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等紅綠燈的時候,看到順發,想到了九二一大地震,這原本是一間醫院,不幸在這場大災難倒塌,後來重新整建,蓋起了順發,成為員林人常去買電腦相關產品的地方之一。

越過了三民街,員林公園一貌就概略呈現於眼前。

這個水池我覺得算是員林公園註冊商標之一,從小時候踏入公園裡它就存在了,對它的印象難以抹滅,看到它就表示員林公園到了。
原本的水池上總是漂著垃圾,整建後,重新對它做庭園造景,不過水池的水還是非常的髒

"咦?這棟有著紅色屋瓦傳統建築是?",哦!原來這是興賢書院重新整建的樣貌,原本的興賢書院也因九二一大地震的摧殘而倒塌,建築結構嚴重損毀,而又不忍心讓這古蹟消逝於世,所以在原址重建。可惜的是,修復程度有限,重建後的樣貌和原本建築相異許多,古文物也大多不復存。


興賢書院屋頂一隅,傳統建築對照於現在的都市叢林,蠻喜歡這種對比關係。

紅磚組成的人行道,像是一種無形的導遊,引領著我走向更深一層的員林公園內。

重建後的興賢書院外貌,有如寺廟般的外形,大殿上供奉的是文昌帝君。記得以前到了考試季節時,香火頂盛,總是會有許多家長和考生前來祭拜,祁求能夠金榜題名。
想起了自己在高中聯考那年也有來拜拜,不過後來是名落孫山

興賢書院的"扛棒",華麗而不失古樸典雅


敬聖亭和御路石,這是地震後的僅存碩果的"古蹟"。查了一下資料,御路石又有龍階之稱,之所以會雕刻於主正門口下,由於古代宮殿建築中只有皇帝能夠使用,所以此處常以龍形雕刻擺放,以示真龍天子。
直到剛才在網路上查到資料後,才發覺原來敬聖亭和御石路是"古蹟",在拍照之前我完全不知他們的"身世背景",也就是說我是在渾然不知的狀況下拍下它們。
"不知為什麼,就是想拍"我當時是這麼想的
看來古蹟不只單單只是古老的遺蹟,而他們在後世之中,往往會有種無形的魅力,來吸引後世人對他們的欣賞與弔唁。

站在御路石上往下望,果然有種君臨天下的感覺,對面大草皮及兒童遊樂設施,原本是網球場和籃球場。重新建設後,變成是親子遊憩的場所。

改建後的員林公園更富綠意,有如高樓大廈裡的小庭園,她儼然已成為繁忙都市人於茶閒飯後散步的好去處。
不妨於週休假日,帶著自己的另外一半,小孩,到這裡來享受另外一種慢格調的"約會",相信會有不一樣的體驗
但千萬不要在下午1.2點來,好熱!雖然已是冬天,不過拍照當天還是被太陽曬得好熱


拍完照,準備從萬年路上回家,看到這幅景象,覺得頗有趣,於是拍了下來,台灣傳統的廟宇對照於西方傳教的十字架,代表台灣社會文化的多元性與包容力,目前政治上正缺乏著這種能力,心中不免感嘆了起來...

萬年路上的行道樹和供行人休息的涼亭,可惜是在白天拍的,相信晚上搭配著路燈,一定會更漂亮,下次晚上再來拍一次好了,我約定著

再次走回三民路上,發現員林鎮公所已佈置好聖誕樹,而門口似乎是在整建什麼,希望可以以新風格重新於員林鎮民面前。
再次進到員林公園內,雖然小時候許多的情景早已不復存,不過卻又以另外一種新樣貌展現在我眼前,比起以往,我覺得她更貼近於現代人,適合於親子共樂,情侶增進情感的園地,提供一個給步調過快的都市人放慢腳步的場所。
你有多久沒來了呢?她就像一名婀娜多姿的女子,等著你前去擁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