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趙鹿港鶴棲別墅,問題就可迎刃而解了。
鶴樓別墅建於清末日治初期,經多次整建、擴建而成的一棟宅第。
此宅第為清末富豪王生、王煌父子所建,原本的宅弟為閩南式建築,
因日治時期實施市區改正,宅弟的門面部分修改為閩洋折衷風格(即閩式中混雜部分西洋裝飾),即宅第的第一進。
整座古厝的配置為傳統式三進兩院落,面寬五開間,
第一進兼具有營業功能,
第二進中央為神明廳,兩側廂房為個人起居房間。
第三進則為廚房等其他生活機能空間。
因王家後代子孫開枝散葉,鶴樓別墅已多年無人居住而呈現頽圯貌。
經文化部與彰化縣政府合力整修後,百年前豪宅樣貌再現。
花點時間參觀,就可以了解百年前的祖先們所過的奢華生活,到底是個什麼樣子!
鶴樓別墅位於鹿港鎮後車巷內,在百年前是盛極一時的商業街,因此商賈來來去去,人聲鼎沸。
由於鶴樓別墅面寬五開間,這次回臺南未帶超廣角鏡頭,而後車巷甚窄,所以無法將立面全部拍下,有點遺憾。

不過在拍攝立面時,正巧見到樹葉縫中露出的陽光,所以就拍下這張豪宅正面配上星芒的照片。

第一進的空間事實上不大,在立面以內就是當時王姓父子經營「三泰行」商號的地方,

宅第的第二進是標準的閩南式風格,值得了解的是木門與木窗上的窗花,刻工相當精細。

第二進檐下的瓜筒、童柱、彎枋、連拱等,或多或少有一些雕刻作為裝飾,若非富有人家,怎有財力為之。

第一進與第二進間為小院子,從小院子往兩側看,會見到兩側的小廂房或通道間。

第二進為豪宅主人主要的起居空間。
中央通常設為神明廳,不過現在在第二進神龕進置,所展示出的畫作並不是王家當年所祭拜的祖先。

第二進的屋頂設置相當高,在同屬第二進的幾個房間裡,屋頂挑高都非常之高,
古時常會在這麼高的屋頂下方增設夾層,讓漸漸增加的後代子孫有地方可居住。

第二進兩側的廂房為主人的寢室等,所以在這裡展示古代的紅眠床。

古戥仔,就是古時的秤,還有算盤,現在的年輕人大概很少見到過的吧!利用槓桿原理來秤重的工具。

第二進與第三進之間有個水井。古時在家中有水井,非富即貴。

水井的位置,上方有個天井,為考量採光而設計。

第二進與第三進之間的木窗。這當然是仿舊作品。

在天井位置的對內窗戶。為防盜考量,此處的窗戶都設有可閂上的門,以防止宵小自天井入侵。
畢竟屋主是富豪,在清朝末年,臺灣如無政府狀態,總是怕遇上土匪海盜打劫。

回到第一進的大門,入口採拱門設計,兩旁門柱則為仿西方羅馬式柱,使立面成為閩洋折衷風格。

抬頭一看,門前的大樹上竟然結了連霧,原來是株連霧樹。

鶴棲別墅旁是一小片空地,從這裡可以見到這棟建築的側面,也就可以很清楚的了解這棟豪宅的建築格局是屬於三進二院。

用這張照片可以更清楚見到3個屋脊與2個院落,即三進二院落的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