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敲木工坊的前身是成立於1969年的海山手工藝社。當時臺灣林業正興,埔里群山環繞,木材的取得十分容易,因此有許多人將腦筋動到木材加工上,以賺取比原木輸出更高的利潤。當時原本務農的施家三兄弟在因緣際會下接觸木工,於是在自家三合院裡搭起了鐵皮屋,開啟以木材加工的手工藝品外銷事業。之後,隨著技術的精進,以及產業環境的變化,從最早的車軹加工開始,慢慢的接起了國外的胡桃鉗訂單,而後是手工木造音樂盒的生產。精湛的技術開創了一片榮景,然而也隨著林木資源匱乏,以及工資高漲的風潮,木作手工藝的生產也步上其他以手工為主的工業,漸漸的自臺灣遷移至大陸。之後,在另一個機緣下,2012年施家在原址成立了敲敲木工坊,採用類似觀光工廠的模式,在三合院內的老工廠開闢DIY加工區,以及讓遊客可以自由參觀的胡桃鉗與音樂盒展示區,變身為大人小孩都喜歡的夢幻娃娃兵工國。
老狗這回來到這裡,雖然因為女兒要上課,而自己一個人造訪,但是卻被這些可愛的胡桃鉗和精巧的音樂盒所吸引而流連忘返。如果不是這天規劃要走「三五成群南投踏點趣」的第二條線,結束後還要開車回臺北,老狗可能就會花1~2小時在這裡做音樂盒DIY了。究竟敲敲木工坊有著什麼樣的魔力,能開啟一個人的赤子之心,就跟著老狗的相機一同來看看吧!
敲敲木工坊大門外的招牌。
說實在的,這是家其貌不揚的手工廠,沒有這面門牌,可能找不到他們。

從大門往內看,還真是一副民宅模樣。
或許主人愛惜他們的產品,不願意放幾尊核桃鉗在庭院中吧!

走到鐵皮屋的大門,看到了埔里醮好的八仙彩,還有好幾尊很高的胡桃鉗。

工廠大門內的胡桃鉗,有大有小,中間的金字塔上有好多「仙」,這是臺灣人的計量單位。。。

金字塔旁的骨架就是由車軹組成,中央軸心上方有組葉片。
話說金字塔中間的葉片是不是會轉動呀?

另一邊是胡桃柑木馬,然後左上角還有土地公。
說實在的,老狗個人覺得土地公和胡桃鉗有點像吔~~

土地公可不要半夜跑來打狗…


另一邊的木造大聖誕樹,樹上同樣有著很多尊小胡桃鉗。

而樹前有這幾尊高個子,有白人,有黑人,每一尊都是色彩華麗,表情生動,全都稱的上是收藏品等級。

另一邊有面牆是敲敲木工坊的介紹海報。
老狗在文章開頭的介紹內容,有很多是從這裡來的。

靠著牆邊有一大排胡桃鉗,由大到小排成一列。
從外形看全是娃娃兵,有像是娃娃兵王國。

這兩尊胡桃鉗身型高大,幾乎和老狗一樣高。
- A
- B
然後,在這個位置有另一座金字塔,塔內同樣有許多尊胡桃鉗
- 前面
- 後面
在這個2個角落是一群個子稍小的胡桃鉗,遠看像是「九條好漢在一班~~~

- A
- B
另一邊櫃子上的3尊胡桃鉗,外形幾乎一模一模,是三胞胎嗎……


另一邊的展示架上,則是好多個漂亮的水晶音樂盒。
這些音樂盒好像都是從前留下的成品樣本,雖然放了好多年,但還是很吸引人。
- 水晶音樂盒A
- 水晶音樂盒B
- 水晶音樂盒C
另外還有聖誕塔,同樣是多年前留下的成品樣品。
- 聖誕塔A
- 聖誕塔B
以及其他形式的音樂盒,這些應該都是非賣品。
- 音樂盒A
- 音樂盒B
- 音樂盒C
有這麼多的木製手工藝品成品,怎麼可以少了胡桃鉗呢?
是老狗最後才幫它們拍照,這數量可以組成一支軍隊了吧!
這些全都是從前留下來的成品樣本,不出售的!
- 胡桃鉗A
- 胡桃鉗B
- 胡桃鉗C
即然敲敲木工坊是以木手工藝著稱,除了前面的胡桃鉗、音樂盒、聖誕塔之外,當然還會有一些木手工藝品產品。底下這些就是他們和其他單位合作的成品。
- A
- B
看了這些很精緻又漂亮的手工藝品,手癢想動手DIY或是想買現成的帶回家,那要怎麼辦?
這一區就是可以用少少的代價把這些精緻的小東西帶回家的展示區。
有音樂盒、木造玩具車、木搖馬、胡桃鉗等,還有等著遊客發揮創意的胡桃鉗DIY半成品等等,很適合帶國小到國中年齡的小朋友來一同玩DIY。
- 音樂盒
- 玩具車
- 胡桃鉗成品(A)
- 胡桃鉗成品(B)
- 胡桃鉗DIY半成品
- 木搖馬
在工廠裡,現在有個不小的教室是供DIY用,就在這面大看板的旁邊。
老狗造訪時有好幾個家庭正開始DIY,不方便朝他們拍照,就用這張照片代替吧!

敲敲木工坊的另一邊大門,開車來的話要從這裡出入,因為門內就是停車場。

走出大門,門前的田中積水映照著遠方山色。
原來,臺灣的鄉村處處是美景!

敲敲木工坊的位置:
家中有小朋友的爸爸媽媽,或是童心未泯的朋友們,有機會造訪埔里,保留一小段時間來這裡走走,絕對不會令人失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