,變成了這個樣子...


不過老狗向來是本著「即來之,則玩之」的精神,而雨天的日月潭別有一番風味。
於是還是依原訂計畫住進了住在朝霧碼頭旁的朝霧小棧,起了個大早等候日出。
然後在陰雨中沿著水社步道沿湖一路賞玩風景去。
經過了朝霧碼頭、水社親水步道、蔣公涼亭、蔣介石碼頭、育樂亭、耶穌堂、梅荷園等景點
近中午退房後,順著湖畔公路到向山遊客中心與玄奘寺去走走。
最後再到伊達邵看看湖景。
日月潭的湖景,一年四季、陰晴日夜各有不同。
有興趣看看雨天中的日月潭美景的朋友,就請繼續往下看吧!
▓▓ 朝霧渡假餐飲小棧 ▓▓
這是一家住在朝霧碼頭旁的小旅店。說實在的,住房費用不低,那為什麼會選這裡?原因有2個。
一是我們抵達日月潭的時間大約在晚上8 點,考量停車方便性。
二來就是他們的四人房全是面湖房型,而且設有陽台,而朝霧碼頭一帶又是賞日月潭日出的黃金地點。
換句話講,不用出房門就可以看到日出,這是多麼令人感到快樂的事。
不過天公不作美,一切的事先設想都只是幻想而已。
晚上8點左右,我們到達朝霧小棧,看到了在湖畔的這棟小屋。

朝霧小棧的大門。基本上可說是很平常的一間民宿。

一樓的空間很簡單,就是早上吃早餐的地方。

在一樓外側面湖的陽台。我們的房間就在這下方。

進人房間內,擺設相當簡單。
就是2張雙人床,以及沙發和電視而已。

這套沙發在陽台邊,白天可以坐在室內賞湖景。

很簡單的電視與冰箱。

推開陽台,在下雨的晚上看到的湖景,就是這樣煙雨濛濛。
遠方亮亮的建築物是在湖畔的數家飯店。

遠方,湖畔的亮點則是伊達邵。

冬天雨夜的日月潭氣溫甚低,拍完湖景後回到室內。
房間內的浴室配備可說是相當平常。

由於抵達時間已晚,簡單到水社街上採買晚餐回旅館內享用後就洗洗睡了!
查了一下日出時刻大約在6:40左右,於是一早6:00起床,天氣依然是陰雨連連。

6:20,天只有微微亮,只能看到些許亮光,雲層依然厚不見天。

雖然雲層相當厚,不過日月潭的早晨還是不令人失望,是種與眾不同的靜謐。

遠方的伊達邵好像還在沉睡中。

換上O記的特色濾鏡,刻劃出不同的氣氛。

另一邊,朝霧碼頭停靠的遊船。

20分鐘過去,大約6:40,日出時刻到來,天空再亮了一點,遠山的層次變的清楚了些。

這時的伊達邵還在沉睡中。但是,後方的山已經醒了,變的清晰一些了!

換個模式,再拍一次!
像不像是水墨畫?


天空雲層厚,讓不同的濾鏡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效果。


相機玩夠了,家人也都醒了,上樓吃早餐去。

朝霧小棧的早餐算是相當簡單,但該有的還是都有了。
不過,重點還是用日月潭紅茶製作的奶茶,味道香醇令人一杯接一杯。

此乃今日早餐是也,雖然簡單,但很豐盛,足夠一天走動的體力消耗。

吃完早餐,時間來到8點多,天色又變的不太一樣。
同樣的湖面,較高的拍攝位置,不太一樣的風景,就是日月潭迷人的地方。


從朝霧小棧餐廳旁的陽台,可以見到朝霧碼頭的全景。

▓▓ 朝霧碼頭、水社親水步道、水社碼頭 ▓▓
雖然天空仍然下著雨,但我們一家人已經7~8年沒來過日月潭,當然要利用機會出門好好的逛一逛。由於考量到停車方便性,以及想沿湖畔賞景,我們選擇沿湖畔的水社親水步道,往水社聚落前行。第一站就先到達朝霧碼頭,這裡是許多車床族的最愛,因為可以免費停車過夜,又可以賞湖景。

把家中兩隻普龍共抓來和日月潭石碑合照。
據說前幾年陸客多時,還會為了和石碑合照大打出手。
後來日月潭風管處就在多處立了像這樣的地標石碑~~~
來看看老狗這次可以收集到幾個?

天氣陰雨,O記無恥濾鐿就開到底吧! 當作另類藝術照!


換成懷舊模式,幾年後再來看這張照片,就真的懷舊了!

這個角度可以看到日月潭西側群山。
雲層太厚有困難,就用說明牌上的圖片來取代...


沿水社步道前行,上方的房子頗有型,感覺它在這裡很久了,不知是什麼來歷?

再走個幾步路就到了水頭碼頭附近。

從這裡也可以看到在對岸的伊達邵。

拉近一下畫面,看起來像是山間小城。

潭邊的大樹與碼頭。

遠方的文武廟。文武廟算是潭邊規模最大的廟宇。

路邊巧遇咖啡樹一株。

特寫一下咖啡豆。要看到本地土生土長的咖啡,好像也不容易呀!

湖畔的櫻花,早開了點!

轉個方向看湖景。

水社市區近年來新建了許多了大型旅館,讓天際線變成市區高樓成群。

仔細看潭上的遊船,上方還有不同的馬頭裝飾。

到了水社碼頭,好多遊船停在碼頭。這時有遊船的招攬員來說:今天搭環湖遊船只要50元。
以往遊船的價格是300元/人的,這疫情的影響還真大呀!


水社碼頭是日月潭遊船的大本營之一,整個範圍相當大,走了好長一段步道,還在水社碼頭的範圍裡。

水社碼頭立牌,到此一遊留念照!

這時,步道轉為離湖面一小段距離,慢慢往水社半島上延伸。

▓▓ 蔣公涼亭 ▓▓
再繼續走了2, 3分鐘,來到這座小小的涼亭。這座涼亭來頭不小,名喚「蔣公涼亭」。

話說全臺各地,只要是和「蔣公」扯上關係的景點,風景通常不會差到那裡去。
這原因可想而之,無須贅言。
來看看從涼亭四望可以看到什麼吧!
往這個角度可以看到月潭的部分。
配上一本書,多了點氣質…


然後是有一半被燈塔遮蔽的伊達邵。

還有在雲霧飄渺間的慈恩塔和玄奘寺。

「蔣公涼亭」的說明牌。會這樣命名的原因,當然因為這裡是 蔣公的獨享賞景點啦!

一旁擋土牆上的造景,讓灰白水泥牆多了點變化。

▓▓ 蔣介石碼頭 ▓▓
再往前走個2分鐘,可以看到湖中有小船和碼頭,這就是所謂的「蔣介石碼頭」。據說當年涵碧樓還是蔣公行館時, 蔣公就是使用這座碼頭與夫人划小船共遊日月潭的。

在這裡陳列了一條小船,據說就是當年 蔣公與夫人時常乘坐共遊潭的小船。
在那樣動亂的時代裡,身為國家元首,應該很難得有機會享受兩人世界吧!

在小船陳列處旁有座崗哨,想也知道是用來戒護的!

這座碼頭現在由涵碧樓維護,他們將它復舊成為當年的樣子,所以搭船的浮台當然變成木造的。

木造浮台再掛上大紅燈籠,一整個懷舊氣息油然而生。
如果是好天氣,配上藍天白雲更是亮眼。
有不少網美照都是在這裡拍的...


天氣不好,濾鏡換一換,就會有不一樣的效果,請往下看:



整體而言,別有風味!
▓▓ 育樂亭 ▓▓
再沿著水社步道往前走,又是一座涼亭,名喚「育樂亭」。

涼亭的左右兩側,增設了些詩詞造景。


這座涼亭所在位置視野也還不錯,位在凸出日月潭中的水社半島頂端。


邊讀書邊看風景? 湖畔欄杆上加上書本裝飾,不知道是那位高手想出來的?

因為所在位置凸出湖面,因此可以看到270°的湖景。

轉個方向可以看到水社壩,是日月潭潭水唯一的出口。
成一直線的壩體上可以騎單車,是許多人與湖面合照的取景點。

嗯...慈恩塔下的一葉扁舟...

可是,人呢?

▓▓ 耶穌堂、梅荷園 ▓▓
時間有限,該回頭了。回程往上走,經過了耶穌堂。
耶穌堂興建於1971年,是 蔣公夫婦為禮拜祈禱所興建的小教堂,位在水社半島的小坡上。
老狗到訪日月潭數次,一直沒有機會造訪。
這次走到門口,正巧已經到開放時間了,於是從大門爬上去看看。

花台造型頗為莊嚴,不知道是不是原本就有的?

有著三角山牆與列柱的正立面,以及Y字形的樓梯,充滿了西洋風格。

站在教堂門口的平台往下看,湖景挺棒的!

如果再來艘遊船,那就更好了!

從早上到現在,天空一直下著雨。還好天空的雲層漸漸散去,有種雲霧環繞的感覺。

耶穌堂的建築立面,三角山牆與列柱,像是羅馬式建築。

教堂前的平台上有幾處座位,如果天氣許可,坐在這裡賞湖景挺棒的!

走進耶穌堂內,有位年輕妹妹急忙來導覽介紹,其他工作人員忙著招呼,很感謝工作人員們的熱心。
這裡有幾張海報,介紹的內容都與 蔣公的信仰有關。
其實, 蔣公並非一開始就是基督徒,這是有段故事的。
- A
- B
- C
教堂內的一角陳列了一些舊家具,據說是當年 蔣公夫婦使用過的。


教堂內部樸素簡潔而莊嚴。上方的水晶吊燈在工作人員點亮後,顯得璀璨奪目。

兩側的彩色玻璃,則是增添幾許教堂特有的莊嚴氣息。
- 左
- 右
走出耶穌堂,來到了前方的小花園。
這裡有個名稱叫「梅荷園」,也是賞湖景的好位置。
老狗發現了另一個「日月潭」碑石。

由於位置就在水社碼頭上方,所以可以俯看遊船們。
只是這麼多的船都停在碼頭裡,疫情的影響真不小!

梅荷園旁的建築,據說是從前隨扈憲兵的崗哨要塞,後來由民間承包經營商店,但現在好像是荒廢中。

又一面「日月潭」碑石,造型與字體不同,但是一樣是拍照的好位置。

▓▓ 水社街道 ▓▓
離開梅荷園與耶穌堂,就進入了水社街道。整個水社聚落其實不大,就只有3條街道,但是旅館與小店櫛比鱗次,原本是相當熱鬧的!
不過,或許是早上到訪,或許是疫情影響,或許是因為下雨,遊客三三兩兩,冷冷清清。

水社的星巴克已經開了許多年了,佔了一個好位子,有著不錯的窗景!

天氣好時坐在這裡喝咖啡,挺不錯的!

▓▓ 向山遊客中心 ▓▓
我們離開水社後,接下來回朝霧小棧退房,然後到向山遊客中心去走走!日月潭是交通部觀光局於2003年所辦理「地景系列(Land form series)」計畫中,票選出的4個在台灣最具代表性的觀光地區之一,而向山遊客中心就是當年為了加強推廣觀光而新建的同時具備遊客服務中心與風景管理處兩種機能的建築,由國際知名日本建築師「團紀彥」設計。在2011正式揭幕啟用後,就成為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的處本部。10年的時間過去,向山遊客中心也成為知名景點,許多到訪遊客很喜歡和它的清水模外觀與大水池合照。
老狗上次到訪這裡是2014年,多年未見,這裡還是老樣子,遊客眾多。
向山遊客中心正面,應該對它似曾相似吧?

我們到達時雨下的正大,就換個「天黑黑」的場景吧!

趕忙先走進側邊的空間躲雨,沒想到卻發現了這條秘密通道!
前方的汪星人慘遭主人逗弄,來回奔跑中...


通道旁的叉路通往洗手間,牆上大型海報說明向山遊客中心的來由。
其實看似簡單的清水模外觀,藏著許多設計團隊的巧思。

回到主體正下方,高大的水泥洞讓說話有了響亮的回音,挺有趣的。


整座建築物以弧線構成,是許多人喜愛的拍照留念場景。

雨下個不停,先到遊客中心裡面逛逛!

這裡有官方遊客中心必備的景點地圖。

以及日管處轄下附近各景點的簡介

簡介的內容不止有風景,還包括風土民情的介紹。

還有歷史演進。
日月潭算是半個人工湖,這「半個」是怎麼來的,看看簡介就知道了!
這裡還介紹了住在日月潭週邊的人們。
來到日月潭除了賞景遊玩外,多了解在地風土民情,增長見聞也不錯!

在展區中央放置了一個大型地景模型,日月潭週邊各個名勝可以一眼看盡!

由於遊客中心內的展廰在12:00休息,所以老狗就被請出門去了...

來到建築物的後方,惠蓀咖啡在這裡設有展示點,可以休息用餐,也可以買些零嘴。

咖啡廳外的這座小水池是最常見的取景拍攝點之一。


在這裡,天氣好的話可以拍到天空的倒影,還有「潭潭相連到天邊」。
天氣不好,那就讓它「天黑一邊」...


呃...放張2014年夏天時,在同一位置拍的照片,做為相對比較吧!

在「洞穴」裡往外看,會見到清水模外牆上的木格與花紋。
照片左下方是另一處拍照取景點。

這天就遇上有同學在拍畢業照。

具有特色造型的支柱,又是另一處景點。

派出老狗家的小狗來走一走台步...


找到一張在2014年時拍的,同地點的照片。
當時是夏日午後,牆上的特色支柱成了遊客休息的地方!

池中的裝置藝術。

找個地方特寫牆上的木紋,這是清水模特有的標記,也是清水模建築不容易做的好的地方。
因為模板的花紋要先選過,印出來的木紋才會有一致性。

換個角度往回看。

再回到水泥洞裡,躲雨呀!

雨小一點,離開往下一站去!

▓▓ 玄奘寺 ▓▓
玄奘寺於1965年落成,為供奉玄奘大師的頂骨舍利所設。由於位置高出日月潭水面甚多,因此也是賞湖景的著名地點之一。寺外有數家販賣茶葉蛋的名店,在過往可以採買後,在店內臨潭的一面居高賞景,但因為疫情之故,店內已不開放內用了。
我們一家子買了8顆茶葉蛋吃,在蛋價高昂的現在,8顆茶葉蛋只要100元,稱不上沒天良...

至於蛋的照片呢? 下了肚,忘了拍。
看起來不怎麼樣,吃起來令人嘖嘖稱奇,日月潭紅茶的魅力就在這裡。
吞完了蛋,走訪玄奘寺去!

爬上寺前的階梯,迎接我們的是巨大的山門。

往內走就見到了寺廟本體,是1960年代的混合唐風與現代建築的樓房。
現在看到這種建築,都會有種懷舊感。

在山門內兩側的是韋駄和伽藍,左右護法。


往內是兩面石碑,內容應該是和玄奘大師有關的事蹟吧。


走進廟內正殿,神龕上供奉的正是玄奘大師。

比較特別的是這3面匾額,特別是正中央這一面。
蔣公本人是基督徒,很少見到他贈送匾額給民間寺廟。

左邊這面是前總統嚴家淦贈匾,贈匾時任行政院院長。

右邊這面則是內政部部長徐慶鐘贈。

參拜完玄奘大師,走出寺外,後方有地藏王菩薩

還有玄奘大師紀念館。
原本打算入內參觀,但因疫情之故而未開放。

紀念館屋頂上的觀世音菩薩立像。

在玄奘寺的圍牆邊,是很適合賞湖的位置之一。
午後霧氣變的更重,整座日月潭又再進行虛無飄渺間。

找到寺名碑與拉魯島同框的角度,拍張合照做為紀念。

▓▓ 伊達邵 ▓▓
離開玄奘寺後,我們來到伊達邵。伊達邵是邵族人的居住地,也是日月潭畔最熱鬧的聚落,搭乘遊船的大本營之一。
因此這裡在好多年前就有範圍很大的碼頭區。

疫情影響加上天候太差,碼頭上遊客稀稀疏疏。

這棟外形很像船的建築,就是遊客售票區和遊客中心所在,2011年竣工啟用。

或許是疫情的打擊,雖然遊艇公會將票價降到每人50元,但搭船遊潭的遊客還是不多。
不少遊船就像這樣停在碼頭邊。

到二樓的遊客中心蓋紀念章,取飲用水,是老狗出門遊玩常做的事。

在遊客中心外停留片刻,欣賞另一個角度的湖景。

這次的日月潭雨中半日遊,就在這裡打住,該啟程回老家去了。
或許幾個月後,找個好天氣的日子再訪日月潭,仔細玩個三天兩夜!

老狗把這次來去匆匆的日月潭半日遊移動路徑做成地圖列在此處,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
其實,日月潭好玩的地方還很多,值得再多花點時間好好的探一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