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r wrote:
同為建築人再次發表:這案子應該不是受制經費限制問題,而是設計概念方向錯誤,用傳統吊橋結構就是錯誤,加上規劃位址選定未充分考量利用,對景觀環境造成減分不好示範設計,台灣有很多對景觀環境尊重設計案是值得啓發效法學習
***
對於各位的批評及認同,我們都心領了

就專業部分,這裡再次說明:它不是傳統吊橋結構,只是簡單的空間桁架(SPACE FRAME)罷了,你說的吊橋的CABLE本身是有承重的(拉力),而本工程那6支是STELL BAR(或說是有點像吊橋),是控制變位用的,不計算拉力進去,即使沒那6支~光靠懸臂橋體的H-BEAM也不會垮~只是會晃得很大~一般人站上去肯定嚇死。吊橋另一個特色是一定有抗風索,你看到照片上有抗風索嗎? 至於選定這個位址.....我只能說依照甲方要求,一切只能遵照辦理~我們僅能就工程設計方面貢獻我們的專業而已....
接下來個人想發表些感言,僅代表個人,或有不當言論也請原諒。
(1)我們只是地方的小工程顧問公司而已(桃園本地的),不是貝律銘、伊東豐雄、安藤忠雄或台灣的潘冀.陳邁....那種等級的建築師事務所,如果由它們來設計,我想一定會更棒。但是本案的設計費才多少~請得起他們嗎???我們只是一群平均年齡30幾歲的團隊,也都是在地的大學畢業的(中壢)都是同屆的同學,裡面有土木技師、結構技師、大地技師,沒有人敢跟自己的前途及遊客的安全開玩笑。所以請各位放心~它真的很安全,或許我們沒有像做建築的那麼有人文或藝術氣息及修養,但也多給我們本土做工程的子弟多一點加油跟鼓勵吧(因為溫攏愛呆丸啦)。另外有一點媒體報錯了。它沒辦法承受
總重300噸,而是每平方公尺300公斤(是建議安全值而非極限值),藉此再做澄清說明,若能承受300噸,那真的是世界奇蹟了。
(2)施工團隊及專業下包也都是桃園本地的廠商,他們才是最辛苦的一群,6/30開幕當日前一晚,我們做到凌晨2點,這幾天山區都在下雨,為了要趕開幕,都是冒雨在"趴電沽",已經連趕幾個月沒休假的在做。開幕當天你們看到美麗完整的一面,都是他們爆肝拼出來的~有聽到長官或媒體提過他們的辛苦嗎?你知道他們懸空在固定鋼樑時是多危險的畫面嗎?而一般人對於公共工程就只有偷工減料的懷疑

(3)另外~業主的基層承辦單位也很辛苦,因為上面壓力很大,這是指標性的CASE一定要如期開幕,這段期間我們跟承辦單位也開了無數的會,他們最近也每天去現場盯著掌握進度,還好現在是趕出來了~接下來如何管制及如何維護都是他們要頭痛的。
(4)在媒體上一直標榜縣政府花了800萬做這個工程,我不知道是怎樣?是嫌花太多還是標榜花重金嗎?你們可能不知~這工程廠商都是賠錢在做,下包也是,因為:單價很不好~位置又遠,現場"腳路"很糟,施工難度很高,真的很難做。我說白一點:可以設計得很漂亮算甚麼~能做得出來才屌~廠商都說了:賠錢做了就算了~就當做是拼個名聲吧~
(5)另外一點給要去看的鄉民一個忠告:最好不要穿高跟鞋或硬底鞋,因為那邊沒換鞋的~(才50塊你要怎樣),硬底很傷玻璃面的。站在懸空板上會有點搖晃,放心這是正常的,但是就不要故意在那邊跳,這會搖個十幾秒才會停喔~一定會被旁人瞪的。還有不要期待太高,畢竟才短短10幾米,不要想跟美國的比,就當去看瀑布吧!另外還一件事,天空步道對面山頭的觀瀑亭頂部的平台,那裏的VIEW超讚,可以看得很遠,開放後可以再去看看~未來下方會有個對外營業的天空咖啡廳~景觀也很棒~又可遮陽避雨的,在那喝咖啡會很享受~
