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牡丹-----二度遊訪杉林溪牡丹花季有感

牡丹,代表富貴,自古於中國被譽為花王,古時唐代仕女像,皆是頭上頂戴牡丹以作裝飾,演至於清代更被尊為國花。

中國古代文人中,對牡丹作花評,不勝枚舉,今列幾首以享友人。當中描寫得最好的當屬唐代皮日休的《牡丹》:
「落盡殘紅始吐芳,佳名喚作百花王。
競誇天下無雙豔,獨立人間第一香。」
詩中以簡短的二十八個字,即將牡丹的花期、花性、地位、美豔、花格、脫穎獨立特質一概而盡。
「落盡殘紅始吐芳」
描述待暮春時節,百花將謝,牡丹才剛開始吐出芳香。此中點出牡丹花期,較百花盛開之期稍後。一般人對於此句大多以此作解釋。但對於此句,我卻另有他解,牡丹開花時的美麗會讓人忽略了它的香氣。人們往往只有等牡丹花花瓣落盡後,才會開始轉移注意力到它的花香,進而嗅出牡丹花淡淡的清香。也就是說唯待「殘紅落盡」後才始得人的鼻根能專注起作用,反轉了之前眼根被花色主導的行為,開始能嗅起淡淡的花香,此句點出牡丹花的花性。
「佳名喚作百花王」
直接點出牡丹花格。也由此可知,至少在唐代牡丹就已被尊為花王。

「競誇天下無雙豔」
春天百花盛開,各自妖嬈,競相誇耀自己的美豔天下無雙,宛如選美大會鶯鶯燕燕來來往往的各自風騷。

「獨立人間第一香」
最後,無論是花色或者芬芳,唯獨牡丹花獨立於人間冠群芳。

皮日休的《牡丹》最難得的是此詩格局,氣象萬千,巍然獨立,用「天下無雙」與「人間第一」的對比手法來襯托出牡丹花的不群與不俗。

此外,白居易有一首《惜牡丹花》就有賞「夜牡丹」的典故:

「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
明朝風起應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

前三句,換成英文的語意是"Because.....",只是為了最後一句預先鋪陳,所以必需趕緊「夜惜衰紅把火看」。換言之,即是把握時機舉火把,夜遊賞牡丹,免得明天一早花瓣就被風吹落掉盡。

還有武則天與牡丹花之間恩怨情仇的趣聞。清代李汝珍寫一本膾炙人口的奇幻小說《鏡花緣》,比英國托爾金所寫的《魔戒》與英國羅琳的《哈利波特》不知早上幾百年。《鏡花緣》起頭即描述天星「心月狐」落下凡間轉生成為武則天後,在寒冬時期於皇家花園上林苑飲酒,花園裡空空洞洞的缺少百花助興,喝醉酒後的武則天於是以詩代旨在箋紙上題了一首詩命百花明天一早速速盛開:

「明朝遊上苑,火速報春知;
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

寫完後叫宮女拿到上林苑花園裡掛著,對百花花神下旨。

百花中唯獨牡丹因找尋百花仙子,欲先得仙子之令後再開花,但遍尋一晚未果且來不及於清晨趕回上林苑。翌晨,喜愛牡丹的武則天見到百花之中唯獨牡丹不承旨意,一怒之下令太監將園中牡丹連根拔起放火燒盡。身在一旁的太平公主此時以牡丹花花朵較大,開花本就稍慢為由替牡丹向武則天求請,武則天聽聞後將開花時限往後延至中午12點,到了10點左右牡丹花也終於全開。死罪雖免,活罪難逃,怒氣未全消的武則天再將牡丹花從首都長安貶至洛陽,從此洛陽牡丹聞名全中國。

「山在不高,有仙則名」的唐代劉禹錫也寫過一首《賞牡丹》,不過劉藉著【抑揚法】來貶損花中宰相芍藥「妖無格」,以及花中君子蓮花「淨少情」來揚顯牡丹「真國色」,有貶損人利己之意,與皮日休的不用【抑揚法】卻能創造出對比的手法,二者之詩格相差可謂十萬八千里。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宋代愛國詞人辛棄疾在《鷓鴣天 祝良顯家牡丹》,也對牡丹花具有紫、黃、白、紅各式各樣的花色作了一番評賞﹕

「濃紫深黃一畫圖,中間更有玉盤盂。
先栽悲翠裝成蓋,更點胭脂染透酥。
香瀲灩、錦模糊,主人長得醉工夫。
莫攜弄玉欄邊去,羞得花枝一朵無。」

金元年代的元好問,這位看了名字會讓人覺得他囉哩叭嗦是問題兒童的元好問,也就是寫出讓神鵰俠侶裡女魔頭李莫愁一天到晚開場即唸「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千古名句的文人。元好問他特別鍾愛紫牡丹,尤其是牡丹裡的紫霞仙品種,他曾寫了三首賞《紫牡丹》,其一即是:

「金粉輕黏蝶翅勻,丹砂濃抹鶴翎新。
盡饒姚魏知名早,未放徐黃下筆親。
映日定應珠有淚,淩波長恐祙生塵。
如何借得司花手,偏與人間作好春。」

詩仙李白《清平調》裡「雲想衣裳花想客,春風拂檻露華濃」就是以天上彩雲來形容楊貴妃的衣裳,以牡丹花容來描述貴妃的美麗的臉龐。有人認為歌詠牡丹的詩詞裡,李白的《清平調》該屬第一,我卻認為持此論調的人不懂國學常識,《清平調》裡的牡丹花只是陪襯,被詩仙用來類比讚頌楊貴妃容貌,連漢代的趙飛燕也被李白拿來作對比,漢宮的趙飛燕也得靠新妝才能與楊貴妃相似。《清平調》裡,楊貴妃是主,雲、牡丹是輔﹔趙飛燕受貶抑(水落),藉以揚舉楊貴妃(石出)。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一枝紅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沈香亭北倚欄杆。」

此外,中國歷代宰相中也有人喜愛牡丹並作詩吟詠,尤以宋朝宰相所留牡丹詩居多,北宋王安石《牡丹》、北宋司馬光的《和君貺寄河陽侍中牡丹》、北宋寇准的《奉聖旨賦牡丹花》都曾以牡丹或引牡丹作詩詞。

嚴格論起,杉林溪的牡丹季辦得其實差強人意,製作單位對牡丹花的栽培用心是無可挑剔,可惜的是有滿園花確無實質內涵。一場牡丹花季下來就是名符其實的「走馬看花」。有悅目之效,無賞心之功,未能讓遊客滿載而歸是可惜之處。缺少對牡丹作深入且一系列的詳加介紹,從最簡單的牡丹種類、分佈地區、花卉特性、花期、栽種時機,各方用途...等等,都介紹闕如,更遑論古今中外名人雅士對牡丹的評賞以及趣聞典故。五年內看過了兩次杉林溪牡丹花季,主辦單位在軟體與知性上面卻一直沒有進步與成長,這是美中不足之處。
若有機會能參與策劃,有把握能使活動內容更加豐富有質感。

有感,以記之。

淺談牡丹-----二度遊訪杉林溪牡丹花季有感
淺談牡丹-----二度遊訪杉林溪牡丹花季有感
淺談牡丹-----二度遊訪杉林溪牡丹花季有感
淺談牡丹-----二度遊訪杉林溪牡丹花季有感
淺談牡丹-----二度遊訪杉林溪牡丹花季有感
淺談牡丹-----二度遊訪杉林溪牡丹花季有感
淺談牡丹-----二度遊訪杉林溪牡丹花季有感
淺談牡丹-----二度遊訪杉林溪牡丹花季有感
淺談牡丹-----二度遊訪杉林溪牡丹花季有感
淺談牡丹-----二度遊訪杉林溪牡丹花季有感
淺談牡丹-----二度遊訪杉林溪牡丹花季有感
淺談牡丹-----二度遊訪杉林溪牡丹花季有感
淺談牡丹-----二度遊訪杉林溪牡丹花季有感
淺談牡丹-----二度遊訪杉林溪牡丹花季有感
淺談牡丹-----二度遊訪杉林溪牡丹花季有感
淺談牡丹-----二度遊訪杉林溪牡丹花季有感
淺談牡丹-----二度遊訪杉林溪牡丹花季有感
淺談牡丹-----二度遊訪杉林溪牡丹花季有感
淺談牡丹-----二度遊訪杉林溪牡丹花季有感
淺談牡丹-----二度遊訪杉林溪牡丹花季有感
淺談牡丹-----二度遊訪杉林溪牡丹花季有感
淺談牡丹-----二度遊訪杉林溪牡丹花季有感
淺談牡丹-----二度遊訪杉林溪牡丹花季有感
淺談牡丹-----二度遊訪杉林溪牡丹花季有感
淺談牡丹-----二度遊訪杉林溪牡丹花季有感
淺談牡丹-----二度遊訪杉林溪牡丹花季有感
淺談牡丹-----二度遊訪杉林溪牡丹花季有感
淺談牡丹-----二度遊訪杉林溪牡丹花季有感
淺談牡丹-----二度遊訪杉林溪牡丹花季有感
淺談牡丹-----二度遊訪杉林溪牡丹花季有感
淺談牡丹-----二度遊訪杉林溪牡丹花季有感
淺談牡丹-----二度遊訪杉林溪牡丹花季有感
淺談牡丹-----二度遊訪杉林溪牡丹花季有感
淺談牡丹-----二度遊訪杉林溪牡丹花季有感
淺談牡丹-----二度遊訪杉林溪牡丹花季有感
淺談牡丹-----二度遊訪杉林溪牡丹花季有感
淺談牡丹-----二度遊訪杉林溪牡丹花季有感
淺談牡丹-----二度遊訪杉林溪牡丹花季有感
淺談牡丹-----二度遊訪杉林溪牡丹花季有感
淺談牡丹-----二度遊訪杉林溪牡丹花季有感
淺談牡丹-----二度遊訪杉林溪牡丹花季有感
淺談牡丹-----二度遊訪杉林溪牡丹花季有感
淺談牡丹-----二度遊訪杉林溪牡丹花季有感
淺談牡丹-----二度遊訪杉林溪牡丹花季有感
淺談牡丹-----二度遊訪杉林溪牡丹花季有感
淺談牡丹-----二度遊訪杉林溪牡丹花季有感
2012-04-14 12:03 發佈
好悶喔
如果可以把文字編排成牡丹花圖樣應該賞心悅目些

BSICIS wrote:
牡丹,代表富貴,自古...(恕刪)


很多年前,曾看過牡丹花,第一眼印象就是無怪乎富貴的象徵,真的很美!之前特地前往南投購買三盆牡丹,只是,小女不才,實在種不起來!還是偶爾去欣賞就好,只是可惜了那三盆5年左右的牡丹花。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