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棟建築,在日治時期獄方為司獄官警日常練武所設之武道館舍。二戰結束,國府接收後轉由臺中監獄所使用。2004年,由臺中市文化局登錄為歷史建築,但2006年 發生火災,之後展開修復工程,於2010年完成整修後開放參觀。老狗第一次造訪此地,就在之後的2011年。
之後,臺中市政府委託財團法人道禾教育基金會經營,從此更名為「道禾六藝文化館」。於是這棟經歷祝融的建築,又多了一個名字。
第一張照片,放上主館的正面照片。
這棟建築為和洋折衷磚造的日式建築,屋頂採入母屋式,相當於中式建築的歇山頂。
內部空間原為柔道、劍道練習使用空間。

市政府所立的說明牌。從這裡可以得知刑務所演武場的過往,以及涵蓋的範圍。

目前整個「道禾六藝文化館」的平面圖,除了主館之外,還有右側的附屬建築,後期在後側增建的建築,還有由這些建築圍起,由大榕樹為主體的戶外展場。

- 惟和館
主館目前的名稱為「惟和館」,近看時可見座基抬高,立面仿木結構及壁柱飾樣

主館右前視。

在惟和館的右方有附屬建築,目前名稱為「心行館」,為傳統日式木構建築。

惟和館的大門。現在內部仍有特定用途,沒有開放自由參觀。
大門上方的"武"字泥塑相當醒目。


主館左前視。建築外牆在粗獷中帶有精緻,代表武德殿的精神。

主體建築的圍欄,雖是粗獷的水泥造,但柱頭仍有細節。

主體建築物的左側與後側,外觀上是和前側類似的元素。

大型木窗是這棟建築的一大特色。

主建築的後側,和前面很接近,但少了中央出入口的配置。

入母屋式頂側面的特寫,可見屋脊終端的收脊瓦(鬼瓦),懸魚及博風板。

走到主建築物的後方,發現照片中的石偶。

主建築後側全貌,和前側外觀很接近。

後側的大型窗戶,分別在左右側。


屋簷下方,以及排水管。

由於主建築內部沒有開放,因此透過窗戶往內部拍攝。
主建築內部是相當寬廣的空間,猜測目前的用途應該還是武道館,可能是劍道練習場所。

- 戶外展場與老榕樹
這就是戶外展場中的老榕樹,綠蔭蔽天。


- 傳習館
後期在後側增建的木造建築。

這棟後期增建的木造建築,現在被稱為「傳習館」。

傳習館全貌,就是一整排的木造房屋。


木造建築外的祈福牌,看起來很有日本風。



增建木造建築的內側,現在應該是作為教室使用。

- 心行館
位在建築右側的傳統日式木構建築,和外部庭院構成相當具有日式風格的環境。


這棟傳統日式木構建築的另一側,有和主建築相連的通廊。
這棟建築原本應該是作為在主建築內活動者的休憩空間,例如更衣時使用。

主建築與附屬建築。武道館側面有出入口,休息時可以從側門進出,進入附屬建築休憩。

這棟小型日式建築,現在被稱為「心行館」,進入內部要更鞋。

「心行館」附設「小書房」,是個販售紀念品,及提供訪客休閒飲茶的小空間。

坐在這樣的茶席飲茶,是不是很有禪意??

在「心行館」內的場地說明圖,比外部的看板來的清楚。

要離開之前,走到街道的對角拍攝整個臺中刑務所演武場全景。
整個園區不大,但也是城市內的一方綠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