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能高越嶺古道西段(上)

能高越嶺西段順登奇萊南峰&南華山。本來只是MSN上的口袋行程,怕被嫌太軟而不敢吆喝大伙一同前往。但當稍微包裝修飾,打著「再一次奮起!2008曙光之行@奇萊」 這看似華麗響亮的口號後,付諸爽爽登山隊大會決議居然成行!快速招兵剛好「九條好漢成一班」,而買馬的重責大任託付領隊楊大哥準沒得錯! 二天二夜的行程,第一晚交通日我們直接開拔到南投仁愛鄉台14和台14甲線交接處,也就是霧社和清境岔路口,這裡雖然距登山口約還有四五十分鐘的車程,但是商家林立,滿足了我們對於宵夜/早餐及蓋319微笑章的需求,至於睡覺就借窩在仁愛國小門口旁的停車場,雖然強烈寒流來襲,但夜晚的南投明顯比北部暖和,只是層雲掩映無星當空,不免對於明後天的天氣與展望有些小擔憂~ 不用調鬧鐘,六點國小自動會有鐘聲叫醒我們,豐盛的早餐用完後每人順帶飯糰一顆出發。車行入霧社經廬山到台14線99.6K終點後轉入由台電維護的屯原產業道路一路之字陡上至屯原登山口。



步程示意圖(參考資料:上河文化。步程示意圖能高越嶺
這條能高越嶺古道是早期往來台灣東西部的捷徑,最早是由泰雅族原住民所開發,並藉由此道開始遷徙至東部地區。在日治時期並由日人修築成「理藩道路」,並在各重要據點設置警察駐在所,以便加強對原住民的統治。整條古道通過台灣中央山脈的心臟地帶,步道中點界碑位於奇萊南峰與能高山間的鞍部,除了是濁水溪與木瓜溪的分界外,也是台灣地理氣候區上東部區與中西部區之分界。而古道在林務局編列預算逐年整建相關路面、棧道與吊橋後,已是國家步道中最具代表性的高山步道,再加上步道地形起伏平緩,且以天池山莊為中繼站,亦可順登奇萊南峰與能高北峰(南華山)這兩座百岳,也是一條極為熱門的高山路線。(註:因步道行經之丹大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區屬國有林班地,行前須辦理甲種入山證方可入山)



步行路線圖(台灣百岳NetWork Link下載) 我們這回只走西半段,第一天的目的地即為天池山莊,雖然海拔落差只有800m,但整段長度有13.15K,夠我們走上一整天了!0830整備完成開始起登,步道每1公里有設里程椿一支,不必問人家「到了沒?」,只要數上13支,大伙今天就出運了!



能高越嶺道西段入口(剛開始還有力氣耍寶)



一開始就遇到崩塌地段(這可是曾發生過山難的登山口)



感謝當初辛苦開鑿才有今日寬大易行的步道



枯倒木剛好成了一迎賓門 ,古道蜿蜒在由奇萊南峰向西南延伸的支脈群山中,森林茂密且生態豐富,深邃溪谷是流入塔羅灣溪的支流傑作,而跨越之間的吊橋則是最和諧的人文點綴。目前西段尚可通行的吊橋還有四座,都有四五十年的歷史,可能有經過整修,所以看起來都蠻堅固,路面也寬大,讓每每走吊橋都有點怕怕的唐放心不少。



第一座吊橋合影



第一座吊橋 ,約莫二小時後到達4.5K處的「雲海保線所」,在前面約100m處的「福雲宮」土地廟前大伙都雙手合十希望這次行程平安順利。雖說步道平緩易行,但因重裝背負,速度實在也快不起來(還被領隊唸:二天二夜的行程背得比三天三夜的嘉明湖還要重,你們到底都裝了什麼東西?)


雲海保線所合影 ,雲海保線所的歷史沿革霧社事件中,能高越嶺道西段上的駐在所,除了霧社分室和馬海濮駐在所之外,其餘均被泰雅族抗軍所焚毀,其中包括櫻、赫哥、博阿倫、屯原、尾上、能高等駐在所。事件結束後,日警重建越嶺道上的駐在所,且為加強管制,又增建了富士見和松原兩駐在所。其中尾上駐在所,重建後的位置移至舊址西邊約1公里的尾上山稜線上,即現今雲海保線所的位置。光復後,隨著山地警備事務的解除與台電東西向輸電線路的興建,而更名為雲海保線所,並肩負線路維修與保養工作迄今。雲海保線所視野展望良好,冬季可觀賞能高連峰積雪山頭,夏秋常有雲瀑和雲海景觀,於是得「雲海」之名。西南方可眺望守城大山和廬山部落;東南方則可遠眺能高主峰與卡賀爾山等具特色的山巒景觀。(解說牌內容)可惜今日雲霧不斷由塔羅灣溪谷湧上來,展望也因此只剩一片白茫,而陪隨而來的低溫,也使得我們的外套和手套都不敢脫下,一不動就會覺得冷,合影幾張後就繼續我們還有近10K的步程。



第二座吊橋(感覺就比較老舊) 吊橋後方有一大片被火紋身的白木林(二葉松),面積遠比唐之前在雪山三六九山莊後面看到的還要大(關於白木林介紹),據解說牌說明是在民國85年2月16日發生森林火災,燒毀了近36.45公頃的林地,雖然時間已過十幾年,林地上逐漸有幼小的二葉松長出,但要回復到以前的林相恐怕還需一段漫長的歲月,尤其台灣大部份的森林火災都是由於人為疏忽所引起的,用火不可不慎啊~



被火紋身的二葉松白木林 ,續行不久就遇到此行最大的崩塌路段,灰黑面似猙獰的岩相,結構脆弱的節理地質崩塌成幾近垂直的斷面,雖然能高越嶺道也已成為單車愛好朋友的熱門路線,但踩踏在鬆碎的片岩且窄小到難以會身的路面上,連騎士們都得步行牽車,因為稍一不慎或輕心,就可能跌滑入深達數百公尺的碎石深谷中。



灰黑面似猙獰的崩壁岩相



灰黑色面似猙獰的崩壁岩相



鬆碎的片岩與深邃的凹谷



回望崩壁下方的步道 ,能高越嶺道的地質特色能高越嶺道的地質岩性豐富多樣,大致可以中央山脈稜線區分為東西兩段不同的地質岩性。步道西半部多為板岩、變質砂岩和板岩薄互層,偶而夾有厚層變質砂岩,是結構較脆弱的節理,容易產生崩塌狀況,因此行走其間應特別小心;東半部除了五甲崩山、天長斷崖位於斷層帶上,因而崩塌狀況較為頻繁外,相對而言地質結構較為穩定,主要以白楊片岩為主,岩性為變質綠色片岩、石英岩等。 (解說牌內容)



猙獰的岩面居然也會有如此豐富的色彩(是什麼原因呢?)



結構脆弱的節理 ,連續幾次的高山行程都遇到不錯的天氣,可惜這次藍天似乎顯得特別羞卻,大多時間都以雲霧掩面,雖說可見迷濛的山林美景,但也與遠眺秀麗山勢無緣,「不下雨就出太陽吧」顯然是過於任性的要求!在低溫籠罩且剛好行走在「雲霧帶」的現在,不要下雨已經是天大的保佑了。



不斷由塔羅灣溪谷湧升而來的雲霧


影像記錄 By EOS 300D + EFs 18-55/F3.5-5.6 IS

感謝您的點閱

本文亦發表於 o(.〞.)y 只是想和您說說話
能高越嶺古道西段(上) 5
地址: 南投縣仁愛鄉能高越嶺古道西段
營業時間:
2008-01-07 17:19 發佈
文章關鍵字 高越嶺古道西段
到現在才看到這段記錄,趕緊來回應
小弟走過兩次此路段。一次是專科畢業當兵前,走能高安東軍。
一次是四年前,走天池山莊來回南華、奇萊南。
第一次走狀況很好,第二次走則是社會中糜爛太久,感覺就累多了。
感謝您的分享,期望有緣山上相見
現在才看到你的文章,這段路(奇箂&南華)小妹我正好在今年3月份去了一趟
你說的仁愛國小,我想一整晚都有貓頭鷹陪著大伙兒吧!
3月份的氣候,我們正好遇上雨季,可想而知,這身上的行頭都溼啦!
那一夜無法入眠的我們,風雨交加,只能護著那單薄的帳篷,深怕一個不留意
只能睡在帳篷外啦!
看到你的文章,有種好熟悉的感覺,也希望有機會在山上碰面囉!
taiwan_digital wrote:
到現在才看到這段記錄...(恕刪)
01上的山友真的很多呢,也希望有機會能在山中遇到大家 ^^

小學生2446 wrote:
現在才看到你的文章,...(恕刪)
風雨加交睡帳篷內,天啊,想必一夜都難眠吧 >"<
這之是唐第一次走能高越嶺西段,雖有點遺憾,但也多了不少驚喜!
也期待在山中遇到大家 ^^
o(.〞.)y 只是想和您說說話 http://blog.xuite.net/tangtang/blog
不知道網兄是否有遇到不怕人的金翼白眉呢,真的是不怕人的一直過來


3月份的時候所拍攝(結冰了)!


網路不穩定,多po了一篇真對不起,自己先刪
網路不穩定,多po了一篇真對不起,自己先刪
是啊是啊,雖然01被一些人講是許多宅的聚集地。
可是小弟卻更認為,這是一個崇尚健康風氣的網站。
由國中開始登山,斷斷續續的也走了20多座百岳,只是工作關係,現在還是斷斷續續的走。
去年與前年分別上了兩次雪山、三次合歡。
希望今年可以再回到玉山走走,看看現在的玉山山頂石碑。
小弟的玉山登頂照背景是于右任老先生咧
ben871359 wrote:
不知道網兄是否有遇到...(恕刪)
有啊,還蠻常遇到的!
但ben大技巧真好,能夠拍得下牠 ^^b

taiwan_digital wrote:
是啊是啊,雖然01被...(恕刪)
是啊!唐也是工作之餘有空時才往山裡爬
不過也很樂意帶著朋友去山上,許多山在不同時間走都有很多不同的感覺!

前年和今年玉山山頂石碑,供前輩參考!


玉山主峰單日往返
o(.〞.)y 只是想和您說說話 http://blog.xuite.net/tangtang/blog
掌心 wrote:
有啊,還蠻常遇到的!...(恕刪)


哇~真拼,玉山主峰當日往返?
還記得第一次上玉山是二專二年級春假,那一週先去上了北大武,然後再轉往玉山,一整週六天都在山上度過。
再一次則是退伍後走玉山八通關,用四天的時間慢慢晃。
接著再去八通關則是前年的事情了,不過同行的一位女伙伴走不太動,只好陪同留在樂樂山屋。
別叫小弟前輩啦,大夥都是愛山人,能在01相聚,真是有緣份呢。
  • 2
內文搜尋
X
景點說明
  • 能高越嶺古道西段(上) 5
    地址: 南投縣仁愛鄉能高越嶺古道西段
    營業時間:
    電話:
    無線網路: 尚未提供
景點體驗評分
能高越嶺古道西段(上)
名稱: 能高越嶺古道西段(上)
地址: 南投縣仁愛鄉能高越嶺古道西段
體驗評分: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