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帝國時期,台灣各地因交通南北連絡不易,沿海各鄉鎮貿易往來均藉由港口,直接至福建交易,因此各鄉鎮各自成一格,而當時的社會主要是以務農為主,社會階級大致上分為地主與佃農,因此擁有大遍土地的地主,均興建房舍來章顯社會地位,興建的房舍以三合院建築為主,目前保留狀況尚稱完整,其中較出名的為蔡家古厝,至今維護狀況相當良好,此地為苑裡地區發展最早的集中地,稱為"房裡",目前位於苑裡車站南端,出車站後步行約10來分鐘即可抵達!!

在這旁邊的房舍,屋頂看的出修補的痕跡。

蔡家古厝的正面。

蔡家古厝,採四合院建築型式,整間古厝,簷下圓柱及壁磚,紅色磚牆,窗台上的水泥塑,整個富裕氣息完全的散發出來,可見的蔡家當年的興盛.

一磚一瓦都保存的不錯。

牆上"蔡盛泉號",說明了當時蔡家經營商業的祖業.
目前蔡家的後代還是住在古厝內,要進入蔡家古厝參觀時,記得跟蔡家人打聲招呼,屋內就不要進去了,以免干擾到人家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