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立之後,便成為國內美術相關學系學習、觀摩的重要場所,展出的內容具有國家級的水準。
1999年因精省之故,改隸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改稱國立臺灣美術館,並因九二一大地震而封館整修。2004年重新開館,直至現在。
國立臺灣美術館位在臺中市五權西路一段與美村路一段交叉路口,整體佔地約3公頃,不止建築物本體大,週邊的綠地空間也很大。

美術館週邊的綠地,已經成為臺中市民的活動空間。

在週邊的綠地空間中,有不少戶外的大型藝術作品。
照片中是謝棟樑的雕塑作品的一部分,作於1988年。

王慶臺所作的《雲擁》,作於1994年。

國美館入口大招牌。

我們是在元旦時造訪,館內當時有「花之禮讚—四大美術館聯合大展」和「野根莖─2018台灣美術雙年展」等展覽。這是放置在大廳內的作品。

「花之禮讚—四大美術館聯合大展」特展海報

「花之禮讚—四大美術館聯合大展」參展作品之一,這花可說如假似真,以假亂真。

除了畫作之外,還有將畫作電子化後,與觀眾互動的小遊戲。

這也是和花有關的作品。

當然也是花啦~~

另類的花作品。

懸掛在天井中的藝術作品,但它究竟是什麼?老狗不知道~~

這座人工拼湊而成的都市,花了作者許多心血。從作品中的說明,得知這作品花了好多年才做出今天的規模,因為其中的每棟房子,作者都把它做的相當逼真,雖然全臺灣並沒有一處和這模型完全相同,但作者是把臺灣都市內看的到的建築元素,儘量表現在作品中。例如頂樓加蓋和外掛在牆面上的分離式冷氣,是市區內常見的風景。

因此,形形色色的招牌,以及招牌慣用的字體,就活生生被縮小到模型中。

路旁的招牌與高架道路。這段高架道很像臺北的新生高架道。

從二樓俯看這個大型作品,可說真的唯妙唯肖。

雙年展的作品之一。

逛完美術館內,再走到戶外,又是另一件雕塑作品!

因為國立臺灣美術館特殊的藝術氣息,帶動週邊的美術園道、草悟道、及國立科學博物館,形成臺中市區內充滿文藝氣息的特色商圈。老狗如果有機會到臺中玩,通常會把國美館或附近的景點排進行程中,花點時間到這兒看看視覺藝術作品,有時會有驚喜出現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