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元日假期,老狗跟家人說想去「摘星山莊」參觀,他們問老狗說:這是什麼地方呀??是什麼遊樂園嗎?老狗說,上網去拜一下Google大神就知道了嗎~~
家人們在當下想都沒想到,「摘星山莊」竟然是棟已經140年的二進左右多護龍大型閩南古厝。光有歷史不稀奇,有精美的雕刻、裝飾,而且號稱「無處不雕、無處不書、無處不畫」,這才真的稀奇了,可以說全臺古厝就此一處有這麼多的工藝集中在一處。
「摘星山莊」起建於1871年,於1879年完工,為傳說中臺灣協助平定清朝太平天國之役十八大老之一的林其中將軍,在解甲還鄉後所興建的宅第。而林其中將軍本人也屬傳奇人物。出身平凡家族的他,自年少就精於武藝,身強體健,弱冠從軍充任鄉勇。1854年隨福建水陸路提督霧峰林文察赴福建,參與建陽、建德、汀州等戰役,隨後又協助平定太平天國之亂,被稱為助平太平天國之役十八大老之一。西元1863年臺灣中部發生戴潮春事件,林其中隨軍返臺助勦,獲頒軍功四品銜賞戴花翎。而後解甲還鄉,建此宅第頤養天年。
「摘星山莊」建築主要由前埕、前廳、正廳、左右護龍、左右外護龍與左右外外護龍等空間組成,埕前有一座半月池和一片竹林,並在東南方吉位設置門樓,整棟宅第的興築考量了中國傳統風水觀念。另外,整棟宅第中,四處是栩栩如生的交趾陶、雅緻的石雕、精細的木刻,及工序細緻繁複的磚雕,充分代表清末在臺富貴人家的華麗氣派。以個人的看法,「摘星山莊」規模宏大,細部裝飾極多,如果要仔細看遍整棟建築,體驗何謂「無處不雕、無處不書、無處不畫」,花上半天時間是一定要的。在還沒到潭子欣賞古厝之前,先花點時間看看這篇分享文,應該會比較容易進入狀況。
另外,現在在「摘星山莊」的右外外護龍中的「挽星樓」,提供的餐點也甚為美味,如果時間允許的話,在欣賞古厝建築之美之餘,小歇享用美食,也是愜意之事。
第一張照片,放上摘星山莊的正面全景,以及建築前的半月池。如果這時有藍天,會是幅很漂亮的景色!

摘星山莊現在的大門。但這並非落成時的大門,而是後來才開的。

摘星山莊的正面全景,遠遠看像是棟傳統四合院,但因為相機視角的限制,其實兩側各有三道護龍,是很大型的傳統閩南式民居。

這是摘星山莊原本的門樓,原本進出建築要走這個門。
光是門樓看起來就比一般民宅來的氣派了,都是以紅磚為主要結構。
在當年,紅磚是高貴建材,一般老百姓只能用土角,可以想見主建築有多豪華精緻。

這是門樓牆壁的礎石,竟然還有雕刻。摘星山莊的「無處不雕」就從這裡開始。

往回走到主建築旁。這是摘星山莊主建築的左護龍與左外護龍。
護龍與護龍間還有道門,上書「騰雲樓」。

左外護龍的屋頂屋脊部分是屬於「馬背式」建築。
馬背的造型多變,可分為金、木、水、火、土五種形式。
依據五行書所記載為以下形狀,「金」形圓,「木」形直,「水」形曲,「火」形銳,「土」形方。
左外護龍為水形馬背。側邊有懸魚,是花瓶造型的泥塑。

在左護龍與左外護龍之間的通廊。從前可能在護龍中的幾個房間,就住著一房子孫。

護龍通廊底端的過水廊。

由過水廊往在左護龍與左外護龍之間的通廊看。

過水廊的屋架結構。連這種屬細節部分的建築結構也很講究,顯然摘星山莊建造時,主人費了不少苦心。

在建築物的後方有沉澱池與浣衣池。摘星山莊的用水取自葫蘆墩圳,自後方圍牆下方流入,至沉澱池沉澱砂土後成為飲用水,而後流至浣衣池,用以洗衣,最後流至建築前方的半月池。照片左方連接到建築物的竹管,就是把水引進廚房的管道。

換個方向看沉澱池與浣衣池。

這就是引水進摘星山莊內的水道。

摘星山莊正廳後方,可能是整座建築物最樸素的地方。

從建築後方通往右護龍與右外護龍間的通道。建築物圍繞著水路,所以架了石板在上方。

走進這小門後,見到右外護龍各個房間都有招牌。
現在臺中市政府把摘星山莊做為青年創業基地,右外護龍的每個房間就是一家青創微型企業。

右護龍與右外護龍間,通廊底端的過水廊,現在賣起蛋捲和咖啡來了。

右護龍的正面側設有門樓,上書「摘星樓」。

右護龍也是馬背屋脊,從造型來看近似於土形馬背,和外護龍不同。懸魚的型式也不同於外護龍。

右外護龍屋頂屋脊的形式和左外護龍相同,都是水形馬背。
懸魚和左外護龍相同,都是泥塑,但造型各異。

回到摘星山莊本體第一進。前廳入口是整棟建築最漂亮的地方,幾乎所有的牆面都有石雕、泥塑或陶燒裝飾。

前廳中央的「文魁」匾,中間的「樹德堂」陶土釉燒 ,以及下方,也就是門楣的石雕。
至於為什麼會有「文魁」匾,這就不了解了。從已知的資料中,並不知有子孫中文舉人。

左側的牆堵,有陶土釉燒的門聯,中堵有陶土泥塑的八仙帶騎的左半部,以及身堵的釉燒陸游詩《小舟遊西涇度西崗而歸》。腰堵和裙堵都是石雕。


前廳左次間,上方的唐三彩很精彩。

右側的牆堵,同樣也有陶土釉燒的門聯,中堵有陶土泥塑的八仙帶騎的右半部,以及身堵的陶土釉燒《加冠錦上花》,有官上加官、加官進祿的意涵。


前廳右次間,上方的唐三彩很精彩。

左護龍的竹節窗,以及上方窗頭堵的陶土釉燒。

在竹節窗下方還有磚雕。

前廳正面稍間與左護龍相接處的裙堵,是這片石雕。

而左稍間與左護龍相接處的身堵,則是這片只剩一半的陶土釉燒。

前廳左稍間門(側門)。在門的左右側,身堵/中堵有陶土釉燒,裙堵與櫃台腳為石雕,真的是「無處不雕」,連最不起眼的櫃台腳都有石雕。

特寫一下裙堵和櫃台腳的石雕,原本應該很精緻的,但經過百餘年的風化,線條已有點模糊。

左稍間側門門前台階石也有簡單的石雕裝飾,顯人主人在建造這棟房子時,不僅是下重本,還十分用心在細節上。

左稍間側門左右側的牆上,各有一句釉燒對聯的上下聯。


左護龍的屋架結構相當紮實,絲毫不馬虎。

左護龍的對外窗。因為重視防禦措施,所以內側還有可以關上的木門。

左護龍牆上的槍孔。摘星山莊主人是武將,面對清末盜匪四起的中臺灣,在建造自己住宅時,自然會做防禦上的考量。

左護龍內部的夾層屋架,舖上木板就變成夾層。

左護龍各房間之間有門相通。目前是做為沉香生活展的展場。

左護龍其中一扇窗,窗子的葉片是雙層,可滑動的。

只要滑動其中一層,就可以把窗子密閉,遇上下大雨時才不會灌進屋內。

另一扇面對內通廊的窗,也是相同的構造。

從左護龍面對內埕的門走出來,可以發現就連對內埕的牆面腰堵處也有雕刻,而上方水車堵則有交趾陶燒。

在左護龍外看到的重錘,這應該是強身用的重錘吧?

正廳旁的廂房內部,展示舊時的家具。

走到正廳內部。正廳內側右(虎)邊下段,是《武夷九曲棹歌》的彩繪條屏。上方還有木刻。
這些裝飾應該都有它的意涵,只是年代久遠,褪色模糊,以老狗的功力難以辨識。

正廳左側的屋架大木結構。傳統大木結構中的桁、樑、柱、短柱(瓜筒) 、束木、束隨、員光、雀替等,統統都到齊了。

正廳右側的屋架大木結構。除此之外,精緻的木雕很有看頭,可惜現場少了解說,如果能增設QR code說明這些木雕的意涵,不知有多好!!

正廳中央上方的花雕窗

走到內埕,仔細看看正廳正面的裝飾。
從這裡就可以發現「無處不雕、無處不書、無處不畫」所言不假。

正廳的進士牌匾,這塊牌匾是進士第二百○一名的林文炳所立「進士」匾,不知和摘星山莊主人林其中將軍有何關係?

正廳左側的簷下木構,有很清楚的斗拱結構。雀替木刻同樣精緻。

正廳門側的透空花窗,全部是木雕的。

正廳左側次間的牆面有許多裝飾。
上方水車堵與石條窗上方的窗頭堵是是陶土釉燒、石條窗下方則是磚雕。

正廳左側次間旁的牆堵也有不少裝飾,水車堵、身堵與裙堵都是陶土釉燒。

正廳左側盡間則有磚花窗,窗上有陶燒窗頭堵。

正廳右側的簷下木構,和左側相同,有很清楚的斗拱結構。雀替木刻同樣精緻。

正廳右側次間的牆面同樣有許多裝飾,上方水車堵與石條窗上方的窗頭堵是是陶土釉燒、石條窗下方則是磚雕。

在磚雕的下方還可以見到石雕。

正廳右側盡間與左側相同,上方水車堵是唐三彩。

正廳右側次間旁的牆堵同樣有不少裝飾,水車堵、身堵與裙堵都是陶土釉燒。

正廳上方屋架相當熱鬧。
除了瓜筒上刻了囍外,束隨、員光、雀替都有相當精緻的雕刻。
至於這些雕刻的故事,就無能力再深究了。

就連窗戶旁的紅磚,上頭都有簡單的線條裝飾。

走回正廳內,轉到右次間。
正廳右側(次間)廂房的內部,放置不少古董家具。

然後再到右護龍。右護龍內的屋架,和左護龍類似,幾乎是左右對稱。

右護龍廂房內的摘星山莊保存二十週年展。
20年前,地主將土地賣給建商,摘星山莊險被夷為平地。

在摘星山莊內過往的舊照片,以及差點被折掉的故事。

現今的活化措施,以及建築特色的介紹。

走到前廳內,往正廳方向看。前廳內部有許多裝飾,精美程度不會輸給正廳。

再走到內埕看前廳內側,同樣有許多的雕刻或窯燒裝飾。

前廳左側與右側的屋架大木結構。和正廳一樣的精緻,不僅傳統大木結構中的桁、樑、柱、短柱(瓜筒) 、束木、束隨、員光、雀替等,統統來報到,還附帶精緻的木雕與彩繪,只可惜彩繪大多褪色了。


前廳內左右兩側的條屏,都是古人的對聯和詩畫,可惜因年代久遠,已經不容易辨識了。


然後,走到右稍間門口。
前廳右稍間門(入口),和左稍間裝飾性質類似。在門的左右側身堵/中堵同為陶土釉燒,裙堵與櫃台腳為石雕,但圖案、素材不同。

前廳右稍間右側牆堵的釉土陶燒與石雕。

前廳右稍間左側牆堵的釉土陶燒與石雕。

右護龍同樣有竹節窗,上方窗頭堵也是陶土釉燒,下方同樣為磚雕。

下方磚雕特寫。

看完了整棟建築,按相機快門按到手痠,拿著門票去找午餐去。

在右外外護龍中的挽月樓,是摘星山莊內的餐廳,賣簡餐也賣桌菜。
在古蹟內吃飯,費用自然不能和一般外面的餐廳相較,畢竟場地維護成本就不一樣了。
如果不能接受這裡的價位,就只能到外面覓食,或是自備食材在庭院內享用了~~

這是最基本的簡餐—復刻挽月割稻飯。

老狗的午餐—緗味怡君煎花飛。

這是花飛嗎?怎麼覺得它是鯖魚?

老婆的午餐—吉祥如意沉香雞,那個雞呢?

料理這支雞腿要一段時間,所以晚點上菜~~

吃飽後再回到摘星山莊內走走。
這是整個山莊的平面圖,面積真的不小。但個人很懷疑,兩側最外側的護龍也是古蹟嗎?

摘星山莊的左右大門,門關起來時可以看的出來,像是個圖騰。


分享文的最後一張照片,就用穿透前廳和正廳大門的照片來做為結束吧!

摘星山莊的精雕細琢,是老狗看過的古厝中絕無僅有的,可以說是人間瑰寶。
在20年前差點就被拆除了,所幸還能保留到今日。
各位好朋友呀,有機會一定要去看看這棟古厝。
因為這真的是全臺唯一的「無處不雕、無處不書、無處不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