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來過的人,或許會在爬上坡道之後感嘆:怎麼會是間小小的,只有一大一小的普通磚房?
只能說名作家和一般人所想的不一樣。對作家而言,這樣的房子可以帶來靈感,是創作的泉源;但對我們凡人來說,就是一棟類似工寮的磚屋而已。
1983年,三毛幫丁松青神父翻譯著作「清泉故事」等三本書,在清泉部落偶遇此棟磚屋,三毛便認定這是她夢想中的家,於是自1983年起租賃此磚屋3年,命名為「三毛的家」,作為暫時的歇腳處與尋找靈感的地方。
在老狗2008年造訪清泉部落時,三毛之家就已經開放參觀,屋內的空間大多用來放置海報、剪報,描述三毛的事跡,或是展示三毛的作品。十年過去,屋內展示品沒太多變化,但來訪遊客依然絡繹不絕,緬懷作家三毛的人,顯然未隨時間的推進而減少。
就跟著老狗與兒子的腳步,來看看這棟三毛眼中真正的家吧!!
文章第一張照片,放上三毛之家的正面外觀,真的是一棟再平凡不過的磚屋。

但要爬上這棟磚屋,得先走個幾十公尺的上坡路與樓梯。
照片中的「三毛之家 30M」和「三毛夢屋 50M」其實是指同一棟磚屋。

不管是30M也好,50M也好,一路上都是這種樓梯居多~~~


終於爬到磚屋的側邊,三毛之家等您造訪!!

走到屋前的平台,訪客還真是不少。有不少人是緬懷三毛而來,但老狗猜測,更多人是把這裡當作踏青的休息站。因為這裡除了20元門票外,還提供了簡單的飲品,以及美麗的山景!!

至於山景有多美麗?請繼續往下看:
一片翠綠,尋找靈感的好地方!!

位在上坪溪對岸的清泉天主堂。

現在的「三毛之家」主人在欄杆上放上小盆栽和玩偶,變成了拍照的好地方!!


簡單看了看風景,在磚屋正面牆上的小看板說明了這棟磚屋成為「三毛夢屋」或「三毛之家」的由來。

大門上方的門牌是丁松青神父所贈。

在磚屋內,就是介紹三毛生平與作品的海報。至於海報內容就請看倌們自行閱讀欣賞了!!












看完了屋內的海報與簡報,走到磚屋後方。
原來屋後有路可到呀!如果行動不方便的人士想來參觀,到是可以開車上來!!

磚屋外的洗手間,應該是這棟房子成為「三毛之家」後才增建的。

磚屋簡簡單單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這裡住過的人,為後來的人們留下什麼。
三毛為後人留下了不少令人讚賞的文學著作,這就是價值之所在。
然而歲月悠悠,每個人都是世間的過客。
或許人生就像風吹風鈴一般,當下發出了亮麗的聲響,但過去了之後,就真的是過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