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保生大帝為宋代福建泉州府同安縣白礁鄉人,姓吳名夲,字華基,號雲衷、悟真。
其醫術精湛,去世後普遍為藥商、醫師及術士所崇奉,也是同安籍人士信奉的鄉土保護神。
因此,祀奉保生大帝的廟宇大扺為泉州同安人所建。而慶安宮同時也做為同安縣籍人士的會館。
慶安宮曾在1989年遭受回祿之災,而自2000年開始進行修復,至2002年修復完工。
因此,個人在參觀時覺得廟內的彩繪色彩相當鮮豔,而剪黏等也相當完整,除了當年整修狀況不錯外,後續的保養工作應該也是相當落實,才會有今天見到的好效果。
慶安宮位在彰化市區的永樂街上。目前永樂街已經改造為形象商圈,因此慶安宮成為公共空間節點。

慶安宮的三川殿造型與聖王廟有些神似,都是採用硬山升簷的作法,中央屋頂部分往上升高。而次間外側升起明顯,使兩側屋面向內傾斜。

屋脊的裝飾是雙龍護衛仙人騎獸。

左右垂脊有武將人偶裝飾。


龍邊門口有蔡總統贈匾,而彩繪色彩鮮豔、線條分別,相當美麗。

虎邊門口則由管理人彰化市長贈匾,彩繪色彩線條一樣美麗。

三川門明間入口,上方有廟匾「慶安宮」,而斗拱裝飾也很漂亮。三川殿內的「銀同邑廟」匾則是1893年由同安信徒敬獻,可說明此廟早年為同安人的人群廟兼會館。

三川門入口龍邊石獅及壁堵窗雕。


三川門入口虎邊石獅及壁堵窗雕。


三川殿左右牆為交趾陶作品。
這張照片為龍邊,內為仙翁手持壽桃,旁有一隻仙鶴,與虎邊合併象徵「福祿壽」。

這張照片為虎邊,內為麻姑及鹿,與龍邊合併象徵「福祿壽」。

三川門外步口屋架,有很大的獅座。

通樑下方的員光雕刻相當精緻。

三川門內側龍邊的屋架大木結構,束隨、雀替、瓜筒的雕刻都很精緻。


三川門內側虎邊的屋架大木結構。


由於慶安宮的建築格局為二進一院,因此在走進三川殿後,見到的就是祀奉神明的正殿,以及前方的拜殿。

慶安宮的拜殿,除了採用常見的有捲棚式屋頂外,屋簷出挑處下方增設八角石柱,使拜殿有「柱子林立」的感覺。

慶安宮龍邊的過水廊,通樑上也有彩繪。

虎邊的過水廊。

由彰化市公所所立之重修碑記。重修完工至今也有十多年了,彩繪色彩依舊清晰,保養有功。

慶安宮的拜殿與後方的正殿。由於拜殿的屋簷出挑下方增設一對石柱,因此有柱子林主的感筧。


1818年,由周賓海立「參贊化育」匾。

1889年,知縣林文榮敬立「佑我嘉師」。

拜殿左右兩側的大木結構,可以見到很漂亮的獅座、員光及雀替的雕刻與彩繪。


在正殿中的兩方匾額,分別是1824年開臺進士鄭用錫敬立「容保無疆」與1817年銀同眾弟子仝敬立「惠我生民」。

至於正殿的大木結構,採用三通五瓜的結構,從左右側的正殿屋架,就可以見到很漂亮的瓜筒雕刻與通樑彩繪。


左右側柱子上還有一對楹聯。


左廂房祀奉註生娘娘及文昌帝君。

右廂房祀奉福德正神。


從正殿回頭看三川門,三川門內側的屋脊剪黏及唐三彩也很可觀。



除了可以見到屋脊裝飾—雙龍護衛仙人騎獸的背面之外,垂脊的人偶和前面一樣,都是武將造型。



左右內側垂脊,同樣有武將人偶裝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