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台中市中華路日新戲院附近有便宜又大碗的嗎?


jeff1605 wrote:
拜託北迴木瓜牛奶500cc賣45圓


我買一中階那裡的
木瓜牛奶 700cc 45元
草莓牛奶 700cc 50元

為什麼你的是500cc
還相同售價..
陳記涼茶前面的「北方水餃」最好吃
寶貝親一個!^Q^ wrote:
剛搬到中華路日新戲院...(恕刪)

TonyTong wrote:
日新戲院對面~中華路...(恕刪)


吃了這麼多有名或沒名的臭豆腐

我心中的第一名依然是潭子臭豆腐

因為小弟已搬來高雄十多年了

想請問一下,原本全家門口有一間沙茶牛肉很好吃

但最近去,有很多間,已經找不到原本的老店是哪間了

原本的位置有賣一樣東西~但口味實在差很多
從日新開始出發的話…

潭子臭豆腐 在民族路口 不錯吃

中山路口 全家便利店外 第一攤是賣當歸鴨和什錦麵,他的米血湯也不錯。
旁邊有兩間賣炒牛肉也不錯,兩間其實是師兄弟(還是親兄弟…忘了 XDrz)

再來是木瓜牛奶和它的烤吐司,後來聽家兄、家母提到口味有變加上後期價格調漲,所以我很久沒去喝了。


然後 三代老擔…炒麵、肉羹、茄汁炒飯(年紀大了開始覺得炒飯略油,不過是國小同學家裡開的,還是要推一下 XD)

再過去 五洲大樓(舊五洲戲院) 那邊有間 蚵仔煎也是老店了,我覺得小貴,一盤50的樣子,也是不錯吃

然後 如果從中山路走去第二市場的方向
過了柳川 的OK便利店旁有間大麵羹也不錯,不過是賣中午的樣子…


誠如前面網友所說,中華路一帶到別的點都不遠,如果有騎車,其實蠻方便的

向上市場、樂群街(第五市場)、一中街、第二市場(三民路) 都可以去。


至於搬到中華路一帶的仁義…總覺得少了點什麼,不像在居仁時好吃,
酸梅湯的味道好像也淡了(不過變免錢了)…



第二市場裡面,在李海魯肉飯隔壁,
有家素食的清粥小菜,從清晨賣到中午,
比中華夜市的清粥小菜便宜太多了,
地瓜粥和五穀飯都很讚,真的俗又大碗,
初一十五客人多,菜色也較多,
有時味噌湯有時蔬菜湯喝免費的啦
很久沒去那吃了....
最近路過看到路邊剛好有西瓜汁....
以為應該便宜結果勒給我收40....
哇勒.....
上次去日新對面一家章魚燒 招牌上寫一盒35 三盒100 我就買三盒
買完付錢 老闆說120? 我傻眼 問老闆說不是100嗎
老闆很幽默說 為反映成本增加 已漲價為一盒40 所以40*3=120
那我又問招牌不是寫... 老闆又說:我很忙 改天再改 請付錢
付完覺得很xxoo
重點是 上車吃了一顆 差點吐出來 怎有那麼難吃的章魚小丸子 真xxooxxoo

freca wrote:
陳記涼茶前面的「北方...(恕刪)


我再也不能同意你更多了
沒想到有人跟我一樣喜歡吃北方水餃耶!!
雖然不是很大顆,但是口感卻很好...
果汁很貴~~日新對面的有兩間,其中一間木瓜牛奶700cc 60元的樣子。
不純又灌水~~

喝過彰化市的木瓜牛奶大王就會覺得,差好多。很純很好喝也才45元。

另外,中華路的很多店,都不衛生。這是我不愛去吃的重點。
(不是指全部,只是有看到好幾家)
相較於一中街、向上市場、逢甲等~~~中華路這條路上的,就是比較不衛生。
店名就不講了那些了(大部分都是路邊攤較多…)

是沒在菜色上看到不該有的東西,但是卻有過 下雨了,我的湯是慘了不少雨水的。
東西掉到地上了,有的店會用水沖一下,一樣放到菜裡給你吃,有的,用摸布擦一擦~~
一樣放到湯裡煮。
有的店也很誇張,用他不衛生的手,拿菜在切,客人說等一下來拿,要外帶,
他可以邊切,切到一半還用手拿起來吃,然後他的手再擦一下自己的褲子,繼續切,
再用手把菜放到盒子裡。然後再用那支手,抓生肉來煮粥。
總之 有幾家店,我是再也不會去吃了。


我寧願去中華路與中正路交叉口那的仁x牛肉麵吃,
或是到教育大學旁的民生路吃赤x拉麵,好吃,但是吃不飽,不過加麵免錢。
這兩間店老闆娘或老闆都很客氣。而且衛生好吃。

正中華路小孩的經驗
有聽過老一輩中華路"鱉大王"大車拼的歷史嗎??小弟就是出生在那個年代
日新戲院的大改裝,中華路上賓果西餐廳的盛衰..想到真是令人唏噓不已....
回到正題
"便宜又大碗的"在中華路上應該已經消失了,
心目中只有剩下幾家自己心中與實際上還會行動的店家
"譚子臭豆腐" 老娘愛吃,但是因為我不太吃油炸類食物,所以還好,現在已經是第二代接班,看到炸起來的產品比第一代火氣似乎沒有那麼大,加上醬油 辣椒 泡菜剛剛好,但是價格...

"新加坡肉骨茶"味道已經不復當年,但仍好幾年吃一次

"台中肉員" 感覺上一二代口味上已經不同(特別是醬料的部份-這樣的話不如去吃復興路的肉圓,但是又要比較的話花幾十塊錢做火車到彰化火車站吃肉圓更是棒!!

中山路與中華路上的鴨血,味道沒啥變化,炒麵也O.K 但是老闆娘與老闆好像經常口角...

隔壁的炒牛肉那就不得不提了
那三家其實是左右夾著中間,左右為同一個老闆,而且真正中華路老店是他們,但是消費者喜歡的是口味這檔事,而且中間那家份量也較多一點點(消費者就是要"起毛子"),經過時看到那一家大排長龍就真的是好吃了(現在只吃中間那一家,他沒有開就寧可不吃炒牛肉")


中華路中正路口的"割包",從我老姐唸"僑光商專"到現在小孩已經小三(2011),價格平實,口味也沒啥大變化,當點心是不錯的,爌肉飯也會有兩塊,肥瘦皆可(但是便當以前釋放筍乾,現在改用鹹菜...)
他老婆開在隔壁的線打果汁是不錯喝的(請不要用較便宜的價格來比較..因為我沒有喝過其他家的)

仁義在哪裡,我要去吃

"三代" 價格不變,口味不變,但份量縮水了...

中華路成功路的韭菜包,小點心吧

"蚵仔煎-40年老店那家"現在也是第二代經營,第一代老歐吉桑已經過世好久了,但是歐巴桑仍會在店中工作,口味沒啥變化,但份量縮小了(老娘說久久吃一次就好了)-個人感覺蚵仔煎那個水就是致勝的武器<一般都用水加上太白粉加上蔥攪拌>

旁邊那家麵線也是歷史悠久,麵線加上米糕,還有燉湯真是絕配...

麻糬與湯圓-老哥愛吃,有問過在麵包店工作的廠長,他說那個麻糬皮與湯圓應該都是當天現做的,否則要泡那麼久在熱湯中不會糊在一起是很困難的....

以上,報告完畢,要去找"仁義"了...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