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眷村在921過後改成大鵬新城
以前都會去菜市場買菜,在眷村路口的炒飯店吃粗飽
眷村入口進去大概1百多公尺還有一家早餐店,
蛋餅皮很薄有點油,老闆蔥又放很多,可是小時候超愛吃
記憶中的地瓜球是一個老阿伯在賣,每次去他在炸的時候都會先請我吃一顆
目前還在黑輪店旁賣的烤香腸記得以前是在眷村門口對面,一個年輕人在賣,那時候口味還沒那麼多
文華跟福星路口的蚵仔煎近年也把店面租出去,沒有以前老店的味道了有點可惜,現在好像還有擺攤子在賣?
以前逢甲是很有生活氣息的,雜貨店(雅客、友興園)、書店、便當店、還有當時剛起飛的7-11
現在整條路只剩下---衣服衣服衣服小吃小吃自拍神器衣服衣服小吃手機殼衣服衣服
失去了一些生活的味道,有點感嘆
我是民國78年入學,82級的,但因為就業的關係,在逢甲周邊住到民國87年。(對,我沒當兵)
開學後的第一次午餐,學長帶我到四川飯館吃炒餅,印象深刻。當時他們的滷味擺在門口,挑完之後切好送進來,結帳時再問你吃了些什麼,客人說什麼就是什麼,完全是做信用的。
另一家梅花炒餅原本在新聯成再下去文華路轉彎處,與新聯成同一側。後來搬到靠近西安街這一頭,再後來就收了。也還好尚有梅花餐廳,讓四川飯館收掉以後還能再吃好幾年的炒餅,只是四川的滷味就真的沒能再吃到了。
土木館這一頭側門的燒烤滷味,又辣又美味,小辣就已經辣得不得了。我最愛吃他們家的大片甜不辣和雞皮,甜不辣一串兩片,雞皮也串成長方片,先炸後烤,說起來都要流口水。87年回台北後,再也吃不到這個好滋味了。
前幾年帶老婆孩子舊地重游,跟以前完全不一樣。晚上硬拉著老婆走文華路較不熱鬧的另一頭,就是要找那攤側門邊的燒烤,果然找不到了。
還有一家長憶麵店,老闆娘劉媽媽是一位嫁給外省人的本省人。我在學期間她其實已經收掉休息了,在我畢業開始上班之後又出來開。家常麵店,有很溫暖的味道。他們家乾麵拌的豬油都是劉媽媽自己煉的,所以常看到一大盆豬油渣。那時跟她說我愛吃豬油渣,她也常送給我吃。
前幾年回去時,發現劉媽媽在校門口右邊便利商店前騎樓擺一個小攤,賣糖果餅乾。跟她聊了一下,她有想起我是誰,真的很高興。
78年剛到逢甲時,雖然熱鬧,但沒那麼人山人海,路上走的人八成以上是逢甲的學生或教職員,其他就是附近的居民。到我畢業後還住在逢甲周邊,感覺路上的人有接近一半不是逢甲人,包括我在內。現在大概是觀光客居多了。
順帶一提,那兩攤「打得火熱」的大腸包小腸,至少在我87年離開時,都還沒見過,我不知道所謂20幾年歷史是哪裡來的。
我是 88 級畢業的。以前對於逢甲夜市的印象,現在已經找不到了。
摸摸喳喳、維多利亞都沒了,高雄黑輪好像還在,被學生會抗議的成龍雞排雖然還在,可是早就不是之前的老闆了。
還有欺世盜名的大腸包小腸,最好有20年啦,是把沒在逢甲夜市的時間都算進去嗎?????
不過我老婆是
逢甲我最懷念的是北海冰城還有學士園的排骨飯
還有全國的雞排飯.....
最上面兩個知道的舉手...XD
還有以前快餐車的奶昔...^@^....
紅辣椒的筒仔米糕,土魠魚羹
屏東蒸肉圓真的是有30年以上了
大腸包小腸有沒有20年以上?...應該有~!!!
因為以前是一個脾氣很壞的阿婆在賣難吃死的烤香腸跟烤米腸,把他的年資算進來就有
好像攤子是自己佔的位置?...這我不太清楚
當初在年輕人眼鏡這邊(那時還沒年輕人)
然後百膳工坊進來,在現在官之林的那邊位置擺攤
改良式的大腸包小腸造成轟動,排隊排的長長
然後那個阿婆的兒子媳婦沒工作也跑來賣拷貝版的
然後很多人不想排隊就排到他們那邊
最後就跟太陽餅一樣,一堆人跑去仿的那邊買
然後仿的還半夜找人來打人,造成警察大取締
19巷大浩劫....現在他們爽了,把正牌的搞走了....
當初正牌的老闆娘很漂亮,看她烤香腸是一個很舒服的事~還有LCD螢幕放音樂?!!!然後煙都經過處理沒油煙~!!!!
yuchingshiao wrote:
好多學長啊.......(恕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