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美食]新竹市_好吃麵

alexhyacinch wrote:
粉沯長什麼樣子我知道,不管是粉腸或是粉沯只是名稱不同,
就像相同的食物客家人叫粄條,閩南人就叫粿,越南叫河粉,
但這不能表示這就是那裡的美食,其他地方的商店不能賣。
你在客家餐廳吃到粉沯,就認為它是客家食物
,那我從小就在眷村吃到粉腸就認為它是外省食物有什麼不對。
你寫那麼多也沒能證明這食物是客家人發明的,
除非你能提出很明確的考據證明它的來源,
否則就像韓國人說的:所有的食物都是韓國食物。


因為有些賣家不會寫粉沯因為發音相同所以將錯就錯寫成粉腸,
更正一下粉腸是豬內臟,完全跟粉沯扯不上關係,
真有興趣的話歡迎到新埔鎮這個大本營吃看看( 當然新竹縣其他客家鄉鎮也是有 )
順道問問看粉沯是否為客家菜,
從頭到尾我都沒有講其他商家不能賣,
只是感覺一個閩南風味的飲食店突然有粉沯感覺很突兀XD
請你也免花精神四處挖坑.....
建議多利用辜狗大神搜尋或問一下老一輩的人吧.

另外梅乾菜是否是客家菜,
請上網查一下就連農委會,客委會每年都會介紹或舉辦活動,
例如 客委會電子報
福菜主題館
(福菜跟梅乾菜製造方式相同,只不過梅乾菜後續多一道風乾、密封、貯存裡頭都有詳盡解說 )

粄條的由來其實跟最近臭豆腐發源地有些異曲同工之妙,
中國清朝流行臭豆腐由於華人很早移民到其他國家也融入當地飲食造成,
你可以參考 維基百科
裡頭也說明越南河粉的連結.

年輕人這裡給你一點小建議,資訊交流多虛心學習對大家都會有所幫助.

誰在敲門 wrote:
因為有些賣家不會寫粉...(恕刪)


這棟樓蓋到後面好像有點歪斜?
但看到這裡才驚覺「粉沯」這種我吃了三十幾年的食物原來算是客家菜!
我是土生土長的新竹市人,粉沯是我唯一只有在家鄉才吃得到的東西,沒看過其他地方有賣,
我還以為是新竹市的特產呢...
(印象中新竹市人口組成原本其實應該閩南人比較多,但現在不知道...)
還真是上了一課!

題外話,我最愛的粉沯是中山路集賢街口(在大遠百附近)上竹塹小吃部自製的,
想到肚子好餓...也好想回家喔~~
客家小吃賣粉沯+桔醬,切仔麵賣粉沯+蒜蓉醬油....


marschuang wrote:
客家小吃賣粉沯+桔醬...(恕刪)


內行人來的啦
下次有機會去新竹一定要去試試看!
因為看起來好好吃!
家住新埔30幾年~~

還真的沒研究過那真正的名字~~

都把那叫過灌腸~~有分有肉跟無肉滴~~

不管是不是客家菜~~

好吃就多推一下~~^^


周阿發 wrote:
下次有機會去新竹一定...(恕刪)
粉沯...音同水往石頭潑動作,叫"強"
這是不是客家菜我不知道,但新竹有太多老店賣這個食物...
榕樹下,鬍鬚李,南門當歸鴨,好吃麵,新大同,勝利路,中山路,
這些隨便也有數十年歷史,新竹市本來就是以閩南人為主
只是客家人很喜歡強調客家 ? 客家桔醬,客家粄條,
那閩南人會強調閩南油麵,閩南貢丸,閩南蚵仔煎嗎 ?
奇怪這東西我再南部吃那麼久,
還真的不知道這是客家菜,
我都認為那是魯菜,
就黑白切弄一下醬油,加一些薑絲和蔥花,
還OK的啦
粉沯這東西早期是客家人把原先全肉的香腸肉製品改用地瓜粉跟醬油調色做替代,
主因還是在於早期台灣移民來台簡樸個性,
剛開始還是用於祭拜神明較多,
去問問新埔當地老一輩的人就會清楚這源由.
後來飲食習慣稍微改變才成為小菜,
因為新竹市區域關係外加製做沒什麼複雜性,
所以在新竹縣市都會有算是很正常,
但到了宜蘭嘉義或台南就加入紅糟,
台灣美食本來就是小型聯合國,
各地混雜都是很正常的.

中國料理所謂「四大菜系」是指魯菜、川菜、粵菜、蘇菜;
「八大菜系」是指魯菜、川菜、粵菜、蘇菜、閩菜、浙菜、湘菜、徽菜。
客家菜雖不在上述兩種分類之中,但仍頗負盛名,
2012年在南京舉辦的「海峽兩岸金陵國際美食尊爵廚藝大賽」中,
是由我們楊梅的李伯鈞廚師以客家菜料理奪得金牌.
詳見 維基百科中國菜
看了滿心酸的... 在外縣市可能只是一碗還ok的麵, 在新竹被評為美食....

該開心嗎?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