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位在民權路與市府路口的臺中州廳與臺中市役所可以說是其中的代表。
因為這兩棟建築在日治時期代表了殖民政權統治的威嚴。
而隨著時光流逝,近百年前的華麗而繁複的裝飾,成了現代人欣賞、談論及研究的主題。
目前,這兩棟建築中的臺中市役所早已卸下公部門的身分,成為民眾來坐坐、喝喝下午茶的休閒空間。
就跟著老狗的腳步來瞧瞧這棟富麗堂皇的建築吧!!
臺中市役所興建於興建於1911年,是臺中地區鋼筋混凝土建築之始。建築此建物的初始目的是作為「台中廳公共埤圳聯合會事務所」之用。1920年,日本殖民政府將全臺灣行政區重新劃分為「五州三廳」,於州、廳下置市、郡、支廳,台中公共埤圳聯合會遷入臺中州廳內辦公,建築物則改為「台中市役所」使用,直到終戰。國府接收後,這棟建築幾經不同機關使用。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後,建築結構受損,於2002年開始整修,在2004年,修復工程完成。2005年定位為「台中故事館」開放參觀,這也是老狗首次造訪這棟建築,參觀內部藝文展覽與外部建築裝飾的時候。在多年之後,2016年重新開放,委外由古典玫瑰園經營,所以現在變身為民眾休閒空間,可以免費自由參觀,而想坐下來喝杯咖啡、吃個美味點心也行。
這棟建築物為臺日治時期的「辰野式」仿巴洛克建築之一,整體外觀似乎意圖營造富麗堂皇氣息,如同宮殿建築一般,且為彰顯官方建築的威權,而將建築主入口置於街道轉角;然而比較特殊的是從整棟建築的架構極為不對稱,而且像是有一半未興建一般,只有左翼卻沒有右翼。但從興建年代來看,似乎又不太可能是有藍圖但因統治權轉移而未能建成,可以說是欣賞這棟建築的趣味性之一。
這篇分享文的第一張圖,放上圓頂內部的木結構。這是力與美的結合,整體充滿了幾何造型之美。

然後,再放上臺中市役所的三個角度照片,來說明這棟頗具特色的百年華麗建築。
從這組照片中可以發現臺中市役所擁有日治時期建築的特色-建築主入口設在街廓轉角,而且具有大型車寄。但怎麼看都像是只有左翼,沒有右側。
- 正立面
- 左前方視角
- 右前方視角
入口處上方的山牆加鮑魚型勳章紋飾,上方的古典式圓頂,與圍成一圈的牛眼窗。

鮑魚型勳章紋飾特寫

入口處的大型立柱,為愛奧尼柱式

愛奧尼柱式柱頂特寫。

從車寄內往天花板看,可以發現愛奧尼式柱只有4支,在4個角落的是4支方型立柱。
天花板內還有成列的牛腿飾。

整棟建築的正門,由此進入建築物內部。

市役所建築的左翼側面,上下樓各有一列6個拱型窗,屋頂上則有牛眼窗。
左翼後方還有一個次要出入口,目前封閉作為房間使用。

在圓頂旁的裝飾品。

下方窗頂的勳章飾與牛腿飾。

二樓成列的弧形拱窗,拱型中心點有拱心石。

一樓是成列拱型窗,同樣有類似拱心石的裝飾。

次要入口上方的尖頂,以及方型老虎窗。

次要入口上方二樓的勳章裝飾和牛腿飾。

室內部分,入口大廳現在變成餐廳的接待處。

大廳一隅的沙發椅,和整體建築風格挺搭的。

大廳的大門內側。

建築物內部的最大空間變成餐廳的主要空間,雖然是平日下午,也有許多人在用餐。


在大空間內的咖啡館招牌,"1911"就是這棟建築建成的年代,已經一百多年了。

前面的大空間旁是長長的走道,上方掛了成列的裝飾燈籠。

在入口附近,通往二樓的樓梯。


樓梯轉彎處的柱頭,個人很喜歡這個位置的造型。

在牆上,對於內部空間整修工程的說明。

二樓分為三個大空間,照片中是位於街廓轉角處,大廳上方的空間。
目前因為內部沒有展覽而空無一物,但是旁邊的窗戶造型很特殊。

在內側牆上的市役所建築說明,包括建築材料,設計等的介紹。

往街廓轉角的位置望去,可以見到很有特色的窗戶造型。

由大廳上方的大空間往建築物後方望,內側是條大走廊,直通次要入口上方的房間。

而外側則是另一個更大的空間。記得上次來這裡參觀時,遇上了玉石展覽。

這個二樓最大空間,刻意不裝上天花板,可以讓參觀者看到屋頂的屋架。
基本上,這屬於「洋小屋」式屋架。

二樓大空間中的圓拱窗內部,是左右個別獨立的2個上下對開窗,加上上方的氣窗所構成,和一般常見的1個上下對開窗加氣窗的結構不同。


從大空間的另一側往回看。這個空間也許是當時的大會議廳,或是辦公室。

在建築末端,次要入口上方的空間,是個比較小的房間。這裡有整棟建築唯一的一堵灰泥牆。

灰泥牆壁的特寫及說明。

在這個次要入口上方的房間,窗戶的造型和前面的大房間內的不同,是兩扇獨立的上下對開窗。

走出這個房間,有個空橋通往後方的另一棟獨立建築—公設質舖倉庫。

往回走到中段大空間外的迴廊,這地板看起來很有歷史。
或許這個迴廊原始的樣貌真的是走廊,在照片的右邊是沒有玻璃窗的。

迴廊另一邊和中段大空間之間是一整排的門框,但不見門的存在。

在二樓通往三樓樓梯旁的解說。
整棟建築唯一的三樓空間,就是主要入口上方的圓頂內部。

通往三樓的樓梯。

爬上三樓,其實是圓頂內的閣樓,一個小小空間。

這個空間中,最有特色的應該是圓頂下方的屋頂結構吧!l由正下方往上看,充滿了幾何之美!

稍微側了一個角度,會發現木構之複雜,會不會令人頭皮發麻??

這是三樓閣樓內的說明牌,很清楚的解說三樓的結構。

在這個閣樓內有個人孔,可以進入維修中段上方的屋頂桁架。
從這裡看中段的木桁架,同樣是精彩的幾何結構。
中段屋頂木桁架—一側

中段屋頂木桁架—完整

閣樓內的小對外窗。

從樓梯走上來時遇到的牛眼窗。

回到一樓,走過內側迴廊。內側迴廊的一側是中段大空間,另一側和建築外觀一樣,也是連續拱柱加上玻璃牆,猜想從前應該真的只是拱柱結構而已。

次要入口內部,現在封閉成為一個販賣商品的房間。照片中是往次要出口望去的方向。

在次要入口旁是另一棟日治時期建築,為「公設質舖倉庫」,於1922年落成。
這棟建築是全臺灣目前所知唯一保存之日治時期公營當舖設施,是日治時期公設質舖建築(事務所、主事宿舍及二層樓磚造倉庫)中唯一留存至今者。建築外觀上最主要特色為上方的臺中市徽,以及外牆的仿石材的帶狀混凝土裝飾。由於建築就位在市役所建築旁,因此難以拍攝全貌,只能自夾縫中往上拍。

公設質舖倉庫現在稱為昭和沙龍,是賣茶品的小空間。

通往二樓的樓梯。


除了提供休息的復古桌椅之外,還有一些與臺中市相關的老照片。


離開臺中市役所之後,到對街再拍一張建築全貌。像這種百餘年的精緻建築,在臺灣並不多見,值得好好保存活化利用。

至於老狗站著拍這張照片的位置,是臺中州廳的正前方。
至於臺中州廳嗎~~擇期再訪,然後另文分享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