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個鹿寮坑驛棧分為上下兩層,上層是作為咖啡屋及民宿的樓層。

從外面看到的那一排窗戶,在室內就是一排排的桌子,中間走道的右方,就是民宿的房間。

下層不知該算一樓還是地下室,在山坡旁的建築似乎都是如此,看起來像地下室,可以走出去是一般的馬路。
在這層就是提供道地客家菜的地方,內部還是保留著原來的磚牆面及木頭支柱,除多出來的桌椅外,跟以前在製茶時看起來並無二致。

鹿寮坑的客家菜,胖在因緣際會之下,吃了不知幾次,有一種感覺,客家菜的口味跟台南的口味比起來,客家菜的口味較重,不過胖是蠻能適應的啦,只要好吃的東西都不會放過。
在櫃台旁邊的水族箱,放的是高山養植的丁桂魚,原產於歐洲,這幾年被引進台灣飼養,這種魚最特殊的地方就是屬於肉食性魚類,在溪裡只吃魚,不吃其他東西,所以吃起來沒有一般溪魚的土味和草腥味,所以我們就點了一條來清蒸。

除了丁桂魚以外,當然還有其他的菜,來吃客家菜,不可錯過的就是薑絲大腸了,另外我們有再點了一道炒山豬肉。

值得一提的是這碗飯,這是加了南瓜下去一起煮熟的飯,煮的軟爛的南瓜與白飯融為一體,吃起來特別的甜。

接著是仙草雞湯,新竹關西產仙草,所以這附近的客家菜有一道仙草雞,是屬於涼補,特別適合在夏季吃哦。

最後上來的就是剛剛提到的丁桂魚,剛從網子撈起來時,看起來不怎麼大的一條魚,怎麼上桌後變這麼大一條 ......,這應該是視覺上的錯亂,撈魚的網子跟這盤子比起來,網子比盤子要大上很多,所以造成視覺上的落差。
這丁桂魚用清蒸的,要是有土味可說是掩蓋不掉,第一次品嚐到丁桂魚,吃第一口,就忍不住一口接的一口吃,肉質蠻細的,而且沒什麼很細的魚骨。

在鹿寮坑驛站吃的這一餐,是隔了好久才又吃到的客家菜,在傳統中有些變化,較能迎合大多數人的口味。

而鹿寮坑驛棧提供的功能也不是只有餐飲咖啡及民宿,如果你有想要預約導覽整個鹿寮坑,或是在海梨採收期要來採海梨,都可以透過電話先預約,會幫你安排導覽人員,帶你認識整個鹿寮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