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製茶工廠,和日月潭附近的日月老茶廠一樣,都是台灣農林公司的資產。
日治時期,由日本三井合名會社於1926年在水流東地區興建現代新式製茶工廠。
在歷經二戰、日本戰敗、國府接收後,成了半官營企業台灣農林公司的物業。
而當年的"新式製茶工廠",在這九十年的歲月中,不僅因遭逢祝融而重建,也經歷了台茶的黃金年代與黑暗時期。
以現代的眼光來看,這裡也真的是座"老茶廠"了,保留了許多過去的製茶設備與儀器。
2010年,台灣農林公司搭上文創風,重新整修老茶廠,保留以往的歷史陳跡,賦與老茶廠新生命,讓老茶廠成為北橫風景線上的新興景點之一。
由於我們一家人在巴陵耗去太多時間,到達大溪老茶廠時已經離營業結束時間只有10分鐘。
因此只得很快速的參觀內部,至於茶廠外的參觀時間,倒是沒太多限制。

大溪老茶廠的廠房。 從外觀的樣式,就可以得知這座工廠有一定的年紀了。

在經過台灣農林公司改造之後,廠房的一樓目前是茶葉的賣場,還有用餐、喝下午茶的空間。
另外還有一處充作展示空間,展示一些退役的製茶機器。

舊時的台秤。說實在話,我還沒看過像這種型式的。

這又是另一種台秤。這種形式,我未曾見過。

造林、捐款而獲得的由桃園縣政府發的獎狀與獎牌。
台灣農林公司除了有茶園外,也擁有許多土地。

一樓的賣場現在是茶葉,還有茶具的展示空間。 這裡是附設的資料閱讀區。

有時間的話,坐在這些製茶老設備旁邊,來杯好茶,看看現代的雜誌,也是一種享受。

這些竹盤應該是室內萎凋用的吧??

這裡還有免費招待的茶水,遊客可以自由取用,真是佛心來的。

老時鐘一枚~當然是不會走的。

農林公司現在的產品展示。 某些茶包類的產品,還挺面熟的!

這不知道是什麼機器,外觀看來很像烘箱,但仔細看似乎又不是。
由於參觀的時間太短,無法再請教現場服務人員。

照片中的紅茶就是日月潭附近的阿薩姆紅茶,之前去日月老茶廠時也見到它的蹤影。

揉捻機,紅茶的製程很重視這一道工序。

蒸菁機,用蒸氣作殺菁的動作。現在看到的機器似乎都是炒菁,溫度高了很多。

造型很古樸可愛的台秤。

老茶廠二樓是傳統工業建築,大面積的旋轉窗帶有濃濃的50年代工業風,很適合來這裡外拍。

紅磚水塔與焢窯,也是老東西了。

個人認為這裡除了茶葉外,應該還有許多過往的歷史陳跡待發掘,或許日後再安排行程再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