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覺寺正面的牌坊,不但下雨還遇到整修,運氣真的是....太好了。

雖然牌坊不是日據時代留下來的,但蓋得也不含糊。

寶覺寺的名物「彌勒佛」,那開懷的笑容總是讓人忘了一切煩心的事。在以前,這尊大佛並沒有漆金身,而是原始水泥的顏色,後來有段時間,在大佛的嘴及鼻子間築滿了燕子巢,不知什麼時候燕子巢被打掉並且漆了金色。
在我國中之前,台中市內很容易看到燕子,除了寶覺寺,體育館也是燕子的大本營之一,後來可能是為了市容,有很多的燕子巢都被打掉,之後,台中就不再有燕子成群在天上飛的情景了,在都市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到底得到多少東西;失去多少東西呢?

從大佛的側邊看過去,種了三株的櫻花,可惜今年櫻花都開不多,否則配上寶覺寺的日式庭院一定是相當的美麗的。
大佛在以前是可以進去的,而且有賣記念品,因此大佛的側身開了很多圓型的小窗,不過今天去時大門深鎖,似乎已經沒有開放進入了。

透過櫻花枝幹看過去,真不敢相信台中有這等美景。

真是開朗的笑容啊!!

肚臍上也有扇小窗戶。

庭院裡的石燈,這是日式庭院裡不可或缺的東西。

大佛旁邊的「廣種福田」,很明顯這是後來才蓋的,上面已經是鋁窗了。

可能是為了配合原來的寶覺禪寺,雖然是後來蓋的,也是蓋得比一般的寺廟秀氣。

廣種福田前面的石臼。

石臼裡有很多日本硬幣,寶覺寺每年都會有日本人來參拜,可能是參拜的日本人丟的。

主角「寶覺禪寺」,可惜遇到整修,地板整個都挖掉了。

正面照,怎麼覺得跟小時候看的有點不一樣,難道是因為整修中的關係?改天整修好再來看看好了。

禪寺的另一側。

靠近往裡面拍,細緻且莊嚴的建築。

禪寺的屋頂,雕啄得非常美麗。

門口的這兩隻大象可是有我小時候滿滿的回憶。

友愛鐘樓,不用說,上面就是掛著一口大鐘。

再旁邊的慰靈碑,這裡供奉著二次大戰許多的台灣及日軍亡魂。觀音亭和靈安石碑的前面竟然都放了賽錢箱。

靈安石碑旁邊的說明文。

這也是後來興建的,印像是在我唸高中時建的,雖然也很莊嚴,但風格就已和寶覺禪寺大不相同了,這橦樓是建在側邊的地方,並不會影響到原來寶覺禪寺的景色及氣氛。

台中有很多這麼美的地方,無耐都分散在各處,讓許多外地來遊玩的人無法很容易的規劃完整的文化尋覽,寶覺禪寺是許多台中人共有的回憶,來台中旅遊別忘了到此停留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