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市公會堂|彰化藝術館|八卦山紅毛井 — 日治時期興建之大型民眾聚會場所,與後方的400年古井

這陣子,假日在家防疫的這些日子以來,努力搖硬碟的成果,就是挖出了不少在近期曾經造訪,但因為某些原因而沒有分享的國內景點照片。這篇中的彰化市公會堂與紅毛井,就是其中的1個地點。

在日治中期,因為時代的進步,讓人們漸漸有了集會的需求。日本殖民政府為了滿足這項需求,也為了要有大空間方便進行政令布達,因此在全臺各地興建多處「公會堂」。其中規模最大的即是臺北公會堂(1936年完工),另外,臺南公會堂(1911年完工)、新竹公會堂(1921年完工)、台中公會堂(1918年完工、1990年代拆除)、高雄公會堂(第一代高雄州廳,1914年完工,1975年拆除)等,則是全臺各地建築規模較大的公會堂建築。除此之外,全臺各地尚有為數不少的公會堂建築,現存於彰化縣境內的就有彰化市公會堂、鹿港公會堂及二水公會堂等3座,其中老狗曾造訪過鹿港公會堂與彰化市公會堂。之前曾撰文分享鹿港公會堂,這篇就來分享彰化市公會堂,還有位在它後方的400年古井—八卦山紅毛井。

彰化市公會堂|彰化藝術館


彰化市公會堂完工於1933年,就位在八卦山山腳下,從外表來看,在細部有著濃厚的裝飾藝術風格,但建築外型已經漸漸走向現代主義建築之簡略線條風格,為1930年代所流行的折衷式樣建築。即是在古典藝術中融合了現代簡約、新古典裝飾等多種語彙元素的建築風格。二戰之後,建築物為國民政府接收,改稱為中山堂,由彰化縣議會使用。之後,陸續有多個不同單位接續使用此一建築。2002年,這棟建築被登錄為歷史建築,隔年原使用此建築的清潔隊遷出,整修至2005年完工後,即作為彰化藝術館至今。
老狗在2009年底時曾經造訪此處,當時就已經是藝文展出場所。11年後的2020年再次造訪,這裡當然還是藝文展出空間,只是這回觀察的比較仔細而已。對日治時期公共建築有興趣的朋友,歡迎一起來走走看看!!


九月中的彰化太陽還是大的非常可怕,雖然老狗特地一大早就來造訪,可是還是得先找個地方躲躲太陽,才能仔細看看這棟誕生於現代主義建築即將盛行之前的年代,快90歲的建築物。
彰化市公會堂|彰化藝術館|八卦山紅毛井 — 日治時期興建之大型民眾聚會場所,與後方的400年古井

站在建築物的正前方,乍看之下就像是現代建築,以水平與垂直線條構成整棟建築的立面。但如果仔細看,會發在在許多細部的地方,有些由幾何圖形所構成的裝飾。這就是最典型的折衷式樣建築。
彰化市公會堂|彰化藝術館|八卦山紅毛井 — 日治時期興建之大型民眾聚會場所,與後方的400年古井

轉到右前方看一看這棟建築的立面,有看到什麼特殊的地方嗎?
彰化市公會堂|彰化藝術館|八卦山紅毛井 — 日治時期興建之大型民眾聚會場所,與後方的400年古井

老狗看到了三個特點。
一是長高型的窗外框,構成立面上的垂直線條裝飾。其實這個窗框包括了1樓和2樓的重錘窗,中間還包了2個用小方塊構成的長方型。
二是旁邊的菱型,有點像是想作為牆面裝飾,又不想像巴洛克式裝飾那麼高調的感覺。
彰化市公會堂|彰化藝術館|八卦山紅毛井 — 日治時期興建之大型民眾聚會場所,與後方的400年古井

第三就是這個很像" E" 的裝飾物,分明就是為了裝飾而存在於車寄的外緣上的呀!
但是這裝飾物又不能太高調,於是就用簡單的水平與垂直線條而構成。
彰化市公會堂|彰化藝術館|八卦山紅毛井 — 日治時期興建之大型民眾聚會場所,與後方的400年古井

老狗看完前立面,看到地面上有這面銘牌,簡單看一看就知道這建築物的歷史了。
彰化市公會堂|彰化藝術館|八卦山紅毛井 — 日治時期興建之大型民眾聚會場所,與後方的400年古井

建築物的右側,有個位在側面的次要出入口,後段則是有側邊走廊。比較特別的,應該是走廊的拱門造型吧!
彰化市公會堂|彰化藝術館|八卦山紅毛井 — 日治時期興建之大型民眾聚會場所,與後方的400年古井

側面的前段和立面相同,都是由跨越一、二樓重錘窗的長方形窗擔任讓牆面不致太單調的角色。
彰化市公會堂|彰化藝術館|八卦山紅毛井 — 日治時期興建之大型民眾聚會場所,與後方的400年古井

後段是屬於內部廣間的空間,外部加上走廊,應該是為了避免日曬與雨淋妨礙室內的通風而設計的。只是這走廊的拱門造型也太可愛,正中央上方有個小小凸起,讓單調的線條產生了一點點變化,不會那麼呆板。
彰化市公會堂|彰化藝術館|八卦山紅毛井 — 日治時期興建之大型民眾聚會場所,與後方的400年古井

建築物的後方就是一片平坦,但從這裡可以看到屋頂的造型,似乎是到了後方才變成切角頂的。
彰化市公會堂|彰化藝術館|八卦山紅毛井 — 日治時期興建之大型民眾聚會場所,與後方的400年古井

彰化市公會堂|彰化藝術館|八卦山紅毛井 — 日治時期興建之大型民眾聚會場所,與後方的400年古井

走到建築物的左側。左後方有個增建物—公廁。
彰化市公會堂|彰化藝術館|八卦山紅毛井 — 日治時期興建之大型民眾聚會場所,與後方的400年古井

左側和右側的造型,原則上完全相同而對稱,所以同樣會見到走廊與拱門。
彰化市公會堂|彰化藝術館|八卦山紅毛井 — 日治時期興建之大型民眾聚會場所,與後方的400年古井

左側前段同樣有個次要出入口。然後,有發現排水管嗎?老狗猜測在轉角處,看起來一節一節的,應該就是屋頂的排水管道。
至於車寄的造型,則是簡單而厚實。
彰化市公會堂|彰化藝術館|八卦山紅毛井 — 日治時期興建之大型民眾聚會場所,與後方的400年古井

車寄內部,可以見到兩邊厚實的拱門,以及厚實的天花板橫樑。
彰化市公會堂|彰化藝術館|八卦山紅毛井 — 日治時期興建之大型民眾聚會場所,與後方的400年古井

走進建築物內部,前段是一個類似穿堂的空間。
在入口右側有樓梯可以通往前段二樓。另有一個大門可以通往後段的會議空間。
彰化市公會堂|彰化藝術館|八卦山紅毛井 — 日治時期興建之大型民眾聚會場所,與後方的400年古井

入口左側則是服務台設置空間,也有一個大門可以進入後段的會議空間。
彰化市公會堂|彰化藝術館|八卦山紅毛井 — 日治時期興建之大型民眾聚會場所,與後方的400年古井

再往內走,就可以見到原本用來開大型聚會用的大空間,現在被簡單的分隔成許多小區,做為展出藝術作品之用。老狗造訪之時正巧遇上畫展,所以掛滿了畫作。
彰化市公會堂|彰化藝術館|八卦山紅毛井 — 日治時期興建之大型民眾聚會場所,與後方的400年古井

這個大空間的另一邊是個大型舞台,還有個像是相框般的3/4圈裝飾。
所以,彰化市公會堂要作為像頒獎典禮、演講場地、婚宴場合、甚至是音樂、舞蹈表演,應該都沒問題的。雖然現在有了簡單的隔板分隔,但這些隔板應該都是活動式的,可以視需要移開。
彰化市公會堂|彰化藝術館|八卦山紅毛井 — 日治時期興建之大型民眾聚會場所,與後方的400年古井

從舞台前往外看,可以發現這個空間面積其實不小,放上椅子,坐個六、七百人應該不成問題。
彰化市公會堂|彰化藝術館|八卦山紅毛井 — 日治時期興建之大型民眾聚會場所,與後方的400年古井

上方的天花板是另一處吸引目光的焦點。就像建築物外部一樣,也是用簡單的幾何線條來構成造型與裝飾。
彰化市公會堂|彰化藝術館|八卦山紅毛井 — 日治時期興建之大型民眾聚會場所,與後方的400年古井

從穿堂的樓梯走上二樓,可以從二樓向下看清楚整個大廣間。
這樓梯的扶手是由水泥所構成的,很清楚的告訴我們這棟建築物的年代。
彰化市公會堂|彰化藝術館|八卦山紅毛井 — 日治時期興建之大型民眾聚會場所,與後方的400年古井

老狗個人一直認為像這樣的樓梯,不止是厚實,而且相當有型,
彰化市公會堂|彰化藝術館|八卦山紅毛井 — 日治時期興建之大型民眾聚會場所,與後方的400年古井

從穿堂的二樓可以清楚的看清楚天花板的造型。
彰化市公會堂|彰化藝術館|八卦山紅毛井 — 日治時期興建之大型民眾聚會場所,與後方的400年古井

以及向下看清楚大會議室的空間。
彰化市公會堂|彰化藝術館|八卦山紅毛井 — 日治時期興建之大型民眾聚會場所,與後方的400年古井

在這裡,還有介紹彰化市公會堂歷史的海報。
彰化市公會堂|彰化藝術館|八卦山紅毛井 — 日治時期興建之大型民眾聚會場所,與後方的400年古井

以及在國府接收後,做為議會建築時的老照片所組成的海報。
彰化市公會堂|彰化藝術館|八卦山紅毛井 — 日治時期興建之大型民眾聚會場所,與後方的400年古井

彰化市公會堂|彰化藝術館|八卦山紅毛井 — 日治時期興建之大型民眾聚會場所,與後方的400年古井

有部分海報是用來介紹彰化城的故事。
其實,彰化在清治時期就是彰化縣治,有座規模不大的城池。
因為日本在接收臺灣時,在彰化遇上相當大的抵抗,因此後來就把彰化城給拆的一乾二淨,連一片城牆都沒留下。
彰化市公會堂|彰化藝術館|八卦山紅毛井 — 日治時期興建之大型民眾聚會場所,與後方的400年古井

清末時期的彰化城地圖。
彰化市公會堂|彰化藝術館|八卦山紅毛井 — 日治時期興建之大型民眾聚會場所,與後方的400年古井

昔日彰化城的東門城樓照片。
彰化市公會堂|彰化藝術館|八卦山紅毛井 — 日治時期興建之大型民眾聚會場所,與後方的400年古井

另外,還介紹了彰化市公會堂興建之時的彰化街長李崇禮,以及當時的彰化市鳥瞰圖。
彰化市公會堂|彰化藝術館|八卦山紅毛井 — 日治時期興建之大型民眾聚會場所,與後方的400年古井

另一邊則是介紹曾經在彰化市公會堂舉辦過個展的林錦鴻,以及曾在這裡獨唱公演的林是好。
彰化市公會堂|彰化藝術館|八卦山紅毛井 — 日治時期興建之大型民眾聚會場所,與後方的400年古井

還有數張海報是介紹彰化市公會堂的建築形式。
彰化市公會堂|彰化藝術館|八卦山紅毛井 — 日治時期興建之大型民眾聚會場所,與後方的400年古井

彰化市公會堂|彰化藝術館|八卦山紅毛井 — 日治時期興建之大型民眾聚會場所,與後方的400年古井

看完這些海報,要離開前看到樓梯扶手上的橢圓孔,覺得很有趣的畫面。
彰化市公會堂|彰化藝術館|八卦山紅毛井 — 日治時期興建之大型民眾聚會場所,與後方的400年古井

八卦山紅毛井

這口井就位在公會堂的正後方,從公會堂右側往後走就會看到它。
相傳是荷蘭人所鑿,如果傳說為真,至今應該已經快400年。多年來,該井水源不絕,水清味甘,雖彰化市早已有自來水,附近居民仍會來汲用,並於井旁築有一小土地公廟祭拜。近來據說水質檢驗出過高的大腸桿菌含量,因此少人取回飲用,但仍可見附近居民在此濯衣。目前井口為圓形,外圈只有一約30公分高之環井圈,現環井圈表面敷以洗石子面材,上則覆以金屬蓋,汲水則由井左側安裝之手動抽水器汲取,可以從金屬蓋上的玻璃窗見到井中水位。井的後方有座不知何時即存在的土地公廟,尺度小,相當可愛。如果有機會參觀彰化市公會堂,不妨順道來看看這座號稱近400年歷史的古井。


紅毛井的外部,竟然有座小小的門,樣式相當懷舊,想必這座門在這裡應該很長一段時間了。
彰化市公會堂|彰化藝術館|八卦山紅毛井 — 日治時期興建之大型民眾聚會場所,與後方的400年古井

走入門內就會見到紅毛井本尊,以及位在井後的土地公廟。
彰化市公會堂|彰化藝術館|八卦山紅毛井 — 日治時期興建之大型民眾聚會場所,與後方的400年古井

一旁有面斷裂僅餘一半的紅毛井碑。
彰化市公會堂|彰化藝術館|八卦山紅毛井 — 日治時期興建之大型民眾聚會場所,與後方的400年古井

井的後半部上方多了一片磨石子桌面,變成了土地公廟的神桌。
彰化市公會堂|彰化藝術館|八卦山紅毛井 — 日治時期興建之大型民眾聚會場所,與後方的400年古井

前半部則是以不銹鋼蓋蓋住,上方還有玻璃視窗。
若要取井水,就利用旁邊的手動汲水器汲水。
彰化市公會堂|彰化藝術館|八卦山紅毛井 — 日治時期興建之大型民眾聚會場所,與後方的400年古井

井後方的小土地公廟,磁磚裝飾色彩鮮豔,相當可愛。
彰化市公會堂|彰化藝術館|八卦山紅毛井 — 日治時期興建之大型民眾聚會場所,與後方的400年古井

老狗到訪那天,還真的看到附近民眾在井前,以自然流出之井水洗衣,覺得相當神奇。
彰化市公會堂|彰化藝術館|八卦山紅毛井 — 日治時期興建之大型民眾聚會場所,與後方的400年古井

彰化市公會堂和八卦山紅毛井在那裡? 地標相當明顯,很好找的!


下一篇來分享在附近的「1895八卦山抗日保台史蹟館」,敬請期待!
2021-07-19 20:09 發佈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