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4日,在春日路開幕的「8more」白木耳專賣店,當時便說這種「呷巧不呷飽」的高單價保健食品,或許在藝文特區販售更適合,歷經一年餘現在要頂讓,旁邊10月底也新開了「Ping」廚房,這種新建案的房租都高得嚇人,店面小小4W到4.5W,在這裡都不看好。
賣飲料不好我賣水果,一樣也不好,位於中山東路的「森展水果行」,今年7月開幕,不到半年現在已結束營業,即使將水果送到你家附近販售,消費者一樣不領情,房租4.5W上下確實吃力,在學區又不是市集的地方,結果便是如此,房東很急招租看板好多!
king246 wrote:賣飲料不好我賣水果,...(恕刪) 這一家店的上一間,跟再上一間店老闆,好像都是選擇賣飲料🤔印象中,店的櫃檯比較高🤔不容易看到製作調理過程,也沒什麼優惠促銷🤔🤔而且店員好像都是中年人了🤔🤔🤔所以,都可能是造成店面撐不久的原因🤔🤔🤔
VEGA0414 wrote:這一家店的上一間,跟...(恕刪) 有些店空閒著不代表百業皆可,只是想開店的人執意去做,比如ATT筷食尚4樓,近日開了一間「WU MOOKATA」泰式燒烤,因為新開幕加上不是國人口味,現場直擊空無一人,業者就是想開店。和平路也即將開業一間「蔬福」素食鹹酥G,這個地點真的較為冷清,只能說這些業者就是所謂“藝高人膽大”!藝 = 廚藝。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開業,開分店,就能夠去跟政府申請青年貸款,或是跟銀行申請創業貸款之類的融資,可以有物件抵押,如果創業成功,固然可喜😍如果失敗?就目前法律而言,好像也不會被關🤔(暫先不論~私法正義)😑😑😑
VEGA0414 wrote:還有一種可能,就是開...(恕刪) 就是鑽漏洞,如果不想鑽漏洞,紮紮實實做生意,結果如何呢?中正路2023年「我們這家」便當店,老闆聲稱當初裝潢及設備花費200萬,最後頂讓金降至20萬,才由「嫦鵝鵝肉」接下來,雖然之後加賣港式燒腊便當,也算是慘淡經營。偏偏在今年6月,和一位自稱部落客發生消費糾紛,又經過了5個月目前要頂讓,而一步一腳印努力經營,已經不是阿公阿嬤那個年代,做什麼都可以百花齊放。影片:
記得這一間👇之前是SPA館😊後來改為現在招牌掛的商務會館😳但是,幾乎沒看過有什麼外來觀光客或是遊覽車等人潮/車潮🤔🤔前一陣子看到門口有滷肉飯的攤子,但好像一直沒營業🤔🤔最近再路過,看到改賣炸雞了😃或許白天,還沒什麼人排隊吧?🤔晚上,倒是沒特別繞道去觀察😅😅就祝福他能異業合作成功唄🙂🙂🙂
VEGA0414 wrote:記得這一間👇...(恕刪) 這裡喜歡開店又沒生意,衝著隔壁「老公抱KTV」而來,但旁邊環境很髒、老鼠都在運動會,說了就嚇死人(我會不會被打?)。房東只樂得收租,業者只忙著擺攤,之前安東街的「米米」綿綿冰店一走,「六小孩」童裝代購即無縫接軌開業(該不會取自韓劇《六個孩子》),不久前同為安東街的「園駅食堂」才結束改為早午餐店,真不希望這些成為我下一次撰寫的題材。
VEGA0414 wrote:昨天在臉書晃晃,才知...(恕刪) 昨天舊地重遊,花現櫃位居然還亮燈,部份商品還有樣品,都沒有撤出👇👇但,再問問對面商家,還有瀏覽店家官方的臉書,確定是停止營業了😭回想起大約從三星NOTE 3時代,每年換NOTE系列新機之後,下一站就是在該店包膜,貼鏡頭貼的,現在卻人事已非,心中突然湧起一股,一種惆悵感😟唉!出生即是邁向死亡,死亡即是邁向往生的路,這輪迴是永遠破不了的宿命啊😭😭😭
昨晚去桃園晃晃,壓壓馬路之後,回程走在長壽路上,突然發現這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地方,居然要開日式連鎖店了👇👇👇難道是要搶附近眷村或是在不遠處的台北永康~控肉飯生意?🤔總之,有開新店,就是好事,也祝福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