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鹿寮坑,是以生產茶業為主,後來因為經濟因素,將原本產茶的山坡地,改種海梨,現在鹿寮坑的海梨,品質可說是台灣最好的,而當時在連結120縣道前的道路旁,進駐了一些工廠,當地居民會讓工廠進駐,主要是可以增加工作機會,但聽朋友口述,這些工廠並沒有為當地居民帶來多少個工作機會,因為他們都是務農的關係,沒辦法勝任工廠的工作,因此這些工廠的員工,幾乎都是從外地而來的。

整個鹿寮坑的居民 99%是客家族群,在居民的努力之下,已經是行政院客委會的一個重點發展地區,鹿寮坑有許多值得來看的一些地方,在這篇之後,將為大家一一的導覽,在導覽開始之前,先來介紹這兩個屬於鹿寮坑之寶。
就在鹿寮坑驛站旁,一棵樹齡超過300年的茄苳巨樹,就矗立在整個村落的中間。

這麼大的一棵樹,樹下自然的成為當地居民納涼聊天的好場所。

在樹下的解說牌。

另外一寶就是鹿寮坑的生命泉源,鹿寮坑溪,這條溪這一兩年實施了護魚政策,在溪旁立了這麼一塊魚樣的牌子。

而這護魚的政策可不是說好玩的,看 ...相關單位在這旁邊也立了一塊警告牌。

那麼這護魚政策到底有沒有成效呢?在鹿寮坑驛站老闆的帶領之下,我們沿著溪邊走。

看似平常的一條溪,清澈見底的溪水,到底這裡面有沒有魚呢?

在投下些許的魚飼料,哇靠 ..... 溪底的那些魚群大慨有個幾百隻,較靠近飼料投放點附近的魚群,爭相搶食的狀況,可說是非常激烈啊。

拍到的這幾條魚,只是溪裡的一小部份,到底有多少魚,我只能說,有上百隻以上.....。不信?年底找一天來鹿寮坑採海梨,你就可以看看我說的是不是真的囉。

在此篇之後,鹿寮坑的景點,會為各位一一的奉上,敬請大家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