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天氣晴朗,微風徐徐,氣溫適中,閒來沒事,跟男朋友就騎著摩托車從新竹出發,一路晃到苗栗後龍,尿急的情況下,只能往廟的方向騎去,不記得是不是找到廁所了,只記得廟的對面有家"黑輪伯"的生意強強滾,不是用餐時間,人還那麼多,當下決定進去瞧瞧。
說實在的,第一次吃感覺不錯吃,但是,並沒有覺得驚為天人,不就是黑輪/關東煮??? 還一直很狐疑,哪來那麼多人??? 不過結帳時發現,這樣的真材實料,這樣的價錢還挺實在的,鄉下地方,這樣的價錢 vs 料理,應該是擄獲後龍人的胃口的關鍵吧。
那時候的黑輪伯並沒有媒體的渲染,吃黑輪就已經得排隊,遇上學生下課時間,廟庭裡人潮洶湧,好不熱鬧,我想,除了黑輪實在,還有後龍濃濃的家鄉味。
以後到了後龍,總是少不了到黑輪伯報到,口中吃著後龍人愛戴的黑輪,看著滿滿甚至有些已經泛黃的紙條,訴說著黑輪伯的歷史與熱鬧。問我好不好吃,我說不上來,或許,是愛上那種在地的味道吧。
有時候在地人口中的人間美味,或許我們嘗不習慣,便常常淪為我們這些外地人說的:拜託! 這麼難吃,下次再也不來了。如果不了解當地的飲食文化,很難體會為什麼黑輪伯在當地會紅這麼久? 這麼多年了,我雖然還找不到答案,但我也學會跟著在地人,坐在那裡,細細品嚐後龍人的人間美味,細細體會他們吃著黑輪時的幸福。
莎莉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