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yue wrote:想說節省時間,排一家就好~~~(也想知道在地人比較愛哪家XD) 有時在地人愛吃的,不一定適合外地人口味。都吃過,說實話不會差太多,各買幾個來吃看看就好,不會有好吃到流淚的感覺。只是個地方景點小吃。
我在地鹿港51年,祖上在地370年。從沒離開過鹿港。一家老小從沒吃過阿振或老龍師。但會口頭推薦外地人可以吃吃看這些鹿港老字號的各式美食!矛盾吧?我們從小吃麵線糊用塑膠袋灌著吃。肉粽是阿嬤包的。甜鹹粿則是鄰居街尾熟悉的老人家互相送來送去的(自己做的)真的很懶的時後,老鹿港人會去買(飯包)「台語發音」吃!我們正港老鹿港人不說「便當」這名詞。老鹿港人愛吃粿,吃肉粽...自己下廚...老鹿港人會吃粉粿條,粉粿冰..這是小時後古早時代就習慣的小吃。我們也知道菜市場哪間的紅茶最古早味。我通常就是一個芋粿,一個肉粽,一碗魚丸湯解決一餐。對了,控肉飯,也是老鹿港經常打發五臟廟的簡單食物。至於、鄭玉珍..等名店所做的綠豆糕等甜點正港老鹿港人好像從沒吃過?至少我全家老小沒吃過!我阿嬤自己用海水滷出來的蝦猴最道地。我小時候沒吃過用炸的蝦猴。古早人窮,蝦猴醬油(都是奢侈了)所以海水,鹽巴滷在玻璃瓶裡可存放好幾個月!餓了就配白飯吃!我們一直覺得玉珍齋,鄭玉珍..等等等那是專賣觀光客的店與外國人的店家。(或許我們吃不起,而誤解了)因為菜市場某小攤老阿嬤的綠豆糕吃習慣了。我也沒去過摸乳巷..自幼就常經過,但從無進去巷內的念頭。我最常去的地方頂多去興化宮抽籤拜拜(也不太去天后宮)我去龍山寺,因爲我生長在龍山寺旁的巷弄。看了50年。還是覺的龍山寺最美,對我最有感情。
longines300mjp wrote:鹿港人不說自己是彰化人。鹿港就鹿港。就是鹿港人。出了鹿港,講話都不一樣 老一輩的鹿港人的鹿港腔很重,在老街去那家蒸籠老店,跟老闆聊一陣子,沒注意聽還真的會聽的不清楚,但是在遊客中心的年輕小姐講話就沒有那麼重的鹿港口音了。再順便請問,之前有人講海口腔,跟鹿港相同嗎?
scott9282001 wrote:有時在地人愛吃的,不...(恕刪) 沒錯!!舉例來說,鹿港人愛吃麵線糊,但在外地只有大腸麵線或蚵仔麵線,我吃不慣.曾帶朋友吃麵線糊,他們卻吃不慣.longines300mjp wrote:鹿港人不說自己是彰化...(恕刪) 真的...鹿港人外出不講是彰化人,都會自稱是鹿港人.Dr.sam wrote:老一輩的鹿港人的鹿港...(恕刪) 鹿港腔比較接近大陸閩南泉州腔吧!?畢竟鹿港以前跟大陸對渡時,兩邊交流頻繁.以前聽過馬來西亞人說閩南語,粥和筷子的發音都跟鹿港腔一樣.回到標題,根據我的觀察,平日買老龍師的人比較多,假日買阿振的人比較多.嘿嘿...這樣看得出在地人比較多是哪家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